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导读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导读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导读写作背景本文是列宁为纪念伟大的俄国十月.主义革命胜利四周年而作。1917年l0月25日(公历11月7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这次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无产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党长期进行斗争的必然结果。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革命,它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主义国家的建立,既得到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遭到了国际资产阶级的仇视和攻击。当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尚未站稳脚跟之时,各主要帝国主义强国便纠集其喽罗向这个年轻的共和国发动政治讨伐,经济封锁和大规模武装进攻。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伟大胜利,使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得以巩固。十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继续完成了二月革命未竞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事业,同时开始在俄国组织.主义经济,进行.主义改造。僵是,.主义的遭路并不是平坦的。由于国内外复杂的斗争形势和缺乏建设.主义的经验,苏联在当时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曾试图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不久,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已经逐步认识到,在经济落后国家向.主义过渡,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在十月革命四周年到来的时候,这样的办法已经找到了:新经济政策就是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建设.主艾经济基础的真正的正确的途径。列宁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和伟大历史意义,其中包括民主革命和.主义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小农国家如何向.主义过渡等问题。内容说明本文的意图(第1-3段)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1917年的这一天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发生了伟大的十月.主义革命。列宁指出:“这个伟大的日予离开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明显,我们对整个实际的工作经验也就了解得愈深刻。”在十月革命四周年就要到来的时候,列宁创作本文,日的就是为了总结和说明这次革命的意义和经验。俄国革命的民主主义内容(第4-12段)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最直接和最迫切的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任务,即彻底清除野蛮的中世纪制度的残余现象。由于这次革命是由俄国无产阶级来进行的,因此,它在这方面比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完成得更加坚决、迅速、大胆、有效、广泛和深刻。无政府主义者认为,俄国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应该直接进行.主义改造,不必顾及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完成这一事实;以孟什维克和.革命党人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则认为,既然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没有完成,那么,这次革命就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要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行了。只有经过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谈得上.主义革命。列宁指出,上述两种认识都是完全错误的,只有布尔什维克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主义革命的理解才是完全正确的。布尔什维克认为,虽然俄国革命所面临的直接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主义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过渡到.主义革命。依照这种理论,布尔什维克领导俄国人民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又完全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主义革命迈进。虽然在1921年10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列宁还不能确定俄国在走向.主义的道路上能够前进多远,但是他说,1917年以来的实践、布尔什维克在.主义改造事业中所做的很多工作,已经证明在民主革命和.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布尔什维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以往革命经验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列宁举例详细地说明了俄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任务以及无产阶级怎样彻底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他说,俄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内容就是要消灭国内的中世纪制度、农奴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关系,到1917年,这些中世纪农奴制的主要表现和残余就是君主制、等级制、土地占有制和土地使用权、妇女地位、宗教和民族压迫等。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都没能将这些封建残余消灭干净;在俄国1917年2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派、自由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执政了8个月,直到十月革命中被推翻,他们在消灭封建制度方面并没有做多少工作,列宁说,无产阶级执政后10个星期所做的工作就比他们多千百倍。列宁通过事实对比说明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一切痕迹,俄国资产阶级甚至连君主制、封建等级制、封建。地占有制都没能废除。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却彻底地扫除了这些封建垃圾。消灭宗教实现信仰自由,废除妇女的无权地位、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不平等,也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是,不管俄国的资产阶级还是各先进国家的资产阶级都没能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而在俄国,这些问题却被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所颁布的法律彻底地解决了。列宁在分析资产阶级之所以不能彻底扫除这些封建现象的原因时深刻指出,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中,他们的先进的革命领袖们曾经向人民许过愿,说要使人们摆脱中世纪的特权、使妇女摆脱不平等地位,使人民摆脱宗教的禁锢,摆脱民族不平等现象等等。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资产阶级先进分子所许的愿并没能兑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是私有者,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必然要保护私有制和一切有利于私有者.利益的现象。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做得坚决、彻底,就是因为他们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和一切为私有制服务的现象,“没有这种对万恶的中世纪制度和‘神圣私有制’的该死的尊重。”列宁首先指出,要巩固俄国人民所取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就不能使革命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水平上,而应当继续前进,向.