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T 914-2014 茭白栽培技术规程
ICS65.020.20B31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914—2014茭白栽培技术规程RegulationfortheculturalpracticeofZizanialatifoliaTurcz.2014-02-28发布2014-03-2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914—2014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C、F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D、E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绍兴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缙云县大洋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农业科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得平、胡美华、吴爱芳、邓建平、张敬泽、俞丽芬。DB33/T914—20141茭白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茭白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和产品质量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单、双季茭白产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8406.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NY5331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834茭白等级规格NY/T835茭白NY/T1655蔬菜包装标识通用准则3产地环境3.1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31的规定。灌溉用水符合GB5084的要求。3.2田块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排灌便利,有机质丰富的田块。4品种选择单季茭可选用美人茭、金茭1号等品种,双季茭可选用浙茭1号、龙茭2号、梭子茭、黄岩茭白等品种。有关品种资料参见附录A。5栽培技术DB33/T914—201425.1种苗培育选择符合品种特性、株形整齐、抗逆性强、无雄茭灰茭、孕茭率高、茭肉肥大、结茭部位低且成熟期整齐的茭墩作为种苗。茭白种墩选择工作应年年进行,每年拔除雄茭、灰茭及混杂变异株。其良种繁育技术见本标准附录B。5.2定植5.2.1春季定植5.2.1.1单季茭和双季茭均可春季定植。5.2.1.2定植时间:3月中旬~4月上旬。5.2.1.3定植密度:单季茭每亩(667m2)1500墩~1800墩,每墩2苗~3苗;双季茭每亩(667m2)1200墩~1800墩,每墩2苗~4苗。5.2.1.4定植方式:宜宽窄行定植,宽行行距80㎝~100㎝,窄行行距40㎝~60㎝,株距30㎝~50㎝。5.2.2秋季定植5.2.2.1双季茭宜秋季定植。宜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5.2.2.2定植时间:6月下旬~7月下旬,宜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5.2.2.3定植密度:双季茭每亩(667m2)用量,每亩(667m2)900墩~1500墩,每墩1~2苗;单季茭每亩(667m2)1500墩~2000墩,每墩1苗~2苗。5.2.2.4定植方式:宜宽窄行定植,宽行行距80㎝~110㎝,窄行行距40~80㎝,株距30~50㎝。5.3肥料施用5.3.1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5.3.2定植当年的单季茭和双季茭5.3.2.1基肥施用每667㎡宜施腐熟有机肥1500㎏、碳酸氢铵60㎏、过磷酸钙50㎏、硫酸钾20㎏或等养分的复混肥料。5.3.2.2追肥施用5.3.2.2.1春季定植第一次追肥:定植返青后10天,每亩(667m2)施尿素5㎏~10㎏第二次追肥:返青后1个月,每亩(667m2)施入尿素20㎏~30㎏、适当增施磷肥。