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届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汇编
2021届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汇编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集权制、儒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集权制、道家思想【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集权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2、下图是《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④理学思想⑤.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夫为妻纲”“夫唱妇随”“男主内,女主外”的信息,分别与宗法观念,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程朱理学,.习俗有关,故①②④⑤符合题意,C项正确;皇权专制与家庭关系没有关系,故③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A、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D、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布可以得出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如汉唐时期陕西与河南的治理次数一直都很高,唐朝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治理次数也很高,也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可知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根本,据此分析可知ABC均符合题意,而D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反映,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工程的兴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4、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马,但边民却将铜钱铸造成铜兵器,到处侵扰。为此,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药材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可用来说明()A、经济政策在于维护封建统治B、北宋时期经济模式大大倒退C、边疆地区有较强的军事实力D、守内虚外导致北宋积贫积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论述的是边疆贸易,边疆地区有较强的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北宋时期经济模式主要还是小农经济,并没有因为边境贸易而减退,故B项错误;材料中“到处侵扰、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的信息说明通过经济政策的改变来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守内虚外的军事信息,故D项错误。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经济政策的转变5、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B、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对科技的影响6、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注地方稳定C、申饬官员无能D、关心百姓疾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的信息说明雍正帝在发生水灾之际,责问地方官吏要关注地方的安宁,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农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是从地方稳定的角度阐述的,没有提及民众苦难问题,故D项错误;雍正帝只是责问官员,没有提到官员无能的信息,故C项错误。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皇帝对地方稳定的关注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等级的表现形式C、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D、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纂修族谱为切入点,考查明清儒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清修族谱的关键是“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修族谱说明明清时期宗族观念加强,故排除A项;.等级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故B项不正确;C项本身错误。明清理学盛行,成为凝聚宗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故答案为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8、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汉代中外朝制度B、隋唐三省六部制C、魏晋九品中正制D、宋代设参知政事【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参知政事9、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A、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D、发展规模受到限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信息“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商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这涉及到的是商品的流通领域,而商品的流通需要的是商品生产的支持,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商帮发展缺少根基。故此题应选A项。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商帮与政府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了他们有高人一等的商业手腕;D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明清时期的商帮发展规模很大。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帮。10、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B、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发展历程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11、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可知,人们对官员的任职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这说明了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所以答案选C。材料并没有涉及民国政府行政效率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共和意识”,排除B;材料也没有涉及地方政府争权夺利问题,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12、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英国通过关税协定条款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但并不能体现出进一步控制中国,故A项错误;此题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了中国对国内经济的保护,故C项错误;清政府认识不到关税协定是丧失了关税主权,反而还为获得了比之前更高的税率而高兴,体现了其缺乏国家主权概念,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英协定关税13、“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C、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既然“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那么可以排除A、D两项。材料的主旨是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14、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C考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器物—制度——思想文化15、王华在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时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文字改革的发展趋势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D、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代文献中“马”字使用特别多,与农耕时代依赖“畜力”生产方式有关,现代常用文字中的“机”字出现比较多,反映了以机械力为动力的工业文明生产方式。所以D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16、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50年代末的“左”倾错误导致工农比例失调,而60年代初因.生产关系的调整
本文标题:2021届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3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