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亲睐与青睐的区别语文学刊2008.12○解直委(五邑大学中文系,广东江门529020)[作者简介]解直委(1984-),男,山东临沂人,广东省五邑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对外汉语中心留学生汉语教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心理语言学和汉语认知研究。“亲睐”与“青睐”【摘要】对于报刊、网络、电台、电视台中频繁出现的“亲睐”,本文指出是由“青睐”演变而来,进而从语音与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了演变原因,然后分析“亲睐”迅速流行的原因,最后用流俗词源理论来分析“亲睐”和“青睐”的关系。【关键词】亲睐;青睐;演变;流俗词源[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外国留学生汉语词汇认知加工机制的实验研究(05JC740041)。报刊、网络、电台、电视台是大众借以了解世界的窗口。它们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信息,而且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大众学会一些词语,扩大大众的词汇量。近年来,在新闻媒介上频繁出现“亲睐”的身影,请看以下几则标题:(1)国际大公司亲睐“小”顾客RS实现当天发货服务(新浪网2003年12月3日)(2)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交会湖北农产品受亲睐(湖北电视台2004年10月16日)(3)德国小将为世界杯出走切尔西维拉沙尔克亲睐胡斯(人民网2005年9月26日)(4)“建设节约型.”书籍受亲睐(中国日报2006年3月3日)(5)广西防城港边防民警“村官”倍受亲睐(中国广播网2007年6月30日)(6)图:江苏成人高校艺术专业受亲睐(中国新闻网2008年9月21日)笔者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版)等等,都没有发现有关“亲睐”的任何蛛丝马迹,那么上面这些“亲睐”的“庐山真面目”究竟是什么呢?笔者相信大部分人应该能隐约地感到“亲睐”和“青睐”有些瓜葛。可是这二者的关系究竟怎样呢?以笔者看来,这“亲睐”应该是从“青睐”演变而来的,理由如下:从语音上看,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内部因素的影响,即语流音变的影响。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这种现象叫做“同化”。“青”的韵尾ng是后鼻音,根据同化原理以及n和l同属舌尖中音这一知识,我们可以推知,它可能受“睐”字声母l的影响,被同化为前鼻音n;二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即方言影响。我国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吴语区等方言区的某些地方,前鼻音韵尾n和后鼻音韵尾ng不分,这就会使得该方言区的人们把“青”的韵尾读为前鼻音n,从而使得“青睐”成为“亲睐”。从语义上看,“青睐”之所以成为“亲睐”,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了解“青睐”的文化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睐”的解释是:<书>青眼。“青眼”来自《晋书·阮籍列传》中的一个典故:“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青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大致意思为:阮籍还能做青白眼。见了讲究礼教的俗士,他就用白眼来看。嵇喜来吊丧,他就用白眼看人家,弄得嵇喜很不高兴地走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到这事以后,就带着酒,夹着琴来看他,他十分高兴,就露出青眼。由此可知,“青眼”表示对人友好、欢迎、喜爱或尊重。“青睐”的意思自然也就是表示对人友好、欢迎、喜爱或尊重。此外,与“青”字相比,“亲”字还能表达一种亲近感,能更好地表示对人友好、欢迎、喜爱或尊重,这使得“青睐”也就阴差阳错地成了“亲睐”。另外,发达的信息媒介(如网络、报刊等)大大促进了“亲睐”的传播。我们来看一下统计数字:笔者从“百度新闻”中随意抽取的2006年4月份的含有“亲睐”的未重复语料大约有161条,若把各网站相互引用的含“亲睐”的类似语料包括在内,就有426条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发达的信息媒介也是“亲睐”迅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亲睐”和“青睐”呢?在此我们根据流俗词源的理论进行分析。有一些古语雅词,随着.的发展和历史的推移,它们的内部形式所依赖的.因素已经变语言文字修辞158语文学刊语文学刊2008.12(上接第139页)经检验,算得卡方值为=3.26,自由度为2,选α=0.01,则其临界值为9.21,3.26﹤9.21,因此可接受无差别假设,认为不同性别的填表人对新词认知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差别。.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变异变化不仅受到语言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网络、.地位等。这是因为,语言是使用者的语言,研究语言不能脱离语言使用者,不能脱离语言使用者周围的.文化系统。“任何体现为自然语言的语言系统都是一个‘有序异质体’……异质的语言成分的序列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与复杂的.秩序交织在一起的,而且也基本上是由当前和历史上的.