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致橡树舒婷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舒婷致橡树舒婷致橡树预习【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诗的鉴赏,了解诗歌中比喻的含义,提高读诗的能力。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3,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树立自尊的人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诗歌中鲜明又独特的意象,掌握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2,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情感、主题。【原文欣赏】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臵,脚下的土地。【相关提示】1,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朦胧诗派的代表。此诗,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声音。朦胧诗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3,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正音正字】慰藉wèijiè戟jǐ霹雳pīlì岚lán霓ní【朗读课文】【初学课文】1,意象是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意的物象。第一节,依次有哪些意象?(第一节,依次用的意象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2,按照示例,写出蕴涵鸟儿、泉源、险峰的意象的句子,并且概括其特点。示例: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一厢情愿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忘我奉献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牺牲自我式)3,按照“你只知道______,却忘了_______”的格式,仿写。示例:凌霄花,你只知道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却忘了自己的人格尊严。(鸟儿,你只知道为对方重复单调的歌曲,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泉源,你只知道为对方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险峰,你只知道增加对方的高度,却忘了给自己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4,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他们与橡树不平等的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批判。)5,第二节,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找出描写它们的诗句。(第二节,诗人用橡树、木棉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描写橡树的句子是:“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乾”。描写木棉的句子是:“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6,在爱情关系上,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课文分析】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我们看到了坚贞执着的爱情,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致橡树》则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纯洁热烈而以高尚的爱情。这是作者的爱情宣言,这是一个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当代女性对爱情的不懈追求。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个人狭小感情圈子的缠绵悱恻和朝花夕月,它新颖独特,为新时期诗歌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清风。这首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的崭新的爱情观。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结构:第一部分:“破”传统的爱情模式。第二部分:“立”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憧憬。作者开篇连用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用意深刻,作者否定传统的爱情模式。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在舒婷看来,独立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本文运用的比喻有很多,也就是说本文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叠加式的,如: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铜枝铁干、刀剑戟、红硕的花朵、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复习【朗读课文】【思维训练】1,《致橡树》诗人为什么选取“木棉”这一形象?木棉这种树有什么特点?(木棉又叫“英雄树”,形象亦挺拔高大,是花束中最高大的一种。)2,诗人借助“木棉”这一意象要表达什么样的爱情观?从诗中找依据。(“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中,“近旁”二字表现了相爱的恋人关系;“树”、“站”二字,突出表达在爱情中男女双方的平等,独立的思想。“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表达:相爱的男女,应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在心智和能力等方面双方要相互匹配。“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表达了:真正的爱情应该经的起人生的考验,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应该相互陪伴、支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首先,否定了攀援的凌霄花。为了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绝不像”!从“绝”字可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其次,否定了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作者用“绝不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接着,诗人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是被赞美的对象,可是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是保留的。“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是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4,作者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什么样呢?(作者对种种“世俗的爱情”,持否定、批驳的态度。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作者强调爱的基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5,作为相爱的男女双方,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这里,作者用比喻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即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这是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6,如何理解“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7,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几句强调爱的双方应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时,爱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8,本诗运用象征和比喻能起了什么作用?(运用象征和比喻使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意味生长。)9,如何理解裴多菲著名的小诗“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学习小结】在这首诗中,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时,不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说的“自由”。【学习寄语】我们应该做一个站直的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脊梁、不媚俗、不攀附。第二篇范文:致橡树舒婷舒婷《致橡树》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浅析《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一个阴霾未散的日子。我读到它时,已是整整20年之后。这是我对“朦胧诗”的最早接触,也是促成我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以至偶有涂鸦的动力之一。在我看来,作者在诗中注入的那真实而强烈的情感,是从文革后伤痕累累的土地上传来的划破黑夜与乌云的一声控诉与反抗,是对那个凝结着伤痕与热血的灾难的冬季的否定和对生存之春的渴望,也是对传统女性地位观、价值观的的一种坚定的反叛。这首诗不仅体现出作者对独立人格、个性解放和自由自强自立的强烈追求,同时展现出一个独立女诗人新颖而又大胆的审美理想。文革十年,知识分子理想破灭、崩溃,人们在唯心转而麻木的知足、感恩、屈从”下苟且度日。舒婷下过乡,劳动过,吃过不少苦,在那个人性异化,精神变态的年代,感受到无尽的肉身苦难和精神摧残。文革结束后,夹杂着一种宣泄、客观批判以及解脱的情绪,一种寻求民主、自由、开放的现代人的本质力量被唤醒,一批饱含时代进步热情地青年诗人们开始战斗在为实现自我价值,解放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阵地上,他们用“饱蘸血泪的诗句描写了那个可不荒诞的年代烙于人们心灵的阴影,表现着一种特殊感受到的迷惘、苦恼、愤怒、哀伤和忧愁。”(杨匡汉《中国新诗学》)。他们的诗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五四”诗歌和西方诗歌传统的继承,体现了人道的回归和诗歌艺术的回归。这些诗歌,如今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标记。在这种背景下,舒婷
本文标题:致橡树 舒婷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7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