第三次追肥:视茭白孕茭情况,如孕茭率达到50%以上时,每667m2施尿素30㎏、硫酸钾10㎏~20㎏,或等养分的复混肥料。5.3.2.2.2秋季定植活棵肥:种株成活后追肥一次,每亩(667m2)碳酸氢铵50公斤。DB33/T914—20143分蘖肥:宜在定植后10天~15天追肥一次,每亩(667m2)施尿素10㎏~20㎏;20天后再施追肥一次,每亩(667m2)施碳酸氢铵40㎏~50㎏。单季茭施基肥定植后年内不施追肥。孕茭肥:宜在9月上旬~10月中旬前后,每亩(667m2)施碳酸氢铵50㎏。5.3.3定植翌年的双季茭夏茭在萌芽前每亩(667m2)施追施腐熟有机肥3000㎏,在2月下旬开始萌芽时,每667m2宜追施尿素30㎏;4月中旬,孕茭后每亩(667m2)宜施尿素25㎏和硫酸钾10㎏~20㎏,或等养分的复混肥料。5.4疏苗、补苗春季萌芽后,苗高20㎝左右时,对生长过密的株丛进行疏苗,每墩宜留外围壮苗15个~20个,同时,向母墩中央压泥块,促使分蘖向四周散开生长。对于缺苗的穴位,从出苗多的母墩上移苗补栽。5.5水位管理掌握“浅水栽插、深水活棵、浅水分蘖、中后期逐渐加深水层、采收期深浅结合、湿润越冬”的原则。春季定植返青后保持水位3㎝~5㎝,分蘖前期水位逐渐加深至10㎝~12㎝;秋季定植后保持水位10㎝~15㎝,后水位逐渐降至5㎝~10㎝。植株封行后及时搁田,高温时期及孕茭期保持水位15㎝~20㎝。夏茭孕茭采收期水深为20㎝~30㎝,秋茭采收期水深为10㎝~20㎝,越冬期以田不干裂为宜。雨天注意排水,不淹没茭白眼为宜。如遇0℃以下低温,立即灌深水10㎝~15㎝。雨天注意排水,不淹没茭白眼为宜。5.6其他管理5.6.1耘田除草宜在定植成活后开始耘田除草,以后间隔8天~10天再进行一次,至封行为止。5.6.2剥除老叶7月中旬~8月上旬,宜从叶鞘基部剥除老黄叶,共1次~2次,要求不损伤植株。对剥除的老黄叶宜踩入泥中。5.6.3去杂去劣12月底以前,应将田间不符合品种特征的植株、雄茭株和灰茭株连同其地下根状茎一并挖除。5.6.4割残株宜在12月份茭白地上部枯死后割除残株,割口与泥面齐平。6病虫害防治6.1主要病虫害6.1.1主要病害有锈病、胡麻叶斑病、纹枯病等。6.1.2主要虫害有长绿飞虱、二化螟等。6.2防治原则DB33/T914—20144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6.3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宜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3年轮作。合理密植、及时疏苗、科学灌溉和施肥。及时中耕除草、清除残株枯叶。6.4物理防治虫害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为主的害虫,每2hm2~3hm2范围内设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6.5生物防治在二化螟成虫发生期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每亩(667m2)放置2个~3个诱捕器。每隔15天~20天更换一个诱芯。茭白田养鸭可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在移栽后一个月放鸭,每667m2放养(鸭龄20天左右)12羽~15羽。在孕茭率50%以上时不宜放鸭。6.6化学农药防治6.6.1化学农药使用原则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8321和NY/T1276的规定。6.6.2化学农药防治方法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对症用药,遵守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改进施药技术,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任何一种化学农药在一个栽培季节内使用不超过二次。主要病虫害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参见本标准附录C。7采收7.1采收标准宜为孕茭部位明显膨大,叶鞘一侧露出肉质茎0.5㎝~1.5㎝宽的缝隙。7.2秋茭宜2天~3天采收一次。7.3夏茭宜1天~2天采收一次。8分级包装8.1分级茭白按照NY/T1834的规定进行分级。8.2包装包装容器(框、箱、袋)应清洁、牢固、透气、无毒、无污染、无异味。塑料薄膜袋质量应符合GB/T9687的规定。内包装采用茭白专用保鲜袋,厚度为0.03mm~0.05mm。