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善“、”恶“问题界说
”善“、”恶“问题界说“善”、“恶”问题界说——多元文化视角下道德教育评价问题研究(李柯柯广东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善”、“恶”这两个概念,道德教育评价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善恶问题。那么何谓善?何谓恶?善恶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在进行善恶评判时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三个大问题。善恶的本质在于其自身蕴含的道德层面或价值层面的意涵,即善、恶的本质在于其道德性或价值性。关于善恶的标准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两大理论:“义务论”和“功利主义”,即“动机论”和“效果论”。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的、区分善恶的标准,应该秉持一种“和合论”的道德原则。“和合论”主张“多样道德的并行不悖,并育不害的和合发展”。这种理论的实质是,主张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相对化、情境化。坚持道德评价的多元化、相对性和情境性只是为了说明道德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它并不否认终极道德价值的存在,并不否认道德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它也绝不等同于“道德相对主义”。关键词:善恶义务论功利主义多元文化道德教育一、“善”“恶”的本质界定(一)“善”、“恶”的词源考察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善,吉也。从言,从羊。此与义、美同意。善,吉祥的言辞。由言、羊会意。这与义字、美字从羊的意思相同。义与美均从羊。羊,祥也。”1在《现代汉语辞海》中,“善”有九种解释:“①言行、品质好,心地好,没有恶意;②美好,良好;③有好,和好;④擅长;⑤容易,多;⑥办好,弄好;⑦熟悉;⑧好,好好地;⑨姓。”2在英文中,“good”的基本意思是“好的”,在伦理学中则一般译为“善”。“good”在《牛津英语字典中》的意思为,“表示赞扬的最一般的形容词,它意指在很大或至少令人满意的程度上存在这样一些特性,这些特性或者本身值得赞美,或者对于某些目的来说有益”。3“恶”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恶,过也,从心。”4段玉裁注解为:“人有过曰恶,有过而人憎之亦曰恶。”5在《现代汉语辞海》中,“恶”有三种基本含义(取è音):“①坏、不好,善的反义词;②犯罪的事情;③凶狠,凶猛。”6从词源上看,“善”在中西方语境中,以及古代与现代汉语中都可以表达“好”的意注释1[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M].汤可敬撰.长沙:岳麓书社,2021:366-367.2刘家丰主编.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592.3[英]理查德·麦尔文·黑尔(RichardMervynHare)著.道德语言[M].万俊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8.4[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M].汤可敬撰.长沙:岳麓书社,2021:1470.5[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M].汤可敬撰.长沙:岳麓书社,2021:1470.6刘家丰主编.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177.思,而这种“善”(或“好”)既可以指道德意义上的“善”(或“好”),如一个善(好)人,一位善(好)老师;也可以指非道德意义上的“善”(“好”),如一本善(好)书,一把善(好)刀。“恶”则一般作为“善”的对立面出现,表达恶的、坏的意思,且相应的也可以表达道德意义上的恶和非道德意义上的恶。(二)“善”与“好”,“恶”与“坏”——善、恶的一般理解与实际用法考察通过词源上的考察可以看出,“善”一般可以理解成“好”,而“恶”则对应于“不好”或者是“坏”。这也是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善、恶概念。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实际用法中善是否等同于“好”,恶是否等同于“坏”?本文以“好”和“善”为例加以说明。1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好”这个概念。《牛津英语词典》中关于“好”一词的解释是:“最常用的称赞形容词,指高度的,或者至少令人满意的特有品质的存在,这些品质或者是本身值得称赞的,或者是对某种目的有用的。”根据这一解释可以看出,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好:一种是事物本身是好的,即内在好;二是为了某种外在目的,工具意义上的好,即外在好或手段好。弗兰克纳在《善的求索》一书中对“好”的用法进行了考察:“一是根据道德的理由判定为好的事物,即道德意义上的好;二是非道德意义上的好,从非道德意义上判定某事物为好,主要依据的是该事物的效用价值、外在价值、固有价值、内在价值、起促进作用的价值、最终价值等。”2这一层意义上的好表明,同一事物可以不止在一种意义上是好的,可以依据多重标准做出判定。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好”与“不好”,“同一事物在一种意义上可以是好的,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则可以是恶的”3,好与不好具有相对性。那么善又如何呢?为了更好地对“好”与“善”做出区分,下面通过对善在句子中的用法加以考察,然后再对二者进行比较。将“善”置于句子中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善”主要有两种用法:4一种用法是充当定语,这时候的善作为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主要起修饰作用。如,一本好(善)书、一匹好(善)马、一位好(善)老师、一名好(善)战士,等等;另一种用法是充当表语成分,这时候善放在系动词后面,兼有形容词和名词的词性。如,知识是善的、快乐是善的、勇敢是善的,等等。1.作为“定语”的善当善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时,有两种基本用法:既可以用来修饰“人”,也可以用来修饰“物”。第一,当善用来修饰“人”时,我们通常指的是“这个人”具有善的、成功的品质,这种品质是由于他自身的努力而达成的,因而是善的、好的。它同时还表达了一种“道德卓越”的特殊含义,即“道德上善”。但这种“道德上善”是相对的,是比较性的。在作出判断前,我们已经在心中对该类成员的“卓越性”方面设定了一个大致的“平均值”(或说“中点”,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适度”概念):“优于”这个平均值的任何事物称作“善”,“不及”此平均值的任何事物称为“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所谓的“平均值”或“中点”并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在“善”、“平均值”、“恶”三者之间并没有一套明确的界限。“优于这个平均值的事物称为善”,并不意味着“其他的事物都为恶”;同样,“不及此平均值的事物称为恶”,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的事物都为善”。“善”与“恶”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这个“平均值”而言。