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学校管理(最新)兰英郑容[摘要]立足校本,创新教师研修方式,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微电园一小以“心达世界,动在微小”为理念,不断深化校本研修,探寻符合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规律的心动研修策略,建立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心动研修制度,创新丰富教师教育智慧的心动研修形式,引导教师自主自觉研修,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效促进学校走上了内涵特色发展道路。[关键词]教师发展,校本研修,方法策略重庆西永微电园第一小学校是由沙坪坝区西永镇小学校整体搬迁、配套重庆西永微电园新建的一所完全小学。作为农村学校的西永镇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造了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心校带村点校、一课多研等校本教研经验,有效促进学校走上了内涵特色发展道路。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基地学校、重庆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称号。学校通过校本教研,明确了教师队伍发展目标,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增添了工作干劲,一大批教师快速茁壮成长。李煊毅老师在重庆市义务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全能第一名,周渝、李云杰等老师在沙坪坝区语文、数学等学科赛课中荣获一等奖。《重庆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了学校的成绩和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西南大学、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领导和专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站在西永镇小学科学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搬迁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微电园一小以“心达世界,动在微小”为办学理念,根据内涵特色发展和课程改革要求,深化校本教研,让自主研修触动教师心灵深处,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一、探寻符合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规律的心动研修策略与传统校本研修比较,微电园一小的心动研修的核心理念是“心达世界,动在微小”,更加关注教师的研修状态,浓厚研修氛围,培育研修兴趣,修炼研修情感,落实研修行为,增强研修效果。研修过程不仅是一场学习经历,一段成长过程,更是一次充满情趣愉快的情感旅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触动教师那根心灵的琴弦,让教师想研修,并乐在其中。微电园一小心动研修的基本实践策略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心调控,即以课堂为中心,让教师在践行心动课堂中实现专业成长;二是读书对话,即构建学习型校园,旨在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底子薄、文化素质较差的现状;三是科研驱动,即通过教育研究,唤醒教师的话语权意识,解决农村教师不善于发现、研究、表达的话语权缺失问题。这三个基本策略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崇尚学习、实践、反思的文化,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培养创造精神。二、建立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心动研修制度一套好制度是顺利有效推进工作的有力保障,换句话讲,研修要有成效就必须要有管用的“游戏规则”。微电园一小按照科学民主的要求,制度化和人文化结合,遵循激活智慧、来自教师需要、导向激励三个基本原则,建立以平等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以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一系列研修制度,如研修过程管理制度,一课多研制度,对话交流制度,问课、品课制度等。这些制度一方面保障了教师真正成为心动研修的主人,达到“共研共享共进”的目的,另一方面保证了学校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三、创新丰富教师教育智慧的心动研修形式(一)读书作文,文化养心建设学习型组织,引导教师读书作文,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条件。为打好教师教书育人的底色,微电园一小构建了4+1”的学习模式和“1+2+3”的管理方式。“4+1”学习模式,即在每星期5天工作日中,4天由教师自主学习,1天由学校组织集中学习。教师自主学习内容广泛,方式灵活,可由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潜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集中学习规定内容,具体操作程序为:学校赠送书籍或推荐文章——教师集中+互动学习——撰写读书心得——教师读书沙龙——编辑校刊共享成果。“1+2+3”管理方式是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管理办法。要求老教师每月至少交1篇学习心得,青年教师每月至少交2篇学习心得,其中1篇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撰写,骨干教师每月完成3篇学习心得,其中2篇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撰写,并建立自己的博客拓宽交流平台。微电园一小“4+1”学习模式和“1+2+3”管理方式的建立和实施,使教师们逐渐把读书作文当成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教师队伍的教育功底日益扎实,教学技艺日趋成熟。教师们感慨地说:“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结伴而行、共同成长,这一切都源于读书,始于读书!”(二)心动课堂,实践润心微电园一小校本研修以课堂为主阵地。从教育目标看,心动课堂要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抵达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立足学生“乐学、会学、创学”,教师“乐教、会教、创教”;从形式看,心动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化”: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探究问题,将探究问题转化为学习情境,将学习情境转化为学生能够意识到的问题,将学生意识到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行为,将问题解决结果的展示转化为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习效果的分享成为学生思维的共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生成性;从教学模式看,探索出“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合作学习—互动质疑、深入学习—反思质疑”“三学三问”课堂模式,引领师生生命成长,其基本思路如图所示:教师:环节学生实践性智慧是缄默的,它蕴含于教学实践中,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微电园一小通过心动课堂的实践磨练,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生命之花在课堂绽放。有老师在教学随笔中写道:“三学三问,促使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伴学习,更要向学生学习,因为学生的潜力太大了……”“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能干多了,课堂上我几乎都没有说话的份了,一个个小老师,讲得条条是道……”有学生欣喜地说:“我真的很高兴,今天课堂上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了我的问题,并给这个问题命名王牌问题……”还有学生激动地说:“我今天完全学会了书上的内容,而且我还教会了我的同桌,并当了一次全班同学的老师……”(三)科研驱动,问题慧心小问题,大智慧。