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热点论坛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崔瑞春一、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不长,信贷管理体制仍受到专业银行行政化管理的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1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进程加快、经营环境和客户结构的变化,各行都出台了新的信贷管理办法。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该行于2021年3月出台的信贷新规则,按照横向平行制约!、纵向权限制约!原则,实行审贷部门分离、贷款审贷委员会、信贷业务授权管理等制度。即按规定成立了客户部、信贷部、风险资产管理部、贷审会。客户部承担信贷业务的开发、受理、调查、评估和贷后的经营管理;信贷部承担信贷业务的审查和整体风险的控制;风险资产管理部仅承担贷款形成不良后的清收和管理;贷审会承担信贷业务的审议和决策。这一新的信贷管理制度较旧的信贷管理体制有了很大进步,但其职责仅限于不良贷款的管理和清收,缺乏独立性,不能对贷款决策直接产生影响,无权从源头上控制风险。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控制风险,从信贷风险的角度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许多不足。3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相对滞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于根据以往的经验、感受等这些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方法来进行信贷风险的管理。信贷风险的分析方法采用文字性叙述的定性的分析方法较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对信贷风险度量的模糊性,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信贷风险的实际状况。即使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一般也是静态的定量分析,受限于对财务效益和清偿能力的调查分析。而且,在调查分析中,我国商业银行只注重贷前的信用分析和财务分析等静态的定量分析,而未注重通过建立各种数理分析模型和专用的软件工具来对贷款的风险数量化、具体化,进而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监测和控制,并根据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来准确地识别信贷风险。4信贷风险信息不完全。我国信贷信息系统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信贷档案方面,档案资料残缺率高,其中有一些是关键性的资料,直接影响债权债务落实和贷款本息能否到期偿还,因而,银行无法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变化等因素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在信息采集方面。由于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急于取得银行贷款,往往采取各种手段编造财务数据,掩盖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这使得银行的调查分析缺乏真实性。同时,我国目前的信贷信息系统在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查询功能的方便性以及多功能开发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完善。(二)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1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产生于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成熟期差异。它是指在某一时期内银行需要重新调整利率的资产与需要重新调整利率的负债数量不相等,二者存在一定缺口,银行再吸存或再贷款时所承担的利率风险。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则银行存在正缺口!。银行经营处于正缺口状态时,随着利率上浮银行收益将增加,随着利率下调银行收益将减少;反之,如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则银行存在负缺口!。银行经营处于负缺口状态时,随着利率上浮银行收益将减少,随着利率下调银行收益将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的形成,一方面来自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另一方面则来自央行的利率管理政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比较单一,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利率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2利率结构风险。利率结构风险产生于资产与负债的利率调整幅度差异。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另一种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3客户提前偿付借款和支取存款的选择权风险。由于名义利率的变动往往会对人们产生一种利率幻觉,而不管实际利率是正的或是负的,只要名义利率上调,一般情况下都会促使银行存款大幅度上升,因此利率大幅度变动可能促使借款人提前偿付本息或存款人提取未到期存款。当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可能提取未到期存款,然后,再以新的较高的利率重新存款,从而降低了银行的净利息总收入;而当利率下降时,存款客户可能提前支取存款并转向其它可获得比存款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向,如债券、股票等。因此,利率上升或下降,商业银行都要面临客户不同程度上的选择权风险。4债券投资中的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随着银行资产的多样化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及资本净值也成为利率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的价格将相应下降,从而会给投资银行所持有的价值带来损失,这就是价格风险。而再投资风险是这样产生的,即由于债券的本金到期后才偿还,而其利息却一般是每年或每半年支付一次,投资银行获得利息后一般希望将其再行投资,以获得更高的利益。事实上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中便包括了再投资的因素,如果获得利息后不再投资或者再投资的收益率低于预期的到期收益率,投资银行最终所能获得的实际收益必将小于预期。(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1不按政委规定与操作规程办理业务的风险。(1)不按政策规定与操作规程办理会计、出纳、结算、信用卡与相关的基础业务。会计柜员未认真执行业务操作规定进行核算或处理银行内部与客户票据、违规操作转移客户资金、业务操作员违反密码管理规定泄失密码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被盗被骗、上门收款不入账、未按规定执行银行与客户对账、违反银行内部授权、违反银行重要空白凭证和印、押、机、证管理等酿成风险。(2)不按政策规定与操作规程办理存款、贷款、中间业务与金融衍生产品等对外业务。(3)逆程序操作办理业务。(4)不认真执行计算机管理业务流程规定。不按规定设置和行使业务权限。2内部管理与监督不严的潜在风险。(1)未按政策与规定配备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在会计、出纳、结算、信用卡及有关的基础管理工作中有些必要的控制岗位或相互控制岗位未单设,一手清!的情况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存在,印、押、机、证缺乏有效制约管理,查询查复未换人办理,对未达账和账款差错未做到不返还原岗位。等等。(2)监督措施不严密、不到位。缺乏对银行本身全面系统操作风险的有效监控是目前基层银行操作风险治理中的一个普遍问题。