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生、旦、净、丑生行,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文小生、武小生)。老生,中老年人物,因戴胡须,又称须生。小生,青年人物,不挂胡须,分文小生、武小生。旦行,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可分为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正旦,主要扮演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花旦,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老旦,老年妇女。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表演富于喜剧、闹剧色彩,实属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面部化装用脸谱,一般都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角色。丑行,扮演喜剧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武丑。文丑,除武夫外各种丑脚均由文丑扮演。武丑,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元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借窦娥之口骂天斥地咒瘟官,触怒了朝中权贵,官府悬赏捉拿他。关汉卿星夜出逃路遇巡夜捕快拦路盘问:“干什么的?”关汉卿满腹珠玑,随口吟出一副对联: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军。捕快的班头心中好生恼火,举火近前,十分面熟,好像在戏台上见过,便问道:“是戏子吧!”关汉卿不正面回答,又吟一联: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班头若有所悟,问道:“莫非你是关……”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班头曾看过关汉卿编演的戏,料定眼前之人定是要追捕之人,捉拿他,于心不忍,不捉呢?到手的五百两白银要落空,关汉卿审时度势,以联展开攻心术:台上莫逞强,纵得到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弄山,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这副对联终于打动了班头的铁石心肠,他对捕快们一挥手说:“这个书呆子,放他走!”关汉卿装傻作呆,念念有词地脱了险境。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元曲四大家《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西厢记》--王实甫《拜月亭》--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之外可以加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元杂剧的体裁特点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元杂剧的体裁特点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元杂剧的角色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全剧梗概【整体把握】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三个场面,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整体把握】窦娥冤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怨悲怒【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的唱词(齐读)。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2.“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唱词选读】1.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2.《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唱词选读】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悲→恨2、窦娥的形象: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3、主题: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总结全文】
本文标题:《窦娥冤》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8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