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完整版)《老山界》PPT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间经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红军用草编织的衣服红军穿过的鞋红军穿过的鞋红军用过的皮带胜利大会师老山界陆定一为自由而战的人,人们将永远记住你们!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时代背景惊惶()苛()捐杂税打颤()骨碌()酣()然入梦蜷()缩点缀()矗()立澎湃()呜咽()嚼:咀嚼()咬文嚼字()落:落()下丢三落四()落差()落枕()盛:盛饭()茂盛()辍学()啜泣()huángkēzhàngūluhānquánpéngpàizhuìchùlà注音:làluòlàoyèjǔjuéjiáochéngshèngchuòchuò填空张huáng()失措huáng()恐不安峭bì()欺wǔ()chān()扶líba()皇惶篱笆搀侮壁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3、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我读文,我会答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第一天下午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瑶民家瑶家大嫂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山脚下红军战士准备爬山半山腰红军战士夜行军山路上红军战士半夜露宿雷公岩红军战士医务人员翻越雷公岩山顶红军战士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我来答时间变化、地点转移3、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我读文,我会答理清结构层次三部分一、(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二、(2—33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三、(34段)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路窄石硬寒气逼人粮食奇缺肚子饥饿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我们讨论,我们答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起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细读品味我们讨论,我们答3、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你能说说有哪些描写吗?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我们讨论,我们答精彩段落欣赏1、文中对火把的描写表现了老山界的什么特点?明确:火把成“之”字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火“把跟星光接起来”突出了山的高峻;火把“照着人脸,就在脚下”突出了山的陡峭。2、“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流露出作者对火把与星光交辉相应的场面的欣赏,表达了作者豪迈、欣喜的心情,反映红军在艰难征程中昂扬奋发的精神境界。(13—23段)3、“在‘之’字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中的“一步一步地”删去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不好。“一步一步地”表明爬山时很艰难,小心翼翼的样子。4、作者在写景中穿插语言描写,起到什么作用?明确:表现了红军战士身临绝壁仍然乐观的精神。5、文中23段中的“逼”“刺”“卷”“蜷”等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冻醒后寒冷的感觉。6、“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比喻、排比。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是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7、23段中所“见”夜景给人什么感受?寂静8、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突出了夜的寂静。1、课文3-10段花了大量的篇幅写与瑶民攀谈的事,这是不是离题?明确:不离题。这是陪衬的手法,因为红军长征时为了根本改变人民受苦的情况,文中写拜访瑶民,这是为了突出这个中心。同时,如果只写翻山,似乎红军只与自然天险斗争,而实际上红军长征还起到宣传的作用,正是为了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胜利完成长征。思考讨论2、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思考讨论3、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就吃”中的“抢”?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迅速、节约时间。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一写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瑶民(yáo)歇脚(xī)军阀(fá)缴租(jiǎo)B.苛捐(kē)欺侮(wǔ)攀谈(pān)煮粥(zhōu)C.盛饭(shéng)峭壁(qiào)骨碌(gū)咀嚼(jué)D.点缀(zhuì)澎湃(bài)疲倦(juàn)倾斜(qīng)2、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伸手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B崖肌身冽作业23、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B.快速奔跑,勇敢抢断,巧妙传接,如此高超的球技,实在叫人眼花缭乱,扼腕叹息。C.虽然正是初夏,各厂商对饮料消费市场早已虎视眈眈。D.参加招聘的人太多,他本不抱希望,接到录用通知时,他高兴得泪如泉涌。C
本文标题:(完整版)《老山界》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3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