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播学复习要点传播学复习要点1.传播模式:分为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互动传播模式三种2.批判学派登上学术舞台的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3.麦克鲁汉指出的“高清晰度”的媒介是指热媒介4.“知识鸿沟论”起源时间:1970年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作者:拉扎斯菲尔德6.西方第一台手摇活字印刷机的发明者是:约翰·古登堡。7.以心理学“刺激—反应”为基础的受众模式是:个人差异论个人差异论: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个人差异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服性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相应的讯息进行传播。否则,与受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绝。提出了“选择性和注意性理解”。因此,传播学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受众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认为人们对宣传信息的反映千差万别,主要是由于个人在以下态度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1)心理构成(2)先天条件与后天知识(3)个人在立场、价值观念、信仰(4)个人所处.环境(5)个人成见在理解客观事物时带来的差异。因此,这种理论认为,受传者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芸芸众生,而是主动、自信并带有成见的活生生的个体。8.提出并完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学者是卡茨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论)是一种兴起于本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的受众研究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9.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里面最有名的学派是法兰克福学派10.区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11.1920年,美国匹兹堡市KDKA电台首次作无线电广播。12.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这一观点代表的是自由主义理论。13.《控制论》——维纳14.就传播过程而言,批判学派关心传播者,传统学派关心环境(媒介)。错误1、传播学四大奠基人:①拉斯韦尔②勒温③霍夫兰④拉扎斯菲尔德①拉斯韦尔:地位:代表作:与史密史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1946)第一次明确使用大众传播学与勒纳、史皮尔合写的《宣传与传播世界史》(1979)将宣传与传播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世界政治与个人不安全感》(1953)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影响《世界革命的宣传》《宣传与推行》(1935)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宣传的功能及其.控制,探讨宣传的本质和规律学术成果:通过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中的结构与功能》这篇论文中的“一句话”、“三功能”即“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引申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五大研究课题,长期左右着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方向。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关系以及传衍.遗产。此外,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则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宣传分析,已被纳入到了传播研究的一般体系中;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到美国.科学,并使其与政治分析相结合,在.层面上运用个体内部的弗氏理论。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及研究内容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传播模式:①单向(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S—M—C—R模式”②双向传播模式:奥斯古德的双行为模式,施拉姆循环模式,德弗勒的环形模式③互动传播模式: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辅合模式,阳光模式香农韦弗模式香农和韦弗在《通讯的数学原理》(1949)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信源(要传递的信息)→发射器(有将信息转变为信号的能力)→接收器(有将信号解释为信息的能力)→信宿(信息要送达的目的地——人或物),再加上噪音来源(各种干扰)发现了传播的负功能——噪音对信号的干扰所造成的不稳定和所受信息与所受信息之间的差别,但只适用于机械方面,不适用于人类传播,必须加以改造和修正。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2).协调功能。.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适应环境的变化。(3).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关系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赖特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与拉斯韦尔的“.遗产传承”功能相对应。(4)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是务实的,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②勒温:地位:传播学“守门人”理论的创立者,场论的创始人,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著名的.心理学家。代表作:《解决.矛盾》学术成果:守门人理论勒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他将传播系统内的“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以理性阐述,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是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是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具有三重角色:接受者、守门者、传播者。特征: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具有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等功能,也具有确定“编导”方针、确保“产品”质量、加强整体协调、发现和培养传播人才的责任。③霍夫兰:地位: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研究.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学术成果:罗杰斯认为,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非传播.效果(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说服研究等传播研究课题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态度说服理论”④拉扎斯菲尔德:地位:代表作:《人民的选择》(1948)、《美国士兵——评述》(1949)、《.科学中的数学思想》(1954)、《.研究的语言》(1955)学术成果:破除了“魔弹论”的“电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迷信,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物,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了.传播的复杂性,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对研究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创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法,.调查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传播的潜在结构和定组分析;首创的交叉列表方法,则有利于研究传播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分析有关传播现象,不断改进了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意见领袖:概念: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形成的因素:价值、信源、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地位提出者:拉扎斯菲尔德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男性占九成,涉猎话题广;媒体人、学者、作家和商人占主导;商界意见领袖整体影响最高,粉丝质量不及作家;媒体人传播主动性强,关注对象最多;作家观点接受度最高,媒体人观点争议性最高。意见领袖作为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中介人,中介功能有:加工与解释功能,扩散与传播功能,支配与引导功能,协调或干扰功能。2、传播的分类:人际传播: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组织传播(团体传播,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目的: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减少摩擦,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为思想沟通、感情沟通和工作沟通,对外为主义和宗旨的传播,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传播和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传播,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传播。传播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内容、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研究因果关系的功能范式学派、传播现象的.文化范式学派)内向传播(个人)、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跨国传播(国家)3、有限效果论(微弱效果论、最低效果法则)概念: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到媒介的性质、个人差异、.类别和.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远非“威力无比,不可抗拒。”在媒介和个人行为之间,也不存在魔弹论认为的那种直接的、普遍的、即时的和因与果的关系;受众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研究成果:拉扎斯菲尔德的选举研究、卡茨和拉氏的中介研究,克拉珀的悲观主义,海曼等人对传播失败原因的探寻。4、魔弹效果论(1910—1940)魔弹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大众.理论的流行魔弹效果论也称“靶子论”、“皮下注射论”、“枪弹论”或“机械的刺激——反应论”,是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赛弗林和坦卡德对传播效果研究中明确为1914到1940期间。代表人物《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拉扎斯菲尔德、西多尼·罗杰森、坎特里尔等。这种理论认为,受众就像射击场里一个固定不动的靶子或医生面前的一个昏迷的病人,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毫无反抗能力,只要枪口对准靶子,针头扎准人体某部位,子弹和注射液就会迅速产生出神奇效果。受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受众的性格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讯息,讯息直接改变态度,而态度的变化即等于行为的变化。因为公众对大众传播始终存在着恐惧心理,大众传播中的特殊事件验证了魔弹效果,交战国的宣传研究普遍相信大众传播能产生强大效果,.科学家们的研究往往会强化公众对媒介的恐惧,所以将魔弹论当作传播效果研究史上的第一阶段理论。但具有片面性,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因素,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播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5、媒介:媒介组织与信源的三种关系:分离关系,合作关系,同化关系媒介环境的构成因素:媒介威望、.意识、团队精神、行为规范、求实精神(一)媒介发展历程(语言传播革命-文字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网络传播)(1)书写媒介:公元前24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用泥板来记录和传播信息。先秦时期,缣帛与简牍并用。汉代书写媒介由竹木简制。西汉汉武帝时期,出现灞桥纸,东汉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了以树皮为原料的纸张生产技术,推广植物纤维造纸法。(2)印刷媒介:我国印刷媒介起源于公元前16—
本文标题:传播学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8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