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的对症处理-I
如果化疗药物渗漏后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严重者须进行外科清创/植皮。尤其应该警惕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的对症处理I临床表现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紧急处理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min左右。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处进行局部封闭,1次/天,连续3天。特效解毒剂拮抗剂远红外线超短波275W15-30分钟/次2次/天ⅡⅢ期伤口换药后进行30min/次1次/天热敷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长春瑞滨,草酸铂等药物外渗后。局部温热敷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冷敷适用于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等药物外渗。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可以使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药物摄取,以达到减轻渗漏范围的目的。可以局部用冰袋冷敷(4℃~6℃)48~72h,1次/6h,每次20~30min。药物湿敷:50%硫酸镁湿敷、如意金黄散+麻油、绿茶、六神丸+蜂蜜、仙人掌肉捣碎+冰片、喜疗妥或湿润烫伤膏局部涂擦局部保护-防止磨擦及受压Ⅰ期及Ⅱ期水疱常规消毒后贴美皮康保护Ⅲ期局部加强换药患肢水平抬高制动水泡的处理①小水泡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贴水胶体薄膜敷料,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敷)。②大水泡直径1cm以上伤口消毒,12号针头在水泡的边缘刺破水泡,无菌纱布覆盖,吸干渗液黏贴水凝胶片状敷料溃疡的处理溃疡形成的处理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抬高患肢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必要时手术治疗脂肪乳外渗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渗出、水肿及纤维性变等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促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甘露醇外渗一般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应选择热湿敷。用50%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h更换1次。将洗净的马铃薯切成3mm~5mm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6h更换1次。
本文标题: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的对症处理-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3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