结构系统所决定的”。与语言变体相对应的是制约语言变体的.因素“.变体”,一组特定的.变体组成一个.变项(socialvariable),年龄、性别、.阶层、家庭、民族等.范畴均可以视为不同的.变项。在本次调查中,性别、职业、校园内外环境的不同对于新词的认知差异没有显著性制约作用,可以由此推断,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影视、新闻等其他传播媒介对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稳定、持续地介入,上述外部因素对大众认知的影响将被弱化,对于新词的认知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众自身对于语言的态度。从调查数据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对于新词涵义的了解方面,选“不知道”的频数永远比选择“知道”的频数多,如果将A、B两项的频数相加,差距将更为明显,且在选择C项“知道”后,几乎所有的填表人都表示自己平时“不使用”这些新词。经常上网的人们对于官方由网络公布的新词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陌生感,也许更能从侧面说明个人对新词的语言态度,尤其是主观的认同感对于新词在未来的存活力将存在强势的影响。三、结语新词的出现,是.语言生活正处于稳定变异中的体现。人们对新词进入语言系统的都会经历一个从最初带有新鲜感的认知到逐步地理解、习惯、筛选,再到最后约定俗成进行使用的过程。随着现代.中网络媒体日益强势地介入,年龄相仿的大众在具有几乎同等的认知渠道后,那些以往可能会影响认知的诸多外部因素(如.环境、人际关系网络、职业等)对于大众在认知新词方面的制约力将出现弱化趋势,或者说不会构成明显的制约作用,尤其是.环境对于这方面的制约力在网络渠道出现时几乎是不存在的。而性别在认知功能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也有弱化的趋势。由此看来,对于年度新词的认知乃至日后对于其中一部分的使用,将更多地取决于影响语言生活的内部因素个人对新词的语言态度,尤其是主观的认同感。本次调查仅是用年度.生活中一部分“小众”的词语,对一小部分将在未来影响.语言生活的“大众”们进行的一次有趣的测试,但对于这些年度新词未来的命运,我们不妨在此以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老先生在一期访谈节目(《小崔说事·一生有光》,央视新闻频道2007年12月16日)中,谈到自己对所谓的“火星文”的看法作结尾吧———“新工具产生必然会带来词汇的新变化和新发展;词汇系统,乃至整个语言文字系统都是有生命的。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进行调整和筛选,因此我对这类新的事物,总是抱着先接受它们的态度。”【参考文献】[1]戴庆厦..语言学[M].商务印书馆,2021.[2]郭熙.中国.语言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4]苏新春,杨尔弘.2021年度汉语词汇统计的分析与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2021(6).[5]王小敏.新词及其“别解”的文化心理内涵[J].新东方,2021(3).[6]徐大明.语言变异及变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7]许之所,周莉.浅析2021年的新词语语言与.生活的共变异[J].现代语文(语言新观察),2021(6).得鲜为人知,人们在搞不清它们的真正意义时,往往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分析解说,这样就产生了“流俗词源”。“流俗词源”对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常常导致词的语音形式的改变,“亲睐”就是这样从“青睐”演变而来的。类似的还有“朕兆”变为“征兆”,“惊闺”(磨刀匠作招徕用的铁制响器)变为“金贵”等等。这几个例子都是用人们熟悉的语素,去更替音近的、较为冷僻的语素。这些改变了某个语素的新词语逐渐使用开去,多数取代了原本的词语,少数的与原本的词语并行使用,就形成了异形词语。从目前的语料统计来看,尽管“亲睐”的复现率很高(百度搜索一下,找到含“亲睐”的网页约886000篇),但是“青睐”的使用频率(百度搜索一下,找到含“青睐”的网页约31500000篇)远远高于“亲睐”,因此,可以这么说,“亲睐”是“青睐”的异形词语(广义,即音近义同)。然而,“青睐”仍是大多数人的首选,所以我们将这组异性词中的“青睐”作为正体,因为这符合词源理论,而将“亲睐”作为异体。【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商务印书馆,2021.[2]谭汝为.内部形式、构词理据和流俗词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6).[3](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十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新词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21.[5]欧阳因.朗文中国流行新词语[Z].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6]王均熙.当代汉语新词词典[Z].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7]林伦伦,朱永锴,顾向欣.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Z].花城出版社,2021.159
本文标题:亲睐与青睐的区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7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