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9世纪欧美文学课件
第六章19世纪初期文学第一节概述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在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社会基础:法国大革命的回声;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文学基础: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文学);狂飚突进运动;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的“反作用”;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观性与抒情性崇尚自然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以诗歌为主要体裁三、各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一)德国:“浪漫主义故乡”1、早期代表:“耶拿派”(施莱格尔兄弟)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施莱格尔兄弟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系统阐述浪漫主义文学的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他们的基本倾向是怀古遁世,重视童话和传奇。2、后期代表:(1)“海德堡(海德贝尔格)派”代表人物:阿尔尼姆、布伦塔诺。主要功绩:对德国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2)柏林浪漫派(3)霍夫曼他笔下的人物常受一种神秘的幽灵般的力量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他善于以离奇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发展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轻快的讽刺文学。《斯居德丽小姐》(1819)写巴黎一个制作首饰的名匠为一种不可克制的占有欲所驱使,不择手段要夺回已经出售的首饰。小说结构严谨,故事曲折,情节紧张。(4)海涅完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向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过渡。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1843年10月流亡法国12年之后第一次返回德国的产物。利用梦境、幻想、童话和传说,对德国的封建反动制度进行揭露、讽刺和鞭挞,指出它腐朽、没落和灭亡的必然趋势。妙语:我不是羊,我不是狗,我不是大头鱼和枢密顾问——我永远是一只狼,我有狼的牙齿和狼的心。死去的诗人,要尊敬,可活着的,也要爱惜。海涅的一个小故事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那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是在骂海涅是驴子,而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海涅这个回答真是太妙了!又把那个旅行家骂自己的话巧妙地回击过去了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海涅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纺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我们织,我们织!“一重诅咒给那个上帝,饥寒交迫时我们向他祈祷;我们的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他对我们只是愚弄和欺骗——我们织,我们织!“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我们的苦难不能感动他的心肠,他榨取我们最后的一个钱币,还把我们象狗一样枪毙——我们织,我们织!“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这里只繁荣着耻辱和罪恶,这里花朵未开就遭到摧折,腐尸和粪土供养蛆虫生活——我们织,我们织!“梭子在飞,织机在响,我们纺织着,日夜匆忙——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我们织,我们织!”(二)英国1、前期代表:“湖畔派诗人”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由于他们对古典主义传统法则的反抗,宣扬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故又将湖畔派诗人称为“浪漫派的反抗”。(1)华兹华斯Wordsworth《抒情歌谣集》试图把平凡的日常社会描绘成富有奇妙的色彩《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1800年)发表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2)柯勒律治Cileridge力求把离奇古怪的轶事描写得逼肖现实生活《老水手》(《古舟子咏》)(3)骚塞《审判的幻景》2、后期代表:(1)拜伦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十岁时,继承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学生时代就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1823年初,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7月13日,他乘着自己买的“赫拉克里斯号”帆船,带着两门小炮、五匹马和大量的枪支弹药、医药品,驶向茫茫的大海,亲任司令。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000行,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唐璜》的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航船在驶往意大利的途中遭到了大风暴的袭击,船只破损,逐渐下沉。一些水手觉得没有得救的希望,要求唐璜给他们大量的酒喝,以便醉昏后沉入大海中时少受痛苦。唐璜拒绝他们的要求,痛骂他们连畜生都不如,说男子汉应该像个男子汉一样地死掉。