外包装采用纸箱,质量符合GB/T6543的规定。包装箱或袋上应有明显标识,并符合NY/T1655的规定。每个包装单位净含量应根据销售和运输情况而定,不宜超过40kg。DB33/T914—201459贮藏保鲜贮藏温度为0℃~2℃,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85%~95%。贮藏期间应定期抽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及时通风换气。贮藏期不宜超过3个月。10产品质量产品等级指标参照NY/T835的规定执行。产品卫生指标应符合GB2763和NY/T835等相关标准的规定。11山地栽培技术山地茭白栽培技术见本标准附录D。12大棚栽培技术大棚茭白栽培技术见本标准附录E。13双季、单季茭白栽培模式图双季、单季茭白栽培模式图见本标准附录F。DB33/T914—20146AA附录A(资料性附录)茭白优良品种简介A.1单季茭白A.1.1美人茭缙云县地方品种。株高275㎝~285cm,叶片长175㎝~180㎝,宽3.7㎝~4.3㎝。秋茭9月中下旬采收。肉质茎竹笋形,表皮光滑白嫩。肉质茎长15㎝~25㎝,宽3.2㎝~4.0㎝,单茭重100g~120g,每亩(667m2)产1500kg左右。A.1.2金茭1号金华市农科院与磐安县农业局选育。肉质茎长条形,表皮光滑,肉质白嫩。秋茭9月中下旬采收。肉质茎长20.2㎝~22.8㎝,宽3.1㎝~3.8㎝,单茭重110g~135g。每亩(667m2)产1200㎏~1400㎏。A.2双季茭白A.2.1梭子茭(纡子茭)杭州市余杭郊区地方品种。秋茭株高200㎝~230㎝,叶片长130㎝~150㎝,宽3.5㎝~4.5㎝,叶鞘长50㎝~60㎝。肉质茎形状较短而粗,形似梭子,茭肉光滑洁白。肉质茎长15㎝~20㎝,宽3.8㎝~4.3㎝,单茭重70g~100g,每亩(667m2)产壳茭3000㎏左右。A.2.2浙茭2号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选育。秋茭株高230㎝~245㎝,叶片长165㎝~175㎝,宽3.8㎝~4.4㎝,叶鞘长55㎝~60㎝。肉质茎竹笋形,表皮白,上部略皱,质地较致密。肉质茎长25㎝~27㎝,宽3.8㎝~4.2㎝,单茭重100g~120g。每亩(667m2)产秋茭1250㎏~1500㎏,夏茭1500㎏左右。A.2.3河姆渡双季茭白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与余姚市河姆渡镇农技站选育。秋茭株高258cm左右。茭肉洁白,节间短,上部弯曲不明显。茭肉长22㎝~23㎝,宽3.5㎝~4.0㎝,单茭重70g~80g左右,秋茭8月底~9月底采收,每亩(667m2)产壳茭1500㎏左右。夏茭株高225㎝左右,茭肉长18㎝左右,单茭重60g~70g,5月上旬始收,每亩(667m2)产壳茭1500㎏~2500㎏。A.2.4黄岩茭白台州市黄岩区蔬菜办公室选育。株高160㎝。肉质茎纺锤形,上端较尖,表皮浅黄白色,表皮光滑。质地较致密。肉质茎长21.5㎝~22.8㎝,宽2.7㎝~3.3㎝,单茭重61g~75g。每亩(667m2)产夏茭1250㎏~1500㎏,秋茭1000㎏。A.2.5龙茭2号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与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秋茭平均壳茭重141.7g,净茭重89.1g~101.2g。茭肉长21.3㎝~22.6㎝,宽4.37㎝~3.87㎝。秋茭10月底开始采收,11月底12月初采收结束,每667m2产壳茭1500kg左右。夏茭平均壳茭重151.9g,净茭重105.3g~113.3g。夏茭茭肉长17.8㎝~20.9㎝,宽4.47㎝~4.04㎝。夏茭每亩(667m2)产壳茭3000㎏左右。DB33/T914—20147BB附录B(规范性附录)茭白良种繁育技术B.1良种繁育程序与选择方法B.1.1原原种B.1.1.1繁育地点应在专用原原种圃内繁育原原种。B.1.1.2种墩来源应为从原原种圃内选留的种墩。B.1.1.3选择方法B.1.1.3.1宜在秋茭成熟期选择种墩,每品种每年选择350墩以上(可定植667㎡以上面积),并分别标记编号。对于双季茭白,应将中选种墩挖取一半用于翌年定植,另一半用于夏茭生长观察。B.1.1.3.2翌年春季,应将来自于同一种墩的各个小茭墩定植于同一行内,形成株行。各株行编号应与B.1.1.3.1的中选种墩编号相同。
本文标题:DB33T 914-2014 茭白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66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