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职业中毒调查与处置目录一、概述二、急性职业中毒案例三、突发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处理四、样品采集五、患者与接触者健康影响评价一、概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分类:⑴自然灾害。⑵事故灾难。⑶公共卫生事件。a、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d、动物疫情,e、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⑷社会安全事件。职业中毒: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疾病。基本概念按中毒发病的缓急分类急性中毒:大量或毒性较剧烈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并很快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甚至死亡者。(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重点)慢性中毒:少量毒物多次逐渐进入体内,经过一个时期的积蓄达到中毒浓度而出现中毒症状者。事例1、2003年8月17日上午10时,辽宁省大石桥市石佛镇淮子村一私营造纸企业,突然发生5名生产作业职工被有害气体致死的重大职业中毒事件。2、2002年初,保定市白沟镇苯中毒事件,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务工人员中,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3、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特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高浓度硫化氢气体造成743人死亡,6万多人紧急疏散。事例4、2004年1月16日“北京市政工程管理处三所二队污水井疏通作业”由硫化氢为主的急性中毒事故,2人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5、4月20日怀柔区“北京京都黄金冶炼有限公司”氰化物急性中毒事故。(黄金冶炼为:预处理、浸取、回收、精炼,浸取分物理、化学法,其中化学法中有氰化法(又分:氰化助浸工艺、堆浸工艺)。6、5月31日“北京市优普实业发展公司”5名工人因接触“金属烟雾”引起发热事件;7、5月19日“北京正泰源设备有限公司”以苯系物为主的有机溶剂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事例8、云南楚雄发生集体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滇中铜冶炼厂83名职工住院治疗2005年9月7日以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滇中铜冶炼厂职工在作业期间陆续发生中毒反应,中毒原因为铜冶炼原料中有毒物质砷偏高;生产系统中各个工序不平衡,排烟系统没有开足马力;当地连续阴雨天气,气压低,有毒气体下沉;车间职工安全设施没有做好。事例9、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10、2002年10月内蒙乌海泰达制钠厂发生氯气泄漏,3000余人中毒,1人死亡。11、2003年11月再次发生氯气泄漏,5000余人中毒。12、呼伦贝尔境内也发生过职业中毒事故。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途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往往是由于违章操作、防护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的。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消化道途径则属次要。呼吸道是主要途径。凡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毒物,均可由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当皮肤损伤或患有皮肤病时,大量原本不能经皮肤吸收的毒物也可进入人体,有些腐蚀性化学物可通过灼伤的皮肤吸收;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类别(6类)按照化学物理性质及在职业场所的应用,毒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刺激性气体是急性职业中毒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常见的有:(1)各种无机酸、成酸氧化物和成酸氢化物,如:硫酸、盐酸、硝酸、铬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铬酐、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等;(2)卤素及其化合物,如:氟、氯、溴、碘、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氧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硅、氟硅酸、四氟化硅、二氟化氧、三氟化氮、三氟化氯、五氟化硫、十氟化硫、六氟化铀、溴光气、三氯化碘、氯化碘、溴化碘、四氟乙烯、氯化苦、六氟丙稀、八氟异丁烯等;(3)一些酯类、醛类和醚类,如:硫酸二甲酯、氯甲酸甲酯、氯乙酸乙酯、氯甲酸氯甲酯、氯甲酸三氯甲酯、丙烯酸甲酯、碘乙酸乙酯、甲醛、乙醛、丙烯醛、氯甲醚、双(氯甲基)醚等;(4)一些强氧化剂和环氧烷类化合物,如臭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5)一些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6)碱性气体,氨、一甲胺、二甲胺等。2.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形式存在,使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任一环节障碍,引起机体缺氧的物质。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两类。前者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甲烷、乙烷、乙烯、水蒸气等,后者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氮、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蒸汽等。3.金属和类金属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活动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铅、锌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等。正常皮肤可阻碍金属吸收,但有机金属如四乙基铅、有机汞、有机锡等可通过皮肤吸收导致急性中毒。4.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有害物质高分子化合物本身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但某些聚合物中的游离单体,或聚合物在加热、燃烧或反应过程中,以及生产中使用的某些添加剂或助剂会引起急性中毒。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可分解出氯化氢气体;聚四氟乙烯塑料(PTFE)加热至250℃,开始有热解物逸出,420℃以上将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稀、八氟异丁烯等,其他还有氯乙烯、氯丁二烯、丙烯腈、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乙烯、丙烯酰胺等。5.有机溶剂及其他有机化合物以有机溶剂为代表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常以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形式存在,多具有挥发性和酯溶性,可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常见的有:(1)脂肪烃类化合物,如丙烷、丁烷、正己烷、乙烯、丙烯、丁烯、天然气、石油醚、汽油、煤油、润滑油、环己烷、环戊二烯、松节油。(2)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酚、醛、醇、酮、醚类化合物,如苯酚、甲酚、五氯酚、二硝基酚、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2-氯乙醇、氯丙醇、丙酮、环己酮、甲醚、乙醚、异丙醚、甲醛、一拳、丙烯醛、糠醛等;(3)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如丙胺、丁胺、乙二胺、硝基甲烷、2-硝基丙烷、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等;(4)腈类化合物,乙腈、丙腈、丙烯腈、丙二腈、异氰酸甲酯、硫氰酸酯类、异硫氰酸酯类;(5)杂环类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啶、氯吡啶、烟碱、呋喃等。