他强迫并且监督水手们修理船舱,排除积水,在他的指挥和努力下,船终于没有沉没。他还奋力救起了落水的侍从,以及他父亲遗留的小狗。得救后的航船在海上漂流12天后,船上再也没有可吃的东西了,水手们便开始吃人,老弱者成了首先被吃的对象,唐璜不忍心吃他的老师,被迫跳海离开了航船。唐璜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但是海盗归来,毁了他的婚礼。此后,唐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又被卖入土耳其苏丹的后宫为奴,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堡向女皇叶卡捷琳娜报捷,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诗歌中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情节发生在18世纪末,但是,描绘的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诗人是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和当时的现实相比,鞭挞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打倒暴君。《唐璜》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讽刺。英国统治阶级夸耀“自由”和“权利”,但是唐璜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诗歌痛斥英国贵族卡斯尔累爵士为“恶棍”和“奴隶制造商”,谴责当时备受统治阶级称赞的惠灵顿为“第一流的刽子手”。英国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不论那巨大的蝗虫,“毁灭”如何地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唐璜》我仿佛听见鸟的歌说待不很久人民就会强大唯有革命才能把地狱的污垢从大地除净。——《唐璜》“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诗圣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誉拜伦是“思想界的君王。”鲁迅也说:“我早期对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2)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泼西·毕希·雪莱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1792年8月4日出生于英国塞克斯郡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1810年,雪莱开始进入文学领域。1815年,雪莱的父亲去世。并逐渐进入了创作的盛年。1816年,雪莱结识了拜伦。1819年,雪莱写了著名的《西风颂》。浪漫主义诗人雪莱雪莱与拜伦的诗风迥然不同。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他的诗中充满了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1819年,雪莱还写了最著名的诗篇《西风颂》,以《云》、《致云雀》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其中,《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作。泼西·毕希·雪莱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1792年8月4日出生于英国塞克斯郡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1810年,雪莱开始进入文学领域。1815年,雪莱的父亲去世。并逐渐进入了创作的盛年。1816年,雪莱结识了拜伦。1819年,雪莱写了著名的《西风颂》。《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因此,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是《西风颂》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西风颂1狂野的秋风啊,你这秋的精气!没看见你出现,枯叶已被扫空,像群群鬼魂没见法师就逃避——它们或枯黄焦黑,或苍白潮红,真是遭了瘟灾的一大片;你呀,你把迅飞的种子载送去过冬,让它们僵睡在黑黢黢的地下,就像尸体在各自的墓里安躺,直到你那蔚蓝的春天妹妹呀对梦乡中的大地把号角吹响,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气吸饮,又让山野充满了色彩和芳香。狂野的精灵,你正在四处巡行,既拉朽摧枯又保护。哦,你听!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2你呀,乱云是雨和闪电的使者,正是在你震荡长空的激流上闪电被冲得像树上枯叶飘落,也从天和海错综的枝头骤降:宛若有个暴烈的酒神女祭司把她银发从幽暗的地平线上直竖向中天,只见相像的发丝在你汹涌的蓝莹莹表面四起,宣告暴风雨的逼近。残年濒死,你是它挽歌,而正在合拢的夜便是它上接天穹的崇墓巨陵——笼着你聚起的全部水汽之力,而黑雨、电火和冰雹也都将从这浓云中迸发而下。哦,你听!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3你呀,在巴亚湾的浮石小岛旁地中海躺着听它碧波的喧哗渐渐被催入它夏日里的梦乡睡眼只见在那强烈的波光下微微颤动着古老的宫殿城堡那墙上满是青春苔藓和野花单想想那芬芳,心儿就会醉掉!你却又把它唤醒。为给你开路,平坦的大西洋豁开深沟条条,而在其深处,那些水底的花树枝叶譃曰有树汁的泥泞密林也都能立刻就辨出你的号呼,顿时因受惊而开始瑟缩凋零,连颜色也变得灰暗。哦,你听!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4我若是被你托起的一片枯叶;我若是随你飞驰的一团云朵;我若是浪涛在你威力下喘息,分享你有力的冲动,那自由,哦!仅次于不羁的你;我若是仍然在我的童年时代,仍然能够做你在天空邀游时的忠实伙伴——因为那时,奔得比你快也未必是梦想;那我就不会如此艰难,无须这样哀求你。请把我掀起哦,就当我是枯叶、云朵或浪涛我,跌倒在人生荆棘上,滴着血!我,太像你:倔强、敏捷又高傲但岁月的重负把我拴牢、压倒。5
本文标题:19世纪欧美文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6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