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标识课题名称:《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BAH1251045课题类别:青年专项课题资助经费:30000元学科分类: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思品、历史课题鉴定时间:2021年4月课题负责人:姓名:侯德森;专业技术职务:中学二级;工作单位: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主要成员:二、简介部分1.标题:《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序言课堂是教师的阵地,而课堂高效则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什么是高效课堂?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是什么?这是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教师,所以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会,旨在使课题的研究具有组织性。两年以来,课题组以“青研会”活动为平台,以课题为交流内容,不断形成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每位成员不断分享着共同的智慧,不断完善着课题成果。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形成了三条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引领着学校课堂的改革,不断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3.摘要(不超过500字)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以“青研会”活动为平台,以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效率。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题组形成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积极展示、交流、反思,在课堂检测中,目标达成度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通过小组合作,促进课堂高效、通过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促进课堂高效、通过课程资源开发,促进课堂高效三条策略。在三条策略的引领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不会因为结题而终止,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高效课堂的研究,产生更多的成果。三、正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一)选题背景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地处北京市南四环,是朝阳区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校,外地打工子弟学生占全校的95%左右。相对城市校而言,我校学生的家庭条件整体较差。本地生家庭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差,家庭收入比较低。而外地借读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打工人员,均以清洁工人、钟点工、建筑工人和小生意人为主。家长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家庭的居住条件简陋,根本不具备学习的环境。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师对教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通过对最优教学方案的选择和安排,争取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它实际上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的一项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其四条最优化标准是:(l)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以及某种个性特征方面,在提高品德修养方面,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2)师生为取得一定效果只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3)师生在规定时间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只耗费最少的必要精力。(4)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效果只花费最构建少的经费(与标准开支相比)。而要达到这四点优化保准,我们课堂也必须高效。(二)选题目的综观我们目前的教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我校学生构成来看,有80%以上的是打工子弟的孩子,他们学习基础差、家庭学习环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高效课堂对老师课堂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推进课题研究,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会,并以此组织来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我校青年教师为本课题的主要成员,旨在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终身教育”自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以来,日益成为.认可的一个教育理念。构建高效课堂,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最大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效课堂提倡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以学定教”,提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高效课堂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反对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高效课堂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养成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高效课堂要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贯彻其中,谋求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满足.需求的人才[1]。2.实践意义从我校学生构成来看,有95%以上的是打工子弟的孩子,他们学习基础差、家庭学习环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此课题研究,探索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高效课堂,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学生的成长反作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一)概念界定1.课堂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室,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2.高效课堂经过文献研究,理论学习,我们认为不是效率的最大化或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两者和谐统一起来,真正的高效课堂才可形成。(二)课题研究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解释现实的人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人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人们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所以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建构主义提出,人的认识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自身的经验主动地建构对客体的认识,这一过程具有主动性、建构性和.性。2.掌握学习理论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文献研究对于课题组成员,要求查阅关于高效课堂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掌握高效课堂的最新动态。对高效课堂的相关概念、特征、策略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整理,形成文献综述集。(二)对学生前期分析报告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进一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对学生进行有关思维能力培养的调查,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为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增强工作的有效性。(三)归纳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我校的学情,总结归纳出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我们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特征: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目标达成度高。(四)探索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在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形成我校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四、课题研究方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科学,课题组成员分别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进行收集数据,从而促进课题的研究。(二)理论学习与问卷设计(2021.7—2021.09)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学习,为了了解我校学生思维能力现状,充实和发展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课题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三)方案设计、实践阶段(2021.09—2021.07)整理、分析、提炼前期研究结果,总结出高效课堂的特征及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形成论文、案例、教学设计集等成果。(四)成果梳理阶段(2021.07—2021.11)总结课题研究过程,梳理课题研究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六、课题研究成果(一)结题报告经过2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该课题形成了系列成果,通过对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结题报告。(二)调查报告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前期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见附件)。(三)梳理高效课堂的特征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我校的“翻转课堂”模式,归纳出我校高效课堂的特征,一节高效课堂应包括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积极展示、交流、反思,在课堂检测中,目标达成度高。根据总结的高效课堂的特征,课题组成员先后有9位进行高效课堂实践(教学设计见附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总结和交流过程中,这种课堂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以马赢老师《圆周角》这节课为例,根据高效课堂的特征,马赢老师这样设计本节课,首先,学生课前配合微视频、指导单进行本节课学习,提出问题;其次,在小组互学阶段,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最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提出问题,并积极展示和交流,比如在课堂上,王珍珍同学提出,圆周角可以是钝角吗?安浩文同学提出,当圆周角顶点从优弧运动到劣弧上时,结论为什么不成立?在本节课的课堂检测中,95%的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达到目标。(四)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合适我校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策略一:通过小组合作,促进课堂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我们认为,班级管理是高效课堂有效实施的基础。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之一,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千差万别,共同点就是学习支持环境不够。学生入学测试及格率只有10%,70%的学生不能够主动学习。所以为了使课堂高效,课题组成员构建了班级的小组和评价机制。(1)构建小组团队对于班级分组,按照“自愿结合+微调”的原则,小组的划分是基本按照AABBC来划分的,A代表比较好的学生,B代表中等生或者学困生;C代表学困生。这样更有利于小组讨论。组内有组长、副组长、纪律委员、记录员等角色。有分组就要有建设,抓住晨会时间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建设,每个小组都设计出本组的组徽、组训、组规、目标、组员分工等。让每个小组成为一个团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归属感。每组最薄弱的学生,看组内互助的情况,也作为一项评价。比如:原本早晨都是教师带学生读语文、英语课文,讨论数学试题,效果平平。小组互学开展后,教师只起到组织、观察和指导评价的作用。学生对讨论的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小组互学来解决,每个小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工作,进一步消除疑惑。每天小组长首先对组员独学任务进行检查,组员提出困惑,组长根据提出的问题组织开展组内交流、展示、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告知学科代表,学科代表及时汇总上交学科老师。学科老师都反映学生课堂表现更好了、更善于提问了。课题组成员郭艳辉老师实施小组合作一年来,有效的促进了课堂的高效,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消除死角。一向薄弱的英语学科,及格率由入学10%上升到100%。此外,班级的学习氛围良好,自主学习、自习纪律等都有了很大提升。期末测试班级各项成绩获得同类校前三名,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策略二: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促进高效课堂“导学案”是指教师在读透教材了解教材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写的学习方案。它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因为是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韩治化老师尝试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与导学案设计结合起来,发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是完全“不挑食”的,两者不仅没有什么沟通障碍,而且还能做到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能一直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将教师
本文标题:《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6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