(3)操作违规处理措施疲软。对违反操作规定的人员处理失之过轻,缺乏敲山震虎!效应。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1建立全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信贷风险防范的重心应该从信贷审批决策环节即源头起就将风险降到最纸,为此,必须进行信贷体9FINANCE&ECONOMY金融经济制改革。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借鉴国外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完全的项目、客户经理制和专职审批人制度,贷款经办人和审批人对贷款质量负全部责任。2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测评系统。信贷风险的识别和计量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当前贷款风险管理工作亟待突破的方向。信贷风险管理力度的体现更多表现在技术、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人为的、主观的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已有人研究抽出建立信贷资产风险识别模型对信贷风险进行计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对行业类别财务均值指标背景作为参照系,进而以此参照系为基础,确定信贷资产风险是非判定模型和标准,通过各类风险临界值的计算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计量。该风险识别系统主要特点是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分析、企业经营历史状况等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阐述了信贷资产风险的识别和计量问题,消除了人为因素,体现了风险识别和计量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因此,应将该系统对信贷风险的定量性结论的方法推广应用,使之成为贷款决策依据之一。3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系统。(1)实行严格的审批授权制度。将风险分类作为信贷审批权限划分的基本依据,根据风险评价后确定的该笔信贷业务按照涉及的余额大小和信贷风险的高低,由相应的授权人员进行审批,对确定为风险行业和高风险度的贷款,应由同级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先介入进行审查,并提出贷款风险审查意见。(2)严格贷后管理,保持信贷业务全过程动态风险监控的连续性。(3)重视行业风险预警研究。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条件下,行业整体经济景气状况对具体企业的影响程度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中应进一步突出行业风险预警作用。4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化解系统。商业银行还必须通过风险分散、转移等方法来化解部分无法回避的风险,完善的信贷风险化解系统包括:(1)信贷风险分散策略也称为信贷风险组合策略,它包括客户分散、数量分散、用途分散、期限分散以及银团贷款等几种分散方法。(2)信贷资产质量监察程序。在银行内部建立一整套由信贷监察报告制度和信贷监察会议两部分组成的信贷资产质量监察程序!,用以判别信贷资产质量变化情况,监督有关责任人严格执行落实原订的信贷政策及实施不良信贷资产正常化和回收策略计划,最终达到保护银行信贷资产的目的。该监察程序可以通过五级分类法!将信贷资产进行分类。银行从审慎经营的原则出发,应将除正常类贷款外的全部贷款都列入监察范围,这样才能够及时提供预警信号,便于有关人员及早制订贷款回收或正常化策略。(3)银行信贷风险准备基金,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取:一是商业银行在每年实现的利润中,按一定的比例提留;二是商业银行按照不同类别贷款风险度高低计提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信贷风险基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在发生经营风险的信贷损失上,至于管理混乱等原因造成的银行损失,应列入营运成本,不能运用风险基金补偿;三是建立和完善呆账准备金制度,它也是信贷风险的补偿来源之一。5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监控系统。(1)主要由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联合内部审计共同对信贷风险监管,形成制衡机制。积极开展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是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有关信息资料及时地进行批量处理,从而发现信贷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或提出建议。非现场监管中发现的信号或疑点成为现场监管合适的切入点,以此进一步深入客户和基层经办行进行调查研究。并从中查找出信贷风险点和管理上的漏洞,及时予以控制。(2)建立常规化的贷款责任认定制度。通过建立常规化的贷款责任认定制度,将其作为认定贷款责任的主要依据,重点查处那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主观责任明显的问题,并且不论其行为的最终结果是否造成了贷款损失,都要追究其责任。当然,行为人因违规操作,有章不循,所造成的贷款损失越大,其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所受到的处罚也就越重。(二)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防范措施1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科学预测利率的关键是系统地掌握利率预理论和预测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我国当前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影响本外币利率变动的变量将来自于国内外的多个方面。(1)宏观经济状况。市场利率的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宏观经济的萧条往往伴随着市场投资需求的下降与资金的相对过剩,从而造成利率的下降;相反,宏观经济的繁荣会造成市场资金的相对紧缺,引起利率上升。(2)资金供求。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由市场可贷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均衡决定的。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分析市场资金供需情况来确定利率的变动方向。其中,可以根据全国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了解利率总体水平的趋势;或是根据金融市场中各部门的资金供求状况,了解每一个局部市场内的利率前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银行为了从宏观上掌握全国的资金流量和流向,都建立了资金供给和需求的核算体系,并定期公布有关资料,这也是商业银行预测市场利率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参考。(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实质在于改变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央行改变货币供给政策即放松或收紧银根的操作工具为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准备金比率和改变再贴现率三种。商业银行可根据央行对这三大法宝的操作来判定货币供给的扩张和收缩,进而预测利率的走向。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开支和税收以影响.总需求,再通过利率的流动性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来影响利率变动的轨迹。(4)汇率。从汇率影响利率的角度来看,汇率的变动也将会影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0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