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姓氏韦的来源姓氏“韦”的来源一、韦(Wéi韦)姓源出有五:1、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姓纂》记载:“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封于豕韦,苗裔以国为姓,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的古称)。”又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韦姓出自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豕韦(在今江苏省铜山县的附近),豕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韦氏。史称韦氏正宗。这就是河南韦氏。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2、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险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儿子送往南粤(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韩信的儿子为了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3、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有韦姓。4、出自赐姓而来。据《唐书·桓彦范传》所载,桓彦因功受赐韦姓,其后人以韦姓自居。5、出自其它源流有韦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得姓始祖:元哲。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韦姓出自颛顼高阳氏,与钱姓、彭姓同出一宗,形成于商代初年,发源于今河南省滑县,始祖为元哲。少康为夏帝时,封大彭氏国支孙元哲于豕韦(今河南省滑县),并建立诸侯国,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韦国又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韦国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孙后代便以原国名韦为姓,遂成韦氏。故元哲就是韦姓的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韦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依资料记载,其早期的播迁始于汉朝:汉楚王太傅韦孟徙居鲁国邹县(今属山东省);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这样一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人除避战乱者有南迁情况外,大部于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时产生了,成为以后韦姓分支的主要源头。隋唐时期,韦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陕西一带为盛,盛唐时韦姓名人如韦应物、韦庄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韦姓显赫之家多居于陕西长安县,而设韦曲镇,可见唐朝韦姓的主要居住地为陕西,同时,江苏、四川、安徽等地有韦姓南迁于此。从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韦姓人又有南迁者,但数量较之北方留居者仍为少数,基本上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韦姓以广西、河南等省区居者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韦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多年搜集、浏览、选辑有关史书、志书和姓氏通书、族谱等资料表明,广西韦氏有两支。第一支,也是最早最大的一支,即夏朝始祖元哲裔孙,秦、汉、唐、宋等朝从北方和中原大批南来,开发广西,繁衍后代,如今苗孙遍布八布桂东南西北中各市县。