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村镇规划第三章村镇建设规划
第三章3-11村镇建设用地指村镇建成区和已列入村镇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建成区是指某一发展阶段村镇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观反映,是村镇行政管辖范围内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筑地段。为了正确反映村镇用地情况,便于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村镇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划分为九大类、二十八小类,具体分类见表3-1。2村镇建设用地是指村镇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建筑、仓储、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和绿化等各项建设用地的总和,一般以公顷(hm2)表示。用地规模估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进行村镇用地选择时,能大致确定规划期末需要的用地面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以及为了在测量时明确测区的范围。村镇准确的建设用地面积,需在建设规划方案确定以后才能定出。(1)人均建设用地是指村镇建设用地面积与村镇人口之比值,单位为m2/人。其标准分为五级,人均建设用地指标:50>一类≤60;60>二类≤80;80>三类≤100;100>四类≤120;120>五类≤150。其中,新建的村镇,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第三级确定,当发展用地偏紧时,可按第二级确定。对已有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按表3-3确定。第一级用地指标仅可用于用地紧张地区的村庄,集镇不得选用。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区的村镇,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政府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规定。(2)F=N·P式中:F——规划期末建设用地面积(hm2)N——人口发展规模(人)P——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2/人)。[例]山西省某平原镇镇区规划人口规模为6500人,据山西省规划定额指标,人均建设总用地为70~120m2/人,取100m2/F=N·P=6500×100=650000m2=65hm23-1-2村镇建设用地指标是显示村镇各项建设在技术上达到经济合理性的数据。在具体规划设计工作中起着依据和控制作用。1村镇的建设用地是由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构成村镇建设用地,用此除以人口规模得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该指标又有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之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可依照国家及当地省、自治区政府制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控制。2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时,应调整各项建设用地的构成比例,使之符合表3-4的规定。对于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的村镇,其公共建筑用地所占比例宜选取规定幅度内的较大值。邻近旅游区及现状绿地较多的村镇,其公共绿地所占比例可大于6%。3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情况、镇区建设现状、生产生活习俗、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多项因素,制定出地区性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4村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要求能在生产与生活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在建设上和用地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村镇建设规划通过编制村镇用地平衡表,分析村镇各项用地的数量关系,用具体的数量来说明村镇现状与规划方案中各项用地的内在联系,为合理分配村镇用地提供必要的依据。用地平衡表反映了村镇现状用地的使用状况及各项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作为调整用地和制订规划用地指标的依据之一,同时反映村镇规划用地的指标和各项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如表3-8所示。3-2镇区的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建筑、仓储、道路交通等几大类。这些组成要素在规划中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使各组成要素有机联系、各得其所。镇区规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组织镇区各组成要素,使它们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全面熟悉其各3-2-1村镇是人类定居地之一,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村镇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要选择合适的用地,并处理好居住建筑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功能关系,确定居住建筑用地的组成结构,并相应地配置公共设施系统,特别要注意居住建筑用地的环境保护,做好绿化规划。1居住建筑用地在村镇用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由几种不同类型住宅用地所构成,主要包括村民住宅用地、居民住宅用地与其他居住用地,并包含住宅及其间距和内部小路、场地、绿化等用地。这些用地按居住的需要和一定时期内村镇建设的可能,各占一定比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居民服务。2(1)1)2)3)4)村镇建设的技术经济。(2)1)当村镇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障碍时,常把居住用地集中布置。用地的集中布置,可以缩短各类管线工程和道路工程的长度,减少基础设施的工程量,从而节约村镇建设投资,还可以使镇区各部分在空间上的联系密切,在交通、能耗、时耗等方面获得较好效果。2)分散布置。当村镇用地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如地下有矿藏或工业和交通设施等的分布需要,以及农业良田的保护需要等,需将用地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3)居住建筑用地的布置关系到村镇的功能布局、居住环境质量及景观组织等各个方面。在进行村镇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布置时,应慎重对待,主要考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2)注意与工业用地的相对关系3)4)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5)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3-2-2公共建筑是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种行业机构和设施的总称。公共建筑用地一般包含有公共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内部的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公共建筑与居民生活和工作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公共建筑网点的内容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村镇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其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居民的使用,也影响着村镇经济的繁荣和今后的合理发展。