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20%一、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它包括(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3)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4)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5)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6)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二、试述地理环境对中国开放和封闭的影响。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幅员辽阔,地形多种多样。这种地理环境究竟是有利于开放,还是有利于封闭?不能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首先,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中国的西北、西南多高原、高山、戈壁、荒漠,但东南却有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可以通往世界各地,就是在西北、西南,也存在多处通道,如公元前开辟的“丝绸之路”。其次,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地理障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人类早期所无法逾越的障碍,以后大多成了坦途。但即使是生产力提高了,地理障碍的影响依然存在。再次,自然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惟一条件,海洋也不是开放的惟一途径。唐朝以前中国和西方的联系主要依靠陆路,所以,地处内陆的长安和洛阳反而比大多数沿海地区更加开放。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这固然有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但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所处的地理位臵过于优越。三、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海洋贸易是内敛型的?中国大陆的东南面虽然面向大海,但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因此,虽然中华民族早就有了出色的航海能力,但由此产生的海洋贸易,不是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而是一种内敛型的经济,它是作为农耕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中国古代的帝王陶醉于“.王国”万物皆备,认为中国与海外的经济交往应该建立在“宾服贡献”的基础上。唐宋时期,东南沿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但这时的海外贸易,一方面服从于政治上的需要,夸示海外。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上层统治者对于海外奇珍异宝的需求,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关系不大。朝贡式贸易延续到明朝前期,互市的政治意义仍然超过经济意义。四、秦始皇实行文化统一的重要措施有哪些?有: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五、四书五经分别指那些?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补充:“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六、中国古典文化大总结明清两代进入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图书典籍:明《永乐大典》——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清《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清《康熙字典》——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清《四库全书》——至今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古典科技:李时珍(明)——《本草纲目》潘季驯(明)——《河防一览》徐光启(明)——《农政全书》——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农学著作宋应星(明)——《天工开物》——工艺学百科全书徐霞客(明)——《徐霞客游记》方以智(明)——《物理小识》七、中国古代中药学著作汉代《神农本草》——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唐《新修本草》——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八、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限制了中国科技从传统向近代形态的创造性转化。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封建时代,推崇政治,鄙薄技艺,成为整个国家的时尚,很多科学著作往往无人问津,以致绝版。崇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已经成了阻碍甚至破坏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又有重“道”轻“器”的传统。重人文科学轻视自然科学;重视宏观规律的探求,轻视一事一物具体形质的研究,轻视.生产领域具体器物、具体技能的研究。3、封建制度的扼制首先是科技人员.地位地下,科学技术非直接服务于朝廷即无应有的地位,科学事业和科技人员依附于封建专制制度,缺乏独立的.地位。科技人员在政府机构中的比例极小,待遇低微。其次,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中国古代高品位的科技产品、高水平的工匠技师,几乎全部被统治阶级所支配、占有。在统治阶级内部,封建等级制度严格限制各类科技产品的使用。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最后,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对可能引起自由独立思想和发生生活方式改变的科技学习和研究、实践,运用法律手段加以制裁。九、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秉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育方法也应因人而异。特别重视启发教育,注意开发每个人的智力潜能。温故知新学思并用循序渐进由博返约——孟子认为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教育要注意阶段性和节奏感,要顺其自然。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既要善于发扬学生的优点,又要善于客服学生的缺点。言传身教尊师爱生十、《诗经》《楚辞》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经过汉代时刘向、王逸的收集整理,编成《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但最主要的是《离骚》。十一、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西厢记》——王实甫十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3、写意手法和中和之美;十三、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的总的特征是伦理型,此外还有:一是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二是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三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四是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五是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六是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七是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现代汉语》复习题40%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二、“一、不”的变调规律P84三、什么是文字?什么是汉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四、汉字的特点1、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2、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3、汉字同音不同形,如没梅眉4、汉字不分词连写。5、汉字的结构体是方块形。五、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在历史上穿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是辅助字体。六、笔顺易错的字(P150)七、什么是“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单位。八、熟语包括哪些?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九、词的结构单音节的如“天、江”多音节:1连绵词双声(如仿佛)叠韵(如从容)其他(芙蓉)2、叠音词(猩猩)3、音译的外来词(如沙发)复合式联合型(途径尺寸国家)偏正型(气功火红)补充性(提高羊群)动宾型(管家投资美容)主谓型(自学地震)重叠式姐姐哥哥附加式前附加(老虎小王)后附加(胖子石头)词根+一个叠音后缀组成的三音节词(绿油油)十、词义的性质1.词义的概括性2.词义的模糊性3.词义的民族性十一、同义词的作用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4.可以使语气委婉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十二、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特征: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成语的来源: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的构造: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并列结构(古今中外)偏正结构(惨淡经营)动宾结构(顾全大局)补充结构(危在旦夕)主谓结构(百花齐放)十三、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可以组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十四、句法成分表P5十五、虚词的特点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2.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3.不能重叠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P123-132十七、标点符号的用法P148-157十八、比喻的类型P184-185比喻——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类型:1.明喻——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似、如”等一类喻词。2.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喻词。3.借喻——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十九、双关P197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外汉语教育学导论》复习题40%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指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比如一个儿童出生之后首先接触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二、母语和外语这是按照国籍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四、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P21-22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6、集中、强化的教学五、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对外汉语教学P67-71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启示我们(1)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要掌握音义的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2)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个要素及其相关系统。(3)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2、语言存在于言语中——启示我们:(1)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教学中首先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2)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当归纳总结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3、语言有生成性——启示我们(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2)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而不能单凭死记硬背、机械模仿。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启示我们:(1)交际工具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语言课就要充分能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加强技能训练。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启示我们:(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介绍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2)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尽量用汉语教学,要求学习者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或媒介语。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启示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启示我们:(1)每一个正常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母语,也能学会第二语言。(2)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的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3)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很多共同之处。六、什么是学习?什么是习得?人类的学习是指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的和个体的经验,并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七、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1)共同点:(4点)①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主体
本文标题:中国文化概论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7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