史书、志书、族谱凡写有“士著”者,还应上朔至战国,春秋、西周、商朝,骆越、西瓯族从黄河下游游牧到岭南(广西)定居的韦氏。第二支,汉朝韩信儿子韩滢,因父被害而改韦氵营,密送南海,某朝始,其子孙西移,如今分居八桂一些市县。(韩改韦人应该不多,因汉后韩改韦应该会恢复韩姓,且韦氵营就算多娶妻妾其子孙也只会分布在一定范围之内,广西姓韦应多为秦、汉、唐、宋时迁来。)东兰等四十五市县韦氏宋朝韦山涛随枢密副使狄青统军来桂,平定侬智高叛乱后,韦山涛留6子及宗亲1700人于广西。这支留人多,仕官多,妻室多,子孙也多。如千一韦景岱20世孙韦祖宏,士司,生子24个。今天,韦山涛苗裔遍布八桂东南西北中各市县。韦氏正宗统一班辈:景君宴天邦。辅康书煜雅。殷物璋富。万爵玩兴,祖正虎起。应文继光。兆国朝振,永承清年。述臻忠厚。祥瑞吉先。东兰县韦氏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今据调查,东兰九十七个姓,……人口最盛者为韦姓。”1994年出版的《东兰县志》述:“1985年全县姓氏171个,韦姓居首位,分布全县各地。……韦氏先祖来自山东,……历代都是这里的执政者。”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韦山涛从山东携6子,领宗亲1700人的铁骑军,随狄青到宾州(宾阳县),元夜绕道高田佛子村合灶隘,于宾州昆仑关(雄南关)西南的归仁铺(当时宣化县,今南宁市兴宁区)打败侬智高。韦山涛大子韦景岱奉狄青命令追歼侬智高北侬日造的残敌,入木兰(东兰)设行营于都彝,后累建战功,授木兰安抚司(土司),世袭26代,历619年(至改土归流)。土司妻室多,儿子多,遍布东兰18个乡镇和广西上林、田东、田林、柳江、柳州、凤山、宜州、都安、河池、南丹、环江、鹿寨、来宾、桂林、永福等市县以及贵州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景岱分支土司世系及后裔公流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景岱跟父山涛和北景明、景宗、景福、景文、景武,领铁骑军,从京东东路(今山东省)随枢密院副使狄青到广南西路(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州(今宾阳县)。在狄帅指挥下,正是戊午日,与诸军于昆仑关打败大成国仁惠皇帝侬智高。侬智高北侬日造收残部沿红水河北逃,景岱与弟奉令率兵追歼,告捷,入木兰(今东兰县),景岱设行辕于都彝,后累建战功,授木兰安抚司(土司),世袭。1任景岱,号克敦,称天公(千一)(1028-1099)木兰安抚司,管理平林、都铭、三旺及内外12哨。墓葬都彝板华坡青龙戏水地。祖妣南丹莫氏,墓葬牙忙坡。子使一、使朝(君朝)。2任君(1056-1122),袭父职,撤行辕,立州署于波豪,授士知州,形成军政统一的体系。祖妣黄氏,子宴闹。3任宴闹,字韦灏(1077-1144),袭士知州。祖妣那地罗氏,子琅琊。4任琅琊(1101-1164),袭士知州。祖妣陈氏。子韦邦。5任韦邦(1124-1186),祖妣龙氏,子良辅。6任良铺(1150-1209),袭土知州。祖妣田州岑氏。子韦康。7任韦康(1173-1236),袭土知州。祖妣韩氏。子尧书。8任尧书(1198-1259),袭土知州。祖妣黄氏。子韦煜。9任韦煜(1222-1280),袭土知州。祖妣南丹莫氏。子崇雅。10任崇雅,字德隆(1245-1320),袭士知州。祖妣冯氏,子韦殷。11任韦殷(1274-1346),袭土知州。祖妣龙氏。子成物。12任成物(1297-1364),袭土知州。祖妣黄氏。子韦璋。13任韦璋,字晏勇(1319-1394),袭土知州。明《实录类篡·广西史料卷》572页载:“富挠之先(祖)自宋以来,踞有东兰、西兰两州,……富挠之父晏勇仍跨踞东兰”。祖妣田州岑氏生富挠,庶韩氏生钱保。14任富挠,字金保(1344-1426),袭土知州。开辟宜州都街、洛素一带地方,归附朝廷。洪武十二年(1379年)遗北钱保诣阙,上交所授印信及进贡方物。所授印信及进贡方物。钱保匿定挠名,以已名上,朝廷不察,以钱保知东兰州。钱保剑暴虐,民不堪命。众拥富挠请广西发兵相助,执钱保证其罪,仍以其地归富挠。富挠复职后,奉旨封奉训大夫,御赐名贤顺。正室周氏生万目、万喜、万成、万亮,冯、杨二氏生万杰、万红(龙)、万卜、万岩、万邦、万章、万年、成世共12子。公婆均葬鹅岭,后裔分居:万成住波豪,万亮住隘洞,万杰住高岭,万红住泗城,万卜住那地,万岩住凤山,万邦住都彝同旁,万章苗孙住宜州、都街、金城一带,万年住贵州独山。15任万喜(1367-1410)。万目胞弟未袭先故。万喜袭土知州。祖妣韩氏,生韦爵。公婆共葬凤山嘉山。16任韦爵(1388-1437)。祖妣杨氏,生韦月、韦玩。韦月未袭先故,韦玩替袭。杨氏葬岩右左边。韦月子孙分住新烟、江平等地。17任韦玩(1409-1465),袭土知州。