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经济史近现代部分(全)
中国经济史近现代部分(全)第一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第一节集权官僚制小农经济一、集权官僚制掌控土地所有制的大一统专制1、集权官僚的土地权利关系皇帝名义的土地国家所有权官僚地主(大量)自耕农(少量)土地占有权佃农土地使用权2、土地兼并的实质:官僚地主依据政治、经济的权势扩充土地所有权主要矛盾:官僚地主土地占有权扩张,对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威胁。王安石变法:强化行政集权的改革,保证税收,富国强兵唐以后,特别是宋元明清土地上的主要问题则是均税收以增加财政收入,而非均土田以安定民生。3、土地使用权的表现二、小农经济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小农经济农民因对小块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对生产工具的所有权,而有了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生产和经营,并有了以父权为核心的家庭,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方式,即小农经济。2、特点:“小”:以家为生产单位经济(父亲、诸子析产、与个体体力劳动相匹配的小块土地)自耕农:土地占有权佃农:土地使用权富农:多出其体力的土地占有权,自身参加劳动或雇工“农”:从生产方式和技术经营管理而论,它是手工农业生产3、进步性:“民”的身份相对人身自由,经济权利的增加,从而农民有了更高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4、局限性:家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保守性是农民保小块土地的占有权)维持小农经济的简单再生产,没有扩大化三、小农意识(“民”文化)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意识、政治观念和.观念。1.勤俭持家2.安分守己(对.地位的认可)3.自私自利(明确意识到个体生产者的利益,既得利益的保守,缺乏责任意识)4.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农民的反抗意识,但有限度,不要求制度变革)5.平均主义和等级制(对总体.环境的要求,均田土地所形成的个体小生产)小农经济中的农民维护自己的利益,但不包括对权利的捍卫和争取。四、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以各种方式压制大商人资本,但容许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存在。汉昭帝始元六年盐铁会议抑商表现:官商为主(官府、官员个人出资)民商为辅以官商控制工商业,以政策限制民商(借商、苛捐杂税、限制市场、压抑.地位)第二节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近代经济矛盾的构成势力传统官僚地主阶级中的开明派(识时务者)转化的官僚资产阶级[官僚资本]外国垄断资本的渗透和控制[外国资本]私人资本家[民族资本]在传统经济中生存的农民和个体工商业者[小农经济及其他个体经济的小手工业、小商业]正在形成中的工人阶级[产业工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根据地中的少量公有制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矛盾:官僚资本与工人、农民、个体工商业者的矛盾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官僚资本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1、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情况十八世纪以来至十九世纪初,英国一直逆差,中国出超二三百万两。在中英贸易中,英国从中国输出的货物主要是茶叶、生丝、土布。英国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毛织品、金属(铅料、铜及打簧货),以及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公行:清政府虽然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起开海贸易,但也是有限制。外国商人来华,只能与政府指定的商人进行。这种由政府指定的专门经营对外贸易的行商最初称“洋商行”,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广州行商联合组成行会团体,即“公行”,公行里的洋行通称“十三行”1757年,乾隆皇帝谕令,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多口通商变成了一口通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废除“公行”制度。2、鸦片走私及其对中国.的危害危害:(1)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造成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2)造成银贵钱贱的恶果。(3)加重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纳税负担,导致百姓的贫困,.