微电园一小在开展心动研修中,针对新教师或部分老教师不能驾驭课堂、组织教学混乱,有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解决,有的教师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参与等问题,提出“立足小问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着力引领教师敢于暴露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思问题、交流问题,最后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数学“导师制”学员黄老师在校长的指导下开展“学生自主提问意识的培养”小问题研究。为切实解决问题,黄老师天天端着凳子穿梭于每间教室听课,天天和老师们展开“唇枪舌战”。她总结自己的进步时说:“感谢有问题,我喜欢有问题!”一课多研,特色发展。立足课堂教学,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并从多视角、多维度研究课堂教学,这样的研修方式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亲睐。微电园一小以聚焦课堂问题为前提、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实践反思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目的的“一课多研”就是这样的教研活动方式。一课多研是指学校内或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教学的实践研究活设计自学点拨方向创设情境目标导向自学内容自主质疑课程预习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组织合作倾听反馈引向深入抓点训练达标检测诱导反思合作学习互动反思深入思考反思质疑分层练习自我小结目标导向合作学习交流反馈检测总结动。这一特色研修活动更侧重“研”,强调“研”的过程,注重平等交流对话,做到教师个体与群体反思的有机结合。微电园一小在一课多研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两种操作模式:一是“11X式”,即第一个1指同一位教师,第二个1指同一教学内容,X指时间研究的次数,也指不同的教师,包括同一学科,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师参与研究。如果教师在二研上已经解决了所提问题或困惑,就不再三研;如果教师们经过三研都还未解决问题,就还需“四研”、“五研”……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这种模式注重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二是“X1X式”,即第一个X指多个教师执教,1指同一教学内容,第二个X指研究实践的次数。这种模式在注重教师群体发展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创新,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有专家曾高度评价微电园一小一课多研活动:“如果每所农村学校都这样搞教研,中国的素质教育不推进都难!”立足校本,创新教师研修方式,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微电园一小在深化校本研修,触动教师心灵深处,促进教师自主自觉研修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且思且行,让教师群体真正享受了“心花怒放”的感觉,在追逐教育梦想的道路上收获了一路的绚丽风景。兰英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占据学校主要时空,是学校其他一切工作层层展开有序运转的轴心。治校有方的校长,总是会抓住这个中心环节以提高整个系统结构的负熵程度,克服学校工作的“表面化和简单化”。让自己不至成为“蒙着眼睛上班的人。”如果说,教学校长是把智慧带进课堂,那么作为一校之长,最关键的则是把思想带进课堂。为什么这样说?我认为,校长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教学管理的区别是:校长必须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全方位整合学校办学资源的高度上,对学校教学改革进行领导。因此,对教育思想的引领是校长实施教学领导的根本。校长走进课堂究竟有什么作用?一是对校长关注点的无声诠释,是对学校工作热点的行动引领,这个信号是其他管理岗位不能替代发出的,是学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的保证。二是调查研究,找出需要引领的问题。三是实践新理念,体会践行新理念的效果。四是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悟,通过课后评课等形式,与教师研讨交流,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提高认识,进而实现对新课改的引领。一、用“全纳”的思想定位什么叫“全纳听课观”?校长要面向所有性质、类型和方式的听课。比如竞赛式的交流课、研究式的示范课、预约式的汇报课、检查式、调查式的随堂课等等。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主要取决于教师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状况,因此,校长应格外重视和经常进行的理应是检查式、调查式的随堂听课。“全纳”还包括校长听课要注意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对象的广泛性。无论是优秀教师还是教学能力相对滞后的教师,无论是老教师还是职初教师。学科的广泛性,不仅要听自己熟悉的学科,更要听自己专业外的学科,不仅听所谓的“主”学科,也要听所谓的“豆芽”学科。课型的广泛性,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或是讲评课。时间的广泛性,校长听课切忌“火中间冷两头”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应当贯串学期的始终”(苏霍姆林斯基语)。二、用“系统”的思想提升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校长应系统的听课”。除了听单课外,校长还应多注意听“系列课”,即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或同一内容、同一教师、不同班级的对比听课;同一教师,不同内容,或同一教师、同一课题、不同阶段,或同一教师,不同课型的连续跟踪听课;同一班级,不同教师,或是不同班级,同一教师的连续听课。这样通过纵横比较,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教学工作整体状况,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倾向性的东西来。三、用“人本化”思想激活与其说校长听课不如说校长“品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课或差课不是听出来的、评出来的,而是悟出来、品出来的。作为一名校长,若能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品教师的课,那么,教师与校长之间的这堵“围墙”就会不打就破,“民主”的对话氛围自然而成,“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就能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语)不断的实践证明,作为校长品教师的课至少要做到“五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的对话;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思考,把教师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做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特别是教学“亮点”和“疑点”以及自己的思考;口到——善于和教师、学生课后面对面的交流。交流时善于“追问”。校长品课“品”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听课一是看目的是否明确,
本文标题:2学校管理(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5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