6.农药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沙蚕毒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等农药在生产活动中都可经过呼吸道、皮肤吸收导致急性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对健康的损害(一般对多靶器官均可造成损害):(1)神经系统:(金属及其化合物、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农药等)(2)呼吸系统:(刺激性气体、金属及其化合物、混合烃、农药等)(3)心血管系统:(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农药等)(4)消化系统:(金属及其非金属化合物、农药等)(5)造血系统:(有机化合物等)(6)职业中毒肾病:(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机化合物等)这是化工厂的苯罐(清水河)毒物就在我们身边泵房(管道里是甲醇、杂醇)硫铵饱和塔(里面硫酸和氨发生反应,腐蚀严重)煤气气柜(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少量硫化氢、二氧化硫等)二、急性职业中毒案例1、急性职业中毒报告情况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急性职业中毒)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54%。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19起,中毒215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02%。报告急性职业中毒发生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占21.59%;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煤炭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的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8起175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47人中毒,死亡8人。2、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12〕12号关于两起职业中毒事故的通报2011年9月28日以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先后发生多例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截至2012年2月27日,此次事故先后造成39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涉及39家制鞋、箱包制造及皮革加工企业,其中34家为无牌无证小作坊。事故直接原因是:企业违法使用含有1,2-二氯乙烷(含量最高达58.99%)等有毒成分的劣质胶水,没有设置任何通风排毒设施,尤其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关闭了作业场所门窗,且没有采取其他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导致作业场所1,2-二氯乙烷浓度严重超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两起职业中毒事故的通报(续)2012年2月16日下午18时,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王岘镇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该公司为一家庭作坊式企业,这起事故是生产25号黑药时发生的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调查组初步分析,该企业生产装置长期闲置,原装置配套的冷却、自动加料、抽真空设备(正常工艺条件是反应釜内为微负压)均被拆除,釜内原料反应后产生的硫化氢积聚,在操作人员打开进料口阀门准备再次加料时,釜内硫化氢气体瞬间大量溢出,致使在反应釜操作平台上进行操作的3人中毒死亡。2002年初,保定市白沟镇苯中毒事件,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务工人员中,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特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高浓度硫化氢气体造成743人死亡,6万多人紧急疏散。2004年5月19日“北京正泰源设备有限公司”以苯系物为主的有机溶剂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造成9人失踪死亡。……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红星鞋帽厂,帽盔车间操作工人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使用801大力胶,致使31名工人出现苯中毒症状,其中10人为重度苯中毒,2人死亡,1人早产,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无任何防护措施的作坊企业。使用有毒溶剂,管理较差,原辅料随处堆放3、急性职业中毒特点1.一般都有明确的致病因素;2.发病与劳动条件有关,一般发生在劳动条件较差的小企业;3.常引起群体发病;4.危害后果严重,人员伤亡比较多,经济损失较大;我市到目前为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没有急性职业中毒报告。我市急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部分技术方案(2011年)1急性氨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2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3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4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5急性氯气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6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7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急性氨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氨(NH3)是一种刺激性气体。急性氨中毒是指在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灼伤。1概述氨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易液化成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为氨水。人接触氨气浓度达到140mg/m3~210mg/m3时可明显感到不适,553mg/m3时可立即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3500mg/m3~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氨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氨水也可经胃肠道吸收。接触氨的常见机会有:输氨管道、储氨钢瓶或储槽意外破损爆裂,检修过程中液氨外逸;硫铵、碳酸氢铵、尿素、氨水等多种化肥制造;制碱、制药、鞣皮、塑料、树脂、染料、炸药、合成纤维等各种有机化学工业;用作冷冻剂、防冻剂和石油精炼、炼钢等工业;偶见于喷洒氨水。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并应携带通讯工具。进入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内(如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氨气泄漏核心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高于360mg/m3),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和A级防护服,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进入氨气泄漏周边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在30mg/m3~360mg/m3之间,选用可防含K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穿戴C级防护服、化学橡胶手套和化学防护靴。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低于30mg/m3的环境,一般不需
本文标题:职业中毒处置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5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