矛盾加重。(4)工商业的萧条(5)清政府财政收入锐减,造成财政危机(6)鸦片对中国人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摧残(7)鸦片走私必然贿赂公行,导致政治进一步腐败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为保护鸦片贸易乃至扩大商品输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来攫取经济侵略特权,他们在华经济活动是以条约特权为保证,享受特权利益,这就是西方学者所谓的“条约制度”。五口通商时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是“条约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缔约国双方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给予对方享受所给予第三国同样的优惠或豁免的待遇。但如果缔约国一方给予对方享有第三国的特惠,而另一方则不给予,这就是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西方各国单方面享有,而中国则不能享有。最惠国待遇具体到关税,后又扩大到通商、政事交往等方面。最惠国待遇还包括航运、领事裁判权、外国公使和领事权益、某一地区的铁路、道路、电线、矿产的特权等方面。(2)协定关税权。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在中国并非自愿的情况下制定的,对中国来说只有履行协定的义务,却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不经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同意,中国不得自行更改税率。值百抽五是当时进出口货物征收税率的基本原则。西方侵略者还把这一特权延伸到中国内地税。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无论洋货进入内地或洋商从内地购买土货,只需按值百抽二两五钱纳一次子口税,即可免纳一切内地税。这一制度起到了保护洋商洋货的作用,压制华商的作用。(3)通商口岸、内河和边境通商权。1894年,共开放了38个通商口岸。这些口岸都是在中国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的,西方侵略者在这些口岸取得了种种特权,主要有:①居留和租建权②自由出入和设立领事权③设厂权④免税权。通过通商口岸,西方侵略者又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沿海及内河的通航贸易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航行权扩大到内地与内河。此外西方侵略者还将通商贸易权扩大到陆路边境。(4)海关行政管理权。中国从唐代开始,就设置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市舶使,宋代发展成专门机构—市舶司。1684年清朝开海贸易,设置江、浙、闽、粤四海关。至此,市舶司被海关取代。中国的海关权是独立的。1858年签订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规定,“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并且“各口划一办理”。1859年,英人李泰国被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1863年起由赫德继任,独占海关五十年。海关的触角不仅深入到内地常关,并且参与了赔款的偿还与管理。甲午战后,海关税务司的管理权力延伸到了中国的邮政。中国海关在外人的控制下,实际成为“外国债权之代表”,成为西方侵略者行使“条约权利”的“最重要机构”。(5)鸦片贸易权。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者达到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使中国的白银外流更趋严重。3.买办形成买办在外国洋(货)行中形成,为之从事进出口商品的代理,鸦片走私、苦力贸易、走私逃税、金融活动、把持国际汇兑业务。买办:1840年以后,从事为洋人生活服务,代理经营等活动的人们的专用语。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大,买办的范围在扩大,就形成了特殊的.阶层。买办获利:抽取佣金受特权庇护,按洋人待遇免纳税赋买办的属性:依附性—“狐假虎威”买办的来源:(1)旧有广州公行的“散出之人”(2)中国传统从事中介交易的人,在通商口岸与外商交易的坐商、茶商、盐商(3)外商企业中的雇员、学徒、杂役,经外商选拔或老买办推荐升任买办。(4)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开办的学校里培养出的新买办。(5)一些官僚权贵子弟在高额收入诱惑下,跻身买办行列。买办的职能:从事洋行的经融业务收购土产推销洋货买办制度:(1)在洋行中设“买办帐房”(2)买办代表外国商人与中国内地商人交易成为惯例(3)洋商行和买办之间既是雇佣关系又是代理取佣关系(4)买办交纳保证金买办的收入:(1)薪俸佣金(2)买办自立行号,为洋行购销服务所得利润(3)利用替洋行保管金库洋行周转利息收入买办的消费及其投资:挥霍浪费、交付洋行的保证金及附股、传统的剥削形态(土地、高利贷、口岸城市房产)、捐买官衔、投资新式工业5、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侵略的特点西方资本主义的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并有少量的资本输出。