1(1)依照国家《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文件汇编》规定,1)行政管理类: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商企业、事业2)教育机构类: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及各类高、中3)文体科技类:文化图书馆、俱乐部、电影院、体育场、青4)医疗保健类:医疗、防疫、保健、休养和疗养等机构用房。5)商业金融类: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保险6)集贸设施类:百货市场、畜禽水产市场、粮油土特产市场、蔬菜副食市场等。(2)1)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2)居民非经常使用的(3)1)对周围环境有影响、但没有要求的:供销社,影剧院等。2)对周围环境有影响、也有要求的:医院、学校等,既要求周围环境保持宁静、清洁、不受3)对周围环境无影响、但有要求的这种分类方法对于合理地布置公共建筑的位置,研究公共建筑与总体布局、周围环境的协调等问题,有着重大意义。2(1)1)使用上的要求:2)各地生活习惯的要求:3)村镇性质、规模及布局的特点:4)经济条件和居民生活水平:5)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2)具体指标的确定方法,根据不同的公共建筑物而异,1)按照人口增长情况,通过计算确定。这主要是指与人口有关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等设施,它可以从村镇人口年龄构成的现状与发展的资料中,根据教育制度所规定的入学、入园年龄和学习年制,并按入学率和入园率(即入学、入园人数占适龄儿童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出规划期限内各级学校和幼儿园的入学、入园人数。通常是换算成“千人指标”,也就是以每1000个居民所占若干名学生(或幼儿)人数来表示。然后再根据每名学生所需要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计算出总的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需要量。之后,还可以按照学校的合理规模和规划设计的要求来确定各所学校的班级和所需要的面积数。[例]某镇规划期末镇区人口达到12000人,考虑普及小学教育,入学率为100%。试求该镇区规划期末应设几所小学?每所小学的规模为多少?i规划期末应入学的学生人数:12000×80‰=960(位)(8‰是按所在省、市规定的公共建筑指标中取的,即每一千个居民中有80位小学生。)ii小学校的数目:小学的合理规模按规定一般为12班、每班以40人计,则每所小学生人数为:12×40=480该镇区应有:960/480=2(所)iii小学的规模:根据规范每位学生需要建筑面积为(2.5~3)m2/位,取3m2/位;每位学生需要用地面积(8~12)m2/位,取10m2/则:每所小学的建筑面积=3m2/位×480位=1440m2,每所小学的用地面积=10m2/位×480位=4800m22)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规定来确定。如银行、邮电局等,由于它们本身业务的需要,都各自规定了一套具体的建筑与用地指标。这些指标是从其经营管理的经济与合理性来考虑的,这类公共建筑指标,可以参考专业部门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来拟3)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现状调查、统计与分析,或参照其他村镇的实践经验来确定。这类公共建筑多半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如医院、电影院、理发店等,可以通过实际需要的调查,并分析村镇生活的发展趋向,来确定它们的指标。一般也是以千人占有多少座位(或床位)(3)公共建筑的面积标准,应按各项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项指标加以规定。各类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符合表3-8规定。3(1)1)各类公共建筑要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如村镇公共建筑服务于镇区的一般为800~1000m,服务于广大农村的则以5~6km为宜。23)根据公共建筑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4)公共建筑布置要考虑村镇景观组织的要求。5)公共建筑的布置要充分利用村镇原有基础。(2)1)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娱乐性的公共建筑大多为整个村镇服务,要相对集中布置,使其能形成一个较繁华的公共活动中2)村镇行政办公机构一般不宜与商业、服务业混在一起。而宜布置在村镇中心区边缘,且比较独立、安静、交通方便的3)学校的规划布置。学校应有一定的合理规模和服务半径。小学的规模一般以6~12班为宜,服务半径一般可为0.5~1km。学生上学不宜穿越铁路干线和村镇主干道以及村镇中心人多车杂的地段。中学的规模以12~18班为宜,为整个镇域服务。校址宜在村镇次要道路且比较僻静的地段,要远离铁路干线300m以上。校门避免开向公路,运动场地的设置符合国家教育部门要求,也可以与村镇的体育用地结合布置。此外,学校本身也应注意避免对周围居民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4)医院的规划布置。医院是村镇预防与治疗疾病的中心,其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村镇的人口发展规模。由于医院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排放带有病菌的污水等,还要求院址应尽量考虑规划在村镇的次要干道上,满足环境幽静,阳光充足,空气洁净,通风良好等卫生要求。不应该远离村镇中心和靠近有污染性的工厂及噪声声源的地段。适宜的位置是在村镇中心区边缘,交通方便而又不是人车拥挤的地段。最好还能与绿化用地相邻。同时院址要有足够的清洁度。另外,医疗建筑与邻近住宅及公共建筑的距离应不少于30m。与周围街道也不得少于15~20m的防护距离,中间以花木林带相隔离。3-2-3生产建筑用地规划布置生产建筑用地是独立设置的各种所有制的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是村镇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镇性质、规模、用地范围及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工业生产有一定的人流和交通运输,它们对村镇的交通流向、流量起着巨大影响。某些工业产生的“三废”及噪声,将导致村镇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所以,村镇生产建筑用地安排的是否合理,对生产项目的建筑速度、投资效益、经营管理乃至长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整个村镇的用地布局形态、居民居住的生活环境、交通组织及基础设施等。村镇生产建筑用地规划布置的任务在于全面分析与研究工业对村镇的影响,使村镇工业布局,既能满足工业生产工艺、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要求,又能避免或减少工业生产对村镇环境的污染等不利因素,以促进村镇健康发展。1(1)生产建筑用地的分类。1)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2)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3)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采矿、冶金、化学、造纸、制革、建材、大4)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各类农业建筑,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打谷场、饲养场、农机站、兽医站等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农林种植地、牧草地、养殖水域。2(1)节约用地,考虑发展。(2)(3)(4)(5)环境卫生的要求。3(1)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
本文标题:村镇规划第三章村镇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7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