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理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时间线:BC221统一六国一、秦统一六国1.统一原因:(1)实力雄厚(商鞅变法)(2)民心所向(3)广纳人才(4)正确谋略(远交近攻、先弱后强、两翼中间)(5)旺盛战力(“奖励军功”,军功爵制)(6)领导才能2.统一情况:秦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直道(九原地区)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地区)(五尺道)灵渠(湘水-漓水)(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岭南地区设郡(桂林、象郡、南海、闽中)统一六国(韩赵魏楚燕齐)3.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互不统属,对皇帝负责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典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地方郡县制:郡--县(道)--乡--里--亭意义:○1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2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避免国家分裂4.巩固国家统一措施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影响:(1)对秦○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统一巩固和民族形成○2激化阶级矛盾(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军事:政事、监察、军事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征服百越(岭南),增设闽中、南海、桂林和象郡统一西南夷影响:(1)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2)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文化:(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焚书坑儒经济:(1)统一货币和度量衡(2)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5.评价功:(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过:(1)摧残了文化(2)实施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3)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时间线:630西北各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共同大首领--天可汗一、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二、原因(统治措施)1.政治(1)选官不拘一格(2)求贤若渴,用人扬长避短(3)完善三省六部制2.经济(1)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2)“存百姓”的思想3.法律(1)慎用刑罚(2)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3)反思隋朝4.文化(1)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5.民族关系总体政策:“战而后和”(1)东突厥:设立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的间接统治)(2)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进行直接行政管理(3)西北各族:册封后嗣(尊唐太宗为天可汗)(4)吐蕃:和亲6.对外关系总体政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1)政治:设置外交机构鸿胪寺(隶属礼部)(推动朝鲜社会发展、日本封建化进程大化改新)(2)经济:鼓励中外贸易,使唐朝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3)文化:推动文化交流和宗教宽容(玄奘、佛经翻译),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圣地三、贞观之治影响1.开创了大唐的盛世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3.开放的对外政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时间线1673-1681平定三藩之乱1681设立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1683统一台湾1684南巡曲阜孔庙;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5-1688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1690乌兰布通战役1690多伦会盟一、巩固统一国家1.军事上(1)平定三藩之乱1673-1681○1背景:清初三大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南方广大地区,掌握重兵○2平定措施:亲自指挥、起用汉将、重用绿营(2)平定噶尔丹叛乱1690-1697○1背景:漠西蒙古噶尔丹叛乱,并在沙俄支持下引兵内犯○2平定措施:三次御驾亲征○3著名战役:乌兰布通战役、昭莫多战役(3)统一台湾1683○1措施:1683施琅攻占澎湖;1684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作用:巩固了海防,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下2.文化上(1)政策: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2)表现:南巡曲阜孔庙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3)作用: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3.政治上(1)尊重喇嘛教(2)1690多伦会盟,正式接受(非首次)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3)特封达赖、班禅(藏),哲布尊丹巴、章嘉(蒙)四大活佛。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4)设立木兰围场、(5)热河行宫(承德),后题名为避暑山庄。是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二、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入侵黑龙江流域,建立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2.措施:(1)提出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2)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和外交两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1689内容中俄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以东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以东属中国。意义○1这是两国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2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领土。○3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三、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巩固了国家统一:平定了三藩之乱和准噶尔叛乱,统一台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并加强了蒙藏地区的管理。2.维护了国家主权:抵抗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认了中俄边界并维护了边界的稳定。3.总体: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孔子的生平1.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2.少年学礼,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创办私学,传承礼和仁4.从政:官至司寇;主张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失败5.周游列国6.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二、孔子的主张1.政治上(1)礼○1含义: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2目的: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3方法:a.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地位)b.以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礼勿视、克己复礼、八侑舞)○4评价:a.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b.消极:维护奴隶主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2)仁○1含义:人与人的相互友爱○2地位: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3目的: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4方法:a.对自己:“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对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c.对统治者: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节用而爱人”○5评价:a.积极: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爱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消极:仁爱有等级性(3)中庸○1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恰到好处、过犹不及○2目的:协调礼和仁的关系○3方法:和而不同○4评价:恰当地协调了礼和仁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对中华民族形成稳健笃实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教育上(1)对象:有教无类(2)目的:培养学生成人(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成君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评价:有利于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的养成,但重义轻利不利于物质经济的发展。(3)内容:《六经》(4)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3.文化上(1)整理编撰文化典籍(六经)(2)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弟子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经典三、孔子思想的影响1.对中国(1)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3)以仁、礼、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4)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连续发展下来2.对世界(1)亚洲: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2)欧洲: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一、生平1.出生:出生于马其顿斯塔古拉,医学世家。2.师从柏拉图:17岁赴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被称为“学园的灵魂”3.成为博学家:离开阿卡德米学园后,从事科学研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4.教师生涯: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5.创办学校:亚历山大登基的第二年,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为“逍遥学派”二、贡献1.哲学思想:(1)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不意味着放弃现实的幸福(2)客观上无理念世界的存在(3)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但又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4)物质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评价:○1对柏拉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2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常动摇于唯物与唯心著作:《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动植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3.物理学:在《物理学》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4.逻辑学:创立了工具科学--逻辑学,三段论贯穿其研究中。至今仍被尊为权威。5.伦理学:“中庸之道”。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和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获得成功和称赞。
本文标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62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