第二,当善用来修饰“物”时,实质上表达了三种意思:一是指该事物满足了我们的注释1以“善”为例并不是因为“恶”不重要,而是因为恶往往作为善的对立面出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主要考察善这一概念。读者可以运用对善的分析方法类推得出恶的概念。2[美]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黄伟合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72-173.(有改动)3[美]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黄伟合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73.4[英]罗斯(Ross,D)著.正当与善[M].林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123-124.兴趣或需要。如,一把好刀满足了我们切割东西的需要,一首好歌满足了我们听觉的需要,一首好诗满足了我们美感的需要,等等;二是指该事物是,制造该事物的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成功地达到了其目的的事物。如,制造刀的目的是为了切割,而切割的目的在使用刀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种植水稻的目的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填饱肚子的目的在食用水稻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等等。三是指非严格意义上的善概念,将善适合于人的含义赋予了非人的事物,将物半人化了。如,在表达“一个善的谎言”时指代的意思是在所有谎言意欲取得成功时,这个谎言成功了因而是善的。2.作为“表语”的善当善在句子中充当表语时,也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善”:“工具意义上的善”和“内在的善”。第一,“工具善”(或称“手段善”、“后果善”),这里的“善”意味着一种“有用性”。这种“有用性”代表一种“因果关系”,具体指某种事物作为其“类”中的善事物“有助于达到这类事物本来要达到的善目的”1,其存在本身指向的是最后的“善结果”。“该善事物”相对于“这类事物”来说就是有用的,并且二者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第二,“内在的善”。“内在的善”指“离开它所产生的任何结果而言,还是善的”。2这里要注意将“内在的善”、“作为一种目的的善”和“终极善”区分开。“‘作为一种目的的善’指事物只有在被欲求、因而只有在并不实存时才是善的,‘内在的善’的事物并非在被欲求时才是善的......离开它所产生的任何结果,它也还是善的。”3“内在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部分善”,指“某事物虽然总体来说是内在地善的,但包含某些不是内在地善的部分”;4另一类是“终极善”,指“有些事物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别的部分了,或者(如果有的话)除了本身就内在地善的部分之外就没有任何别的部分了”。5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好”与“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包含有内在性与外在性、目的性与工具性、道德性与非道德性几个层面的意涵。“好”既可以指某种内在好也可以指外在好,既可以是目的好也可以是工具好。同时,“好”既可以表达道德意义上的好又可以表达非道德意义上的好。“善”在实际运用时也包含内在善和外在善、目的善和工具善、道德善和非道德善。因此,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看,“好”与“善”是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二者是可以互换的。但是从狭义上来讲,“好”与“善”却是不同的,“善”或“善的”应该是“好”或“好的”,但“好”或“好的”并不一定就是“善”或“善的”。“好”表达的意涵更丰富一些。那么狭义上的善又当做何理解?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了对善、恶的本质界定。(三)“善”、“恶”的本质界定由于视角的不同、文化的差别以及语言的差异等原因,造成了对善、恶的诸多不同的解释。上文中以“善”为例提到了“善”在实际运用中包含以下几种意涵:内在善和外在善、目的善和工具善、道德善和非道德善。究竟哪种可以作为善的本质性意涵呢?善、恶的本质在于其自身蕴含的道德层面或价值层面的意涵,即善、恶的本质在于其道德性或价值性。价值论意义上的“善”、“恶”,也可看作是道德意义上的“善”、“恶”。“善”、“恶”一般被视为伦理学研究中的范畴。在伦理学学科中,“善”、“恶”有两种指称:一种是规范伦理学中研究的善恶概念,另一种是元伦理学中研究的概念。规范伦理学6中研究的“善”注释1[英]罗斯(Ross,D)著.正当与善[M].林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126.2[英]罗斯(Ross,D)著.正当与善[M].林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127.3[英]罗斯(Ross,D)著.正当与善[M].林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126-127.4[英]罗斯(Ross,D)著.正当与善[M].林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127.5[英]罗斯(Ross,D)著.正当与善[M].林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127.6规范伦理学是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探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本质、内容和评价标准,对人们应当怎样行为提出规范要求的理论。(参见余仕麟.伦理学要义[M].成都:巴蜀书社,2021:24.)指的是“道德善”,指一种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在万中航主编的《哲学小辞典》中,“善”被定义为是对符合一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恶”是对符合一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否定评价。善恶还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1“道德善”通常简称“善”,这就容易导致人们在使用“善”的概念时发生混淆。因此,有学者主张把元伦理学中的“善”叫做“好”,以便与元伦理学中的“善”相区分。元伦理学2中研究的“善”指善本身,而不是善的事物,属于我们第一个层次,即本体论意义上的“善”概念。以摩尔为代表的元伦理学研究认为,“善”作为伦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不可定义的,只有在讨论的客体或概念是某种复合的东西的情况下,才能对它进行分析,也才能下定义。善本身是自明的,无须加以说明也不能加以推导,既不需要借助其它事物或性质来证明,也不能从其它事物或性质中推导善。3二、孰“善”?孰“恶”?——“善”、“恶”的评价标准善、恶的本质性意涵在于二者所揭示的道德意义,由此善恶的评价标准问题也就应当从道德层面上去思考。“善恶标准”,亦称“道德标准”。是道德评价时所依据的标准,是.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一定阶级的.地位
本文标题:”善“、”恶“问题界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6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