主义革命前进。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也是符合历史经验的。早在1892年恩格斯就说过: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单单资产阶级绝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为了取得即便是那些在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正如1793年在法国和1848年在德国那样。这看来事实上就是资产阶级.发展的规律之一。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2页。)列宁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来阐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主义革命的关系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造是无产阶级革命即.主义革命的副产品。……前一革命可以转变为后一革命。后一革命也可以顺便解决前一革命的问题。后一革命可以巩固前一革命的事业。”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的领袖们,象考茨基、希法亭、马尔托夫、屠拉梯等人,他们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却不能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主义革命之间的这种关系。在他们看来,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上,不可能向.主义革命前进,民主革命之后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他们忘记了单单资产阶级绝不能把斗争进行到底,只有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才能进行彻底的反封建的斗争,无产阶级在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以后,决不可能止步不前,而只能根据自己的愿望继续进行.主义革命。至于无产阶级在后一个革命中能前进多远,正如列宁所说:“斗争,只有斗争,才能决定后一革命能比前一革命超出多远。”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必须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才能重新确定重心,并成为.发展的新起点。因此,在民主革命之后,要限制无产阶级的斗争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反复的较量,才能决定.革命的最后界限。列宁以苏维埃制度的建立说明民主革命可以发展为.主义革命。苏维埃制度对于无产阶级和农民来说,实现了最高类型的民主,而且这个民主不是一般民主,它意味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破产和无产阶级民主制的诞生。苏维埃制度的敌人,已经被推翻的资产阶级以及依附于它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竭力攻击苏维埃建设中的失利和错误,他们企图用这些失利和错误证明苏维埃制度是行不通的。但是,列宁指出,在缔造前所未有的新型国家制度这种全世界历史上新的事业中,失败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百折不挠地纠正这些错误和失利,改进和健全苏维埃民主制。尽管有这些错误和失败,但我们仍然感到自豪,因为“我f『』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揭开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新阶级统治的时代,这个阶级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受压追的,如今却到处都在走向新的生活,去战胜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人类摆脱资本的桎梏和帝国主望战争。”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使人类摆脱战争(第10-21段)列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首先,他指出战争问题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命运的问题。从1914年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战争、国际帝国主义掠夺和扼杀弱小民族的战争政策,就成了全世界各国全部政策中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死存亡。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了,但是,如果帝国主义国家继续推行侵略和掠夺政策,新的世界战争就不可避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有1000万人死亡,3000万人残废,未来的新的战争可能造成2021万人死亡,0000万人残废。因此,必须使全人类摆脱帝国主义战争。其次,列宁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新纪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提出了,“变帝国主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所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都嘲笑这个口号,认为要在战争中发动革命是不可能的。列宁说,“其实这个口号是唯一的真理”。虽然帝国主义列强已经在战后订立了和约,但是这些和约正在导致新的战争,事实证明,帝国主义订立和约不过是在分赃,分赃不均就会重新引起战争,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之所以说十月革命开辟了摆脱战争的新纪元,是因为它推翻了金融垄断寡头的统治,千百万人都已经愈来愈明确地“认识到这个无情的真理:不经过布尔什维克的斗争和布尔佧维克革命,就不能摆脱帝国主义战争以及必然会产生这种战争的帝国主义世界,就不能摆脱这个地狱。”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者和一切不赞成布尔什维克主张的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的领袖都极力攻击和毁谤十月革命,但是他们都不能抹杀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十月革命中,世世代代受压迫的奴隶第一次用反对各国奴隶主的战争回答了奴隶主之间的分赃战争。千百年来他们都怀有这种模糊无力的期望,现在第一次变成了一个政党即布尔什维克的明确的政治纲领,变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实际运动,变成了无产阶级的第一次胜利,变成了消灭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再次,列宁指出,十月革命还没有使人类彻底摆脱帝国主义战争,它只是第一次胜利,还不是最终的胜利。这一胜利来之不易,经历了空前的艰难和困苦,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失败和错误,而且这些困难和曲折今后还将必然存在。但是,它们不可能阻挡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伟大事业,这一事业正在不顾一切困难地继续向前发展。由俄国无产阶级所发动的使人类摆脱战争的伟大事业必将为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继续进行下去,“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第一次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使地球上一亿人首先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和帝国主义世界。以后的革命一定会使全人类摆脱这种战争和这种世界。”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向.主义过渡(第22-25段)在这里,列宁指出,向.主义过渡并为新的.主义大厦奠定经济基础,是最重要、最困难、也是根本还没有完成的事业。特别是在俄国这样一个遭受了战争严重破坏的落后的小农国家,布尔什维克不可能不遇到困难、挫折和错误: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府曾一度把战时共产主义作为直接向.主义过渡的基本政策,不顾俄国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实际情况,试图用军事手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但是,列宁说,进行这样一个全新的事业,错误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已经开始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所犯的错误,正在学习怎
本文标题: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导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9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