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1.常用推拿方法揉脾经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减退、黄疸等。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见图1)。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揉肺经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见图1)。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揉板门主治:食积、腹胀、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位置:手掌的大鱼际平面(见图1)。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端按揉小儿大鱼际100~300次。摩腹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位置:腹部。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规律地移动的方法,称摩法。摩3~5分钟。推七节骨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位置: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处(见图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桡侧面或示指、中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100~300次。向上推为推上七节骨;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揉足三里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痿软无力等。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见图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捏脊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位置:背脊正中旁开1寸,大椎至尾骨末端处。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椎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腑脏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是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2.推拿注意事项操作前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润肤油等介质;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3.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大便干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腹泻揉脾经、摩腹、推上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食欲减退揉脾经、揉板门、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腹胀推脾经、摩腹、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夜寐不安摩腹、揉足三里、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出汗多揉肺经、揉脾经、捏脊。宜在饭前进行。反复感冒推肺经、捏足三里、捏脊。宜在饭前进行。尿床捏足三里、推上七节、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附注释:(1)“四诊合参”概念: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为准确辨病证提供依据的中医诊断原则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调查了解疾病四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关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是“四诊合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做主正确的判断。(2)“五迟五软”的概念: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临床症状为:a: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出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b:小二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涟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五迟、五软之症见一、二症者,应建议转诊。
本文标题: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8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