祖妣刘氏生光宗。公婆同葬板介山18任兴宗(1430-1474),袭土知州。因征战显赫,授军功两次。祖妣那地罗氏生祖钅宏、祖锦、祖锈、祖陪,妾梁氏生祖安。公葬岩石山,罗氏婆葬武篆纳烈村那汉坡。后裔分在田州、泗城府等地。19任祖钅宏、,号半山(1449-1502),成化为年(1473年),袭土知州。十一年(1475年)将州署从兰阳迁武篆。弘治三年(1490年)、四年(1491年),因平定述昆等地叛乱有功,奉旨拨请谭、南乡、三岔、伏屡归东兰州管理。公墓葬泗城府龙盘山。祖妣南丹莫氏及庶室韩、陶、林、谢氏共生23子:正宝,袭东兰土知州;正东,号玉凤,字韦槐,授永定长官司;正西,守良保,授下旺土司;正南,号玉璋,管洛东、洛西;正北,字天陀,住柳州三都;正碧,号玉耀,住三岔;正禄,字韦桐,授周安土司;正祥,字正同,住上林;正修,号玉坤,住环江;正秀,字韦梧,住粤东;正理,号玉影,后裔住都街、洛索、金城;正文,字忠英,回山东原籍;正武,字中忠良,授监军,住钟山;正旺,字韦汉,住双乐;正赐,字玉乾,授德胜土司,住羊角村;正用,字玉虎,授安定长官司;正蛟,字玉豹,住贵州独山;正标,字友台,上林舍人;正道(全道),管下院石七村庄;正延,后裔住同乐、三坡、都安高岭;正益(韦直),后裔住东兰那焦、宾州;正魁,住东兰长江;正国,字韦思,授柳州三都巡检。20任正宝,号玉龙,敕封平北伯(1478—1510)袭土知州。明朝中期,日本海盗(时称倭寇)大肆侵拢我国广东等地,使东南尚海一带“积骸如陵,血流成川”,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正德四年(1509年),正宝奉调,率东兰、南丹、那地等土州的“狼兵”赴广东潮州、惠州,与那里的军民剿倭,屡歼顽敌,战绩卓著,直抵九连山贼巢,不幸箭伤。五年卒于惠州行辕。将尸体运回葬于岩石山。祖妣田州岑氏,生虎臣、虎麟、虎锯;庶室黄氏生明阳,居上林高顶村;妾宋氏生韦丝、韦线,居上林。21任虎臣(1495-1516)年15,随父赴广东潮州、惠州讨倭。父在九连山受箭伤后,他指挥“狼兵”冲锋陷阵,力斩敌酋,一举攻克九连山。父辞世,虎臣袭土知州后,正德八年(1513年)又奉调率“狼兵”赴闽、粤沿海,协同当地军民抗倭,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屡战屡胜。十一年(1516年)凯旋班师时,被奸臣严嵩毒害致死。因虎臣战功赫赫,生前武宗皇帝赐“哀孝忠勇”匾。卒后,妻王氏和岳父守仁实奏朝廷,谥封为“武夷侯”,从优抚恤,并将尸体运回东兰,葬岩石山。奉旨旌表碑铭一座,敕赐修制石马、石狮、石象等。祖妣黄、王二氏。子起云。22任起云,号葵轩(1514-1557),袭土知州。嘉靖十三年(1534年)将州署迁今之兰城。自幼娴刁武艺韬略,胸情报国雄心。嘉靖年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一带,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三十四年(1555年)奉调偕长子应龙率“狼兵”到抗倭第一线,被命为前锋,在浙江嘉兴、石塘湾、王江泾打了三个战役,歼敌3000余人。接着,又在泾坎痛击敌寇,斩首300余级,烧毁汉奸江直勾引倭寇入侵的战般30余艘,“自军兴以来称占功一等。”时因奸臣严崇弄权,纵容其义子赵文华虎构事实,冒报功劳,陷害功臣,总督两广军务的张经被害下狱,起云愤恨不平,坚决引退,报准班师回籍。公与陆、金氏婆同葬拉州坡。13子:应龙,四十二年(1563)袭土知州,加四级服色,隆庆三年(1569年)奉征广东南海卫倭寇,陷伏,部属校尉黄振谋、黄振略战死。经多次血战,乱平告捷。敕封明威将军加十一级,以都司职任衔。应凤分住宜州。应蛟,授雏容土巡检。应虬住东兰,孜灿替应,龙孜奎袭东兰土司,应河(显能)为上林周安镇土巡检。应鳌,授上林古逢镇土巡检。应臻,授平乐土巡检。应螽,分住东兰隘洞哨。应鲲,授上林思吉土巡检。应忠(?)。应腾,分管长江哨,住州洛村,子孙分布红水河一带。应莹分管泗孟哨。应鸾分管武篆哨。23任应莹(1548—1605),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分管泗孟哨为哨长(千户)。妣张氏,生文葵、文翰(居上林桥贤乡水头村)、文隆(子孙分居武鸣灵马胡龙村)。公婆葬陇景山。24任文葵,字普吉(1568—1631),泗孟哨长。妣黄氏,生继祖、继业。继业(辉)住仁里。公婆墓葬拉好山。25任继祖(1587-1655),泗孟哨长。妣黄氏,生光宗、光元、光第。公婆共葬廷有坡。26任光宗(1617—1672)泗孟哨长。妣黄氏,生兆瑞、兆廷、兆祯、
本文标题:姓氏韦的来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1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