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9952009 池塘蟹鳜鲴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995—2009池塘蟹鳜鲴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2009-08-19发布2009-08-19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995—2009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管远亮、江河、吴振中、邓朝阳、陶顺宝。本标准首次发布。DB34/T995—2009池塘蟹鳜鲴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池塘蟹鳜鲴生态养殖技术中池塘生态环境条件、蟹鳜鲴投放、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的具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池塘蟹鳜鲴生态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池塘生态环境条件3.1环境要求水源符合GB11607标准,养殖池水质符合NY5051要求,土质与底质以偏碱性粘壤土为宜,底泥符合GB/T18407.4要求,淤泥深度不超过10cm,池塘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3.2池塘结构面积为13000m2~20000m2,池深1.5m~2m,坡比为1:2.5,离埂脚3m挖环沟,沟宽3m~5m,沟深0.5m~0.8m,环沟面积占本池塘面积20%左右。3.3防逃设施池埂上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埋入土中10cm~20cm,高出地面50cm~60cm外侧固定,四角呈弧形。3.4进排水系统池塘建有进排水系统且分开,进、出水口须用防逃设施,以免河蟹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3.5清整消毒常规不消毒,但冬季要抽干池水,干冻、曝晒一个月以上。新建或上年出现病害塘口,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667m2用量为75kg~100kg,其他常规清塘药物也可使用,但须符合NY5071要求。3.6水草种植方法与要求选用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在同一池塘中形成多种水草群落,满足河蟹生长需求。3.6.1伊乐藻早春水温5℃以上时栽种,每667m2栽种量40kg~50kg。池底留水10cm~15cm,将其切成10cm~15cm长小段,每10段~15段为一束,按行距8m~10m,插入泥中3cm~5cm;或排干池水,将其直接撒入池中,用竹扫帚将其下端压入泥中,待草成活后,逐步加水。3.6.2苦草DB34/T995—2009清明前后水温15℃以上播种,每667m2用种量0.1kg~0.25kg。播种前用池水浸种3d~5d,搓净外皮,再浸种1d~3d进行催芽,待种子见白后,加少量塘泥沿池塘浅水带均匀撒播。3.6.3轮叶黑藻芽苞播种法:12月到翌年3月,选择晴天播种,播种前池水加注新水10cm,每667m2用种0.5kg~1kg,将芽苞3粒~5粒按行距、株距各0.5m插入泥中,当水温升至15℃时,5d~7d开始发芽。营养体繁育法:谷雨前后将池水排干,留底泥10cm~15cm,将长至15cm的轮叶黑藻切成长8cm左右段节,每667m2按30kg~50kg均匀抛撒,使茎节部分浸入水中,再将池水加至15cm。20d后全池覆盖着新生的轮叶黑藻,可将水加至30cm,以后逐步加深,不使水草露出水面。初期应水质清新,不能干涸,不施化肥。3.6.4金鱼藻5月份后可将其全草进行移栽,每667m2用草量100kg~200kg,让其自然再生;或每年12月到翌年2月可捞取带冬芽的金鱼藻撒入浅水中。3.7螺蛳投放池塘分批投放螺蛳,清明前每667m2投放螺蛳100kg~150kg,5月~6月每667m2补投50kg~100kg,投放时均匀撒开,使池塘保持每667m2螺蛳量200kg以上。4蟹种鱼种投放4.1蟹种投放蟹种来源:选用长江天然蟹种或仿生态人工繁育的长江水系蟹种。要求体色青灰、有光泽、四肢齐全、无疾病、活力强、规格整齐。蟹种投放:选在冬春季,放养前10d~15d加注新水,每667m2施基肥150-250kg,培肥水质。投放规格为120只/kg~160只/kg,每667m2投放量500只。投放时应先试水进行水温过渡。沿池塘四周投放,让其自行爬入水中。蟹种前期要用网片分隔围养,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4~1/3,5月底至6月初拆除网围。4.2翘嘴鳜鱼种投放6月10日前后投放,规格5cm以上/尾,每667m2投放量10尾~20尾。4.3细鳞斜颌鲴鱼种投放3月底前投放,规格13cm以上/尾,每667m2投放量30尾~50尾。5饲养管理5.1水质管理蟹种放养之初,池塘水位保持0.6m~0.7m,以后逐渐加深,4月~5月水位保持0.8m~1.0m,7月~8月保持1.6m~2.0m,透明度保持50cm左右。