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远离暴力》说课稿宋海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的说课课题是《远离暴力》,这一课题主要是依据《全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并结合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共同确定的。我将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这七个环节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介于《抵御不良诱惑》和《拒绝犯罪》之间,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为有些不良诱惑,往往成为暴力产生的诱因,学生有必要识别暴力、应对暴力。暴力本身违法,有的甚至发展为暴力犯罪,为下一课的学习作了辅垫。《远离暴力》的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暴力的来源,理解暴力对生活的危害;(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远离暴力侵害的一般原则和应对暴力侵害的一般技能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主动应对暴力侵害自觉远离暴力,培养学生的非暴力情感。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性,了解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暴力侵害;(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暴力侵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技能。二、学情分析1、学生心理现象:八年级的学生已基本进入青春期,身心日益走向成熟,但涉世经验毕竟不足,面对暴力倾向,要么忍耐屈从师长的威严,要么失去理智,不冷静、容易冲动;要么恐惧,不知所措,缺乏应对暴力的心理准备和技能。2、学生认知能力: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对暴力行为的性质认识不清,又习惯将事后伺机报复或以暴制暴赋予合理性;青少年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认识不到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积极防范的重要性。三、教法设计1、教学工具(手段):多媒体课件应用和展台展示。2、教学方法: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营造和谐、平等、互动的课堂气氛,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1)活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启发式;(4)案例分析法;(5)归纳法。四、学法指导1、合作讨论学习法:让学生针对一个话题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加强对话题的理解。2、情境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对创设的情境进行探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活动体验学习法: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和品德。五、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了解“9.11”事件,并观看图片,适时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之一——暴力影响生活(板书)【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材料和图片让学生感悟暴力对生活的巨大影响,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学主题,同时还为应对暴力作了辅垫。过渡: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文明与人道主义不断发展壮大并战胜兽行与暴力的进化史,从原始部族的长矛刀剑到现代社会的飞机炮弹,暴力与文明如影随形。远离暴力,是健康人生必须面对的选择。生活中青少年可能会面临什么暴力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P48-51(3分钟),然后,通过屏幕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判断其中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暴力?【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获得理性认识,图片展示具有直感性,非常吸引眼球,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新课讲授:在这一环节中将会具体运用上述“教法”和“学法”来进行教学。1、家庭暴力(板书)。这一目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和探究来进行。案例:在百度“家庭暴力吧”,记者遇到了20岁的济南网友“音乐盒”。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遭受父亲的虐待,父亲的责骂已经让他失去了自信,变得越来越自卑。他见到陌生人就不愿说话,现在连找女朋友的勇气都没有了。“音乐盒”说,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揍他,有一次,作业上没有写最后那个句号。父亲看到后,拿起一根竹条就打他,因为用力过猛,竹条都断了。“我最受不了他侮蔑我,叫我渣子,废物。我夜里经常会做噩梦。”他说。上初中时,他还离家出走过一次。那段时间他都是靠朋友吃饭,也没去学校。后来在街头一个角落避风时,他被父亲发现了,当场被打断两条肋骨。问:(1)案例中的监护人采取了什么形式实施家庭暴力?(2)家庭暴力对“音乐盒”产生了什么样的危害?(3)家庭暴力的行为性质是什么?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设计意图】引入具体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家庭暴力的存在和对亲情的侵害。通过探究问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然后回归教材P49《知识链接》加以拓展和丰富。2、校园暴力(板书)。这一目主要通过“现场调查”和“现身说法”,来探究校园暴力的形式和危害。第一步:调查表格:项目被调查人内容暴力形式后果(影响)受害者身体上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注:有的同学没有这种体会,但也可以以目击者的身份来完成这个表格。第二步:收集表格,挑选制作较完善的表格用展台进行展示。第三步:请同学现身说法,倾诉心中的苦水,怒斥校园暴力。【设计意图】表格是无声的,但学生可以尽情地、毫不隐瞒地揭露事情真相,现身说法是有声的,通过控诉校园暴力,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3、社会暴力(板书)。这一目内容,我将采用“小品表演”形式来完成。小品表演找五个同学按教材P51的内容表演准备:①弄清表演的主题:绑架②道具:绳子、蒙布、刀、手机③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社会青年”(2人)、“王超”、“王超母亲”、“警察”④让三位扮演者想好表演时的神情、动作、语言、口气等,要求符合各自的身份。问:从以上表演我们受到了什么启示?【设计意图】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体验到施暴者的凶狠和贪婪,同时感悟到法律的威严和力量。过渡:师:面对可能的暴力侵害,我们应该怎么办?生: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强调或提升,转入下一个内容的学习,也是本节课第二大主题。4、学会保护自己(板书)。这一目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主要通过“学生讲故事”及“情景导行”这两步来完成。第一步:学生讲故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可以讲身边的有无自我保护意识所带来的不同后果的例子,也可以讲教材上的“张纯”和“15岁被劫持女孩”的故事。思考:听完同学们讲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远离暴力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我们自己,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设计意图】学生具有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学生感同身受,犹如身临其境,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第二步:情景导行(积极寻求他人帮助和社会保护)(1)学校有人打你。你会。(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你沉迷网络游戏,把你关禁闭。你会。(3)老师罚你抄写错误单词,每个五百遍。你会。(4)有人绑架你。你会。(5)社会青年请你吃喝玩乐,拉拢你。你会。(6)不三不四的人强迫你交纳“保护费”。你会。【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程强调知行统一,通过行为训练,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应对暴力侵害的一般技能和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策略如有偏差也便于老师甄别。比如说“学校有人打你”,你怎么办?可能有的学生直接反应“我也打他”。允许出现这样的偏差。因为这也是课堂生成的一个契机,老师可以抓住机会,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三)新课小结:让学生来小结本站内容,谈谈学习本站内容后的感受和想法。(四)作业:选择题1、面对不法侵害,未成年人应该()A、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B、与不法分子硬拼到底C、提高警惕,避免损失,忍气吞声D、携带防身刀具,保护自身安全2、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通知》的下发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五)结束语:人身安全(三字经)遇暴力,不害怕;义正严,当场制;临险境,紧求援;虚声势,巧周旋;主动避,脱危险;诉法律,报警方;心眼明,记牢点;堂堂正,不贪占;守法纪,除隐患。六、板书设计青少年可能会遭受家庭暴力暴力影响生活青少年可能会遭受校园暴力青少年可能会遭受社会暴力远离暴力要有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暴力的第一道防线是我们自己积极寻求他人帮助和社会保护七、教学效果预测: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一种意图,至于能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执行,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后话。但我认为我坚持了整个教学思路以学生认识发展为主线,情感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运用多媒体与学科整合,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完整版)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2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