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当前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探索-教育文档
当前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探索-教育文档当前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探索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劳动者浩浩荡荡地进入劳动力人才市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国务院正在推出各种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政府的推力无疑是重要的,但是更根本的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高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重任。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分析1.就业创业形势严峻。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21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21年毕业生达到55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4万人,但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1万人,创历史新高,而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21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可以预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各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现实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还很不成熟,目前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还仅仅是支流而远远没有成为主流。河北省刚刚结束的一项调查显示,52%的大学毕业生有创业意愿,但就成功率而言,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不过4%,广东省的成功率只有1%,河北省的成功率仅有0.3%。2.毕业生就业思想压力加大。在一项对26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近40%的学生感到思想压力较大,认为面对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感到比较焦虑。34.67%的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给家庭经济造成明显影响,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就业思想压力,希望尽快就业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这中间有22%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比较悲观。[1]总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部分毕业生因长期在招聘单位之间奔波却“颗粒无收”,出现了“求职疲劳”的心理问题。3.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更加困难。长期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和女生一直是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群体,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这部分群体的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大环境下,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由于就业成本的攀升,遏制了就业机会;由于.资源的缺乏,加大了就业难度;由于综合能力的欠缺,削弱了就业竞争力及就业心理,影响了就业取向,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愈加困难。1999年扩招前,女生占大学生总数的20%左右,扩招后升至40%。2021年的611万毕业生中有250万左右的女大学生,而从2021年的整个.就业岗位来看,整个.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而这些女生在和男生的竞争中,由于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受传统观念影响,拒绝求职的女生,造成女生求职难上加难。2021年女生报考研究生人数的急速增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学生面临的求职压力。[1]4.毕业生创业的链条不健全。按照《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公告》中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不是首次出现,早在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当年6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配套文件,规定当年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享有一定优惠政策,随后逐年各个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然而据.晚报报道,自主创业优惠政策自2021年实施以来,截至2021年7月,.大学生仅有不到50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享受有关优惠政策。[2]一方面,相关部门在不断发文,推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落实到基层时,由于执行力度并不强且面向.的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大学生对正出台的各种创业政策并不了解,实际享受、关心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屈指可数。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现状与不足1.就业指导滞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当前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停留在毕业环节上的择业指导过多,而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指导的过少,即使有职业生涯规划,也只是蜻蜓点水。虽然毕业年级学生临时性的就业指导或求职应聘技巧的传授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应及早起步,把就业指导赶在需要之前,否则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就业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指导内容过于肤浅,大多只是讲讲就业形势和求职技巧等: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信息提供的多,讲观念教育的少;讲就业成功的多,讲择业失败的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怎么办的少……这种商业性的支招,无法满足大学生内在素养提升的需要。三是就业指导效果不大。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内容不够新,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论和经验层面上,实际操作性差,对学生的帮助不大。2.创业教育缺失。创业教育被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与创业意识,对他们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中国考察,发现中国的大学普遍缺乏创业教育。[3]在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问题大都划归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大多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咨询等职能,关于创业信息提供还很少。究其原因,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决定了高校是以考试为中心设置大学生课程的,对于创业,教育部并没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必然导致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积极性不高。如今,虽然许多大学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少创业教育课程安排为选修课,有的仅作为管理类课程,对创业的作用和意义十分有限。3.服务措施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高校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就业创业服务不系统、措施不科学,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真正学到就业与创业的本领。实际上,从大学生培养到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再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实现就业创业,是首尾相接的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新培养方案是基础,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根本。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负责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机构,但工作内容仍以传统的审核生源、派遣、转接毕业生档案、统计就业率等工作为主,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与成熟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与用人单位和.对学生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服务措施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3]三、建议和对策1.加强领导,多措并举,构筑高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一是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就业指导机构是学生最信赖的就业渠道之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是国家、.、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各高校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首先,高校要从人力、场地,特别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重点抓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服务与教育。[4]其次,在校外,高校要建立广泛的联络网络,促使各用人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专业学会、各行各业代表组织及就业指导理论学者等与高校共同协作,促进就业指导的深入发展。二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高校就业机构要认清就业指导不是只针对毕业生而言,应尽早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高校要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指导重点:一年级要了解自我,认清自己擅长什么;二年级要拓展职业视野,锁定职业偏好,知道自己今后想从事哪一行业;三年级要根据以上的定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储备知识技能,并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四年级就要作出职业选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转换。[5]即使在学生毕业后,高校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辅导服务的意见和使用情况等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全程、动态的反馈循环系统。三是完善就业市场建设。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就业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积极地“走出去”,实地探访各地人才市场,并借助校友资源,及时收集和发布招聘信息,全力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积极为大学生的就业牵线搭桥。2.加强引导,转变观念,构筑务实的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首先,针对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校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通过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手段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其次,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训。高校可开设一些与创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承受压力等,同时开展模拟创业,实地考察企业等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最后,高校要为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推出体验创业、实践创业、挑战创业三个层次的创业支持体系举措。[6]针对低年级学生,高校可在校内开辟创业体验基地,包括固定摊位以及营业所需基本相关设备,让学生“试水”创业。针对中高年级学生,高校可开辟创业实践基地,包括提供办公区、商铺区、会议室,还有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针对毕业生群体,高校可开辟创业企业孵化园区,提供功能完备的“共享服务型创业空间”和“独立孵化空间”,包括企业办公室、会议室、洽谈区、文印通讯区。3.强化重点,加强疏导,构筑快捷科学的毕业生帮扶体系。保障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是当前高校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破解毕业生就业难的有力抓手。一是针对有些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高校可为他们搭建“素质提升平台”,建立“个性化、体验式、发展型”的教育体系,举办“素质培训营”,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是设立就业援助专项基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资助一定求职费用,如报销去外地面试往返车费,与用人单位通讯联络补助等。三是建立一支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设立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因势利导,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求职疲劳期”的心理咨询工作。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高校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进行专门化的心理辅导,做好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自信心,帮助他们走出就业心理困境。
本文标题:当前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探索-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2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