19世纪时中国进口商品有鸦片、棉布、棉纱,这表明中国成为外国廉价工业品的倾销地。19世纪时中国出口商品有丝、茶叶、棉花等农产原料及手工业制品,中国日益成为外国资本的原料掠夺地。资本输出集中于金融、航运、和近代工业几个方面:金融业:洋行垄断英国(怡和、宝顺)美国(旗昌)20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银行垄断。外国银行:①经营国际汇兑业务,插足中国的侨汇业务和通商口岸之间的埠际汇兑②在中国发行纸币③通过贷款控制中国钱庄④经手清政府的借款活动。(西征借款、台防借款、中法战争借款、实业借款)航运业:远洋航运(绝对垄断)中国沿海和内河航运方面,其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英资的怡和轮船公司、太古轮船公司最具实力工业投资:早期外资的工业投资主要集中于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方面。80年代后,外国资本还开始向制药、食品、火柴等轻工业和自来水、电灯等公共事业扩展。二、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与洋务运动1、太平天国兴起的经济角度(鸦片战争开始对传统经济的瓦解)(1)外国劫掠(2)银贵钱贱,税赋加重(3)财政搜刮加重(捐税之类)(4)商路变动(广州一口到以上海为中心的五口)(5)传统的土地兼并,水利失修,吏治腐败2、《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均主义”的表现农民参加起义时将其对土地和.的基本要求制度化“太平”:小农意识的平均主义基督教的平产观(1)夺取天下后,要求对土地的平均分配(2)政权将所有剩余产品收归国库,统一调剂(3)进一步要求,人与人之间关系平等,生活方式上的等同划一总之,就在不提高科学技术,依然保持个体手工劳动的条件下,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方位的平均主义。冲击官僚传统经济保护小农经济清政府财政税收和政策的变化:捐殊借外债加紧财政搜刮(加征田赋、厘金、整顿盐税、通货膨胀)3、厘金:创设于1853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设的一种对货物征收的通过税。它始于1853年扬州,到1855年全国实行,按运销商品的货值征收值百抽一。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成为清代财政支柱,为逐步形成督府权重地方割据局面提供了经济条件。1931年1月1日,.通令全国裁撤厘金。4、钱庄票号的兴衰钱庄出现于明朝中叶,主要经营银两和铜钱的兑换业务,清代又逐步增加了放款和存款的业务,到清中叶钱庄形成规模。钱庄的真正发展是鸦片战争以后,因为外商在中国推销商品,钱庄为外商提供贷款和结算。在扩大业务的过程中,钱庄的经营手段也发生变化,逐步在钱庄、外国洋行和外国银行之间建立起近代汇划制度。18世纪60、70年代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外国银行通过贷款控制钱庄业。民国初年,特别是一战前,钱庄再度繁荣,开始形成私人资本工商业企业的业务。票号生产于乾隆、嘉庆之际,又称票庄、汇庄,是适应埠际贸易的需要而产生的经营商。据说第一家票号是山西平遥商人雷履泰创办的日升昌号。主要以经营商人埠际间的汇兑业务为主,存款与放款为辅。特点是多为山西商人经营。经营方式为分号往来制(资本比钱庄雄厚)。利润分配按身股制,主要按职务、劳绩享有股份。50年代,票号全面承办汇兑、借贷业务。各地解往京城的“京饷”和拨解邻省的“协饷”从1862年起改由票号汇兑。70年代承办洋务资金汇兑,以商人汇兑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大量的战争赔款由票号承办,票号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中国新式银行纷纷成立,票号的存放款和官款汇兑业务均被夺走,而票号的国内汇兑业务也受到外国银行的排挤,在这种情况下,票号业务逐渐萎缩,纷纷倒闭。5、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工矿交通企业为核心官僚资本主义——师夷长技以治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三节甲午战后的晚清经济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的表现:直接投资:(1)通过不平等条约和势力范围的划分,取得了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2)采矿权(3)设厂权间接投资:(1)外国金融资本大放政治性贷款(2)赔款借款(俄法借款、两次英德借款)以海关关税,后来还加上厘金和盐税为担保(3)铁路借债(4)军事财政借债总之,通过控制清政府,外国金融资本垄断了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国已沦为外国资本的工业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同时外国资本还直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生产巨额剩余价值。二、清末政府的经济措施核心:练兵筹饷1.振兴工商2.放松对商人资本的限制3.有关机构的设置(商务局、商务部)
本文标题:中国经济史近现代部分(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7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