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长沙县水资源情况初探
1长沙县水资源情况初探长沙县水利局一、情况及现状(一)水资源基本情况。我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多年平均气温为17.1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73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71.6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要比全省的多年平均值1450毫米偏少5.3%。根据多年平均降雨量折算,我县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2.8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735方,比全省人均值2625.7方低33.9%。(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水库165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正常库容5362万立方米,小I型水库27座,正常库容5987立方米,小Ⅱ型水库134座,正常库容3085万立方米。溪坝5214座,其中灌溉千亩以上河坝4座(分别为赤石河水闸、太阳滩河坝、郭公渡水闸和水渡河橡胶坝)。山塘58159口。机电排灌2254处2305台,41000千瓦。城镇供水工程有星沙、黄花、榔梨、金井四处自来水工程。2二、特征及问题目前我县水生态平衡还较为脆弱,还没有形成在人水和谐思想指导下,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生态经济体系。水资源在“水量”和“水质”上的紧缺形势日益严峻,突出表现在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污染严重等四个方面。(一)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我县境内无大江大河,也缺少大型骨干蓄水工程,山丘区同样缺少大型骨干水源工程。根据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总院分析,正常年份我县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为8.64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67.1%。而现有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仅为3.36亿方,加上自然降水利用、工程复蓄水量、地下取水和河道提水,正常年份实际水资源利用量为4.4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51.6%,仅占水资源总量的34.6%。特别是去年干旱期间,全县水利工程实际蓄水仅为4482万方,可用水量仅3720万方,40%的水库和山塘枯竭,捞刀河及所有小型河流全部断流,导致全县大面积受灾,部分地方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二)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不均。从历年降水情况来看,每年4月至7月份的降水占到全年降雨量的40%-50%,特殊年份占到70%(1998年),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极为不均。从南北工程布局来看,由于我县地势呈北高南低走向,湘江、浏阳河及捞刀河均位于我县中、南部,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3不均,北部乡镇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三)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受到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农业灌溉绝大部分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加之灌区渠系标准不高,水利用系数仅为0.35-0.4左右,与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标准的0.65~0.75相差较远。同时,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我县水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曾经一度达到了649.88平方公里。(四)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污水处理设施的39处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能力较小,不到排放总量的1/3。城市污水仅有星沙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8万立方/日,目前县城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实际仅有42%得到了处理,其它乡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在农村,由于牲猪饲养业发展迅猛,城镇大量引进工业企业,虽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污水处理未能同步,导致地表及地下水污染严重,并有蔓延趋势。经对现状水质取样检测,有不少指标达不到三类标准。同时,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部分水域水葫芦大面积蔓生,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环境。三、措施及建议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和创业富民为总揽,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着手,着力发展“安全水利”、“人本4水利”和“资源水利”,扎实推进水资源战略储备,为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科学调度、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构建协调统一的水利安全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核心,积极探索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一)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水源控制工程及供水工程建设是有效缓解水量不足的根本途径。一是按照“优化布局”的原则,新建各类水源工程。补足水资源缺口,调蓄有限水资源,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压力。重点抓好白石洞水库工程建设,加快水库建设的前期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尽快组织实施。同时,按“分级负担”的原则,发动群众新建一批小型、微型“蓄引提”工程,解决局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农业灌溉、生活生产供水等问题;二是按照“扩容提质”的原则,加大原有水源工程改造力度。重点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塘坝扩容增蓄、机电排灌设施改造等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有效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全县年度安全饮水工程及白鹭湖水厂建设,解决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桐仁桥水库,飘峰、英波冲水库和4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黄花镇回龙垸幸福撇洪渠治理和1000口山塘扩容增蓄及200公里渠道防渗衬砌。5(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必须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同时加以改善。主要是突出抓好灌区的“两改一提高”(节水改造、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一是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实施中小型水库的主干渠标准化改造,积极推广灌区节水灌溉技术。二是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小农水建设,自主组建协会,实现“民建、民管、民受益”,让农民真正成为小农水的主人。后段,我局将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在投入上适当倾斜,推广用水者协会试点成功经验,争取在7月份召开一次全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现场推介会,实现年内参加协会的人数和协会覆盖的面积分别达到全县10%的目标。(三)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县已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县,我局将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落实和强化宏观上的总量控制,并将总量指标逐级向下分配,明确各用水单位的权力和义务,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计量收费,对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促进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入河污染,减轻水环境的压力,减缓水资源供需矛盾。启动“河道清洁”工程,组织成立专业队伍,进行专业施工,对县域内主要河流河段的水葫芦进行打捞治理,确保境内主要河道行洪畅通,改善河流水体健康6状况。在农村水体污染方面,要对禽畜进行规范饲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务必确保排放达标,减轻水体自净压力。(四)探索水务一体化管理。水务管理一体化是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水资源供需平衡提供保障,对县域内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乃至农村水电等涉水行政事物进行统一管理。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开辟新水源、依托现有水源和县域内主要河流,实现县域内水资源科学调度,构建水资源供求保障体系。具体是以新建白石洞水库为依托,连接青山、军民和团结水库,向福临、开慧、白沙和青山铺等乡镇供水;以桐仁桥水库为水源,向金井、高桥和路口等乡镇供水;以捞刀河及红旗水库为水源,向黄花、春华、果园和安沙等乡镇供水;以乌川水库为水源,向江背地区供水;依托浏阳河、捞刀河和湘江水系,保证沿线黄兴、榔梨、暮云、跳马等乡镇供水。(五)增加水源工程建设资金。为进一步搞好全县水源工程建设,县水利局已请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分别编制了《长沙县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报告》和《长沙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根据规划初步测算,预计我县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水资源保障工程体系投资总额约为39.72亿元(其中灌排渠道6.41亿元,建筑物工程0.86亿元,水源工程25.41亿元,乡村河道治理4.577亿元,灌排机埠2.47亿元)。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调动政府、社会和农民等各方面力量,加紧建设,实现我县水资源工作的长足发展,确保水资源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标题:长沙县水资源情况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6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