注意用生石灰调节水质,PH值控制在7.5~8.5。视水质情况可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每月调节2次~3次。盛夏适当注水,保持水位相对稳定。5.2投饵管理定时:日投喂2次,分别是6:00~7:00,17:00~18:00。3月~4月和10月中旬后可在下午投喂1次。定位:多点投喂,投饵点均匀分布于池塘四周无草浅水处。定质:动物性饲料主要是野杂鱼等,植物性饲料主要是小麦、玉米、豆类、山芋、南瓜等,要求新鲜可口,严禁腐败变质,豆类、麦类等植物性饲料应熟化。也可采用专用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符合NY5072要求。DB34/T995—2009定量: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日投饲量前期2%~3%,中期3%~5%,后期5%~10%。上午投30%,下午投70%。动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见下表1。表1动植物性饲料投喂量月份4月5月~6月7月中旬~8月初8月~9月动植物饲料比例70:3060:15~3060:20~3560~70:20~35日投饲量(鲜重)10%~20%15%~30%20%~35%25%~40%看天气: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cm时可多投,小于30cm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看摄食: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喂量。5.3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巡塘,随时掌握情况,做好池塘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掌握水草生长情况:若生长过旺可人工刈割,并成条块状均匀分布;若被河蟹消耗过大,应及时补栽,保持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1/3~2/3。(2)掌握池塘水位、水质变化情况:蟹池水体常规理化指标,如水温、透明度、PH等变化情况。(3)仔细察看饲料投喂、蟹鱼摄食及其生长情况,河蟹养殖期间应尽量减少剩余残饵沉底。(4)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塘埂涵闸有无破损和渗漏;特别在异常天气情况时要仔细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5)注意疾病预防和敌害清除:采取多种方法及时清除池塘中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青蛙、蟾蜍等;病死蟹要离塘远处深埋处理。6病害防治生态养殖病害发生率较低,尽量少用和不用药物,若病害防治用药应符合NY5071要求。中华绒螯蟹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见表2。表2中华绒螯蟹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病名主要症状病因治疗方法水肿病腹脐及鳃丝水肿、透明,有时趴在水边,不摄食也不活动。细菌感染引起间隔使用三氯异氰尿酸0.3mg/L~0.5mg/L或漂白粉(有效氯26%以上)0.5mg/L~1.0mg/L,连续3d。肠炎病摄食减少,肠道发炎,有时肝、肾、鳃也会病变,有时表现出胃溃疡。细菌感染引起1)用二溴海因或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消毒水体,1d一次,连用2次~3次;2)用喹诺酮、维生素C料饵投喂,连用5d~7d。肝坏死病肝脏呈灰白色或黄色或深黄色,一般伴有烂鳃。细菌感染引起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0.3mg/L或二氧化氯0.3mg/L全池泼洒,连用2d,同时投喂大黄、黄柏、黄苓(5:3:2)按5g/kg~10g/kg拌饵投喂,连喂3d~5d。烂鳃病鳃丝变色,有炎症,局部溃烂,有缺损。细菌感染引起用三氯异氰尿酸0.3mg/L~0.5mg/L。纤毛虫病体表长有一层带污物的毛状物,光滑粘稠,甲壳无光泽,摄食减少,反应迟钝,生长缓慢,蜕壳困难。聚缩虫等寄生引起甲壳净(纤虫净),治疗方法见使用说明书溃疡病腹部及附肢有黑褐色溃疡性斑点、溃烂,有时肛门红肿,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细菌感染引起用二溴海因0.2mg/L~0.3mg/L,连用3d,或三氯异氰尿酸0.3mg/L~0.5mg/L。DB34/T995—2009表2(续)病名主要症状病因治疗方法鳃呈黄色或黑色,鳃部长满藻类或原生动物,鳃组织损伤,呼吸困难。水质和底质差引起1)适量换水;2)使用底质改良剂;黑鳃病3)用二氧化氯或双季铵盐或聚维酮碘消毒水体,连用2次~3次。
本文标题:DB34T9952009 池塘蟹鳜鲴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66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