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燃学生学习激情
龙源期刊网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燃学生学习激情作者:邵黎钠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61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真实、有效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创造真实的活动情境,首先,活动材料的选择必需真实,任何人为编造的、虚假的学习材料都将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香烟壳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9厘米,把10包这样的香烟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纸?这一材料的选择来自学生身边真实的事与物,学生纷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利用手中的烟壳,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计算不同摆法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得出最后结论。又如:在教学完平行四边形面积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家有一张平行四边形的茶几,不小心被打碎了,妈妈知道这张桌子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请小明配玻璃,问:该配怎样的玻璃?教师本想让学生在配玻璃中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但生活中有谁会仅仅根据底、高来配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呢?现实生活中又有谁会选平行四边形茶几呢?正因为这是一编造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不是发自学生内心,不是由内驱力所支持的,学生在这样枯燥无味的机械训练中逐渐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当我们选择了一个真实的活动材料,要创设活动情境就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创设一个变教材上“静止状态”的学习材料为“动态生成”的学习材料的活动情境。教师必须寻找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在活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有一内容:二步计算应用题。教材上是这样呈现:例1:学校买3个喷水壶一共用了4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喷水壶要多少元?例2:学校买3个喷水壶一共用了45元。照这样计算,75元可以买多少个喷水壶?教材中提供的两道纯文字叙述的例题,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看,都是学生面临的缺乏背景的数学问题,单调、抽象。如果遵循教材的安排,学生也能掌握归一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方法。但在这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学习情感投入的都将淡无痕迹。这种缺乏能动性的学习活动是纯粹的数学活动。为了能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对教材的呈现顺序作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为学生创设了更有利于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买酸奶问题。课一开始,出示了两种不同牌子的酸龙源期刊网奶的总价与数量,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由于这个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此当学生一看到提供的画面时,马上主动地投入到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学习活动中去,并主动地发表了自己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突破原有的旧模式的处理,还原了应用题的本来面貌。另外,学生通过亲历“归一应用题”的形成过程,体会其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从而充分感到发现、探索、交流、合作等诸多成功的乐趣。2、创设一个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从事相关任务的活动情境新课程指出:将学生置于一个解决总是的故事和事件是设计和开发开放性任务的最简单的方法,而且在教学中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思維的方法。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首先,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唤醒对人民币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项活动:活动一:找人民币。例如:找5角、找1元等,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活动二:向老师购物。老师手中有一块橡皮,正好一元钱,你可以怎么买?在这次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了元与角的进率关系。活动三:向学生购物。组长负责拿东西叫卖,组员拿手中的钱去购买。在这次情境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更清晰的认识人民币,掌握元与角的进率关系。活动四:逛一元商店。在一元商店里,有的东西价值是超过一元,有些东西的价值却不值一元,让学生在一元商店自由选择商品购物。这一情境的创设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关注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在上述活动情境中,学生对人民币认识在层层的加深,能够从简单的认识人民币的各种币值,到利用人民币,用多种付费方式,灵活的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学生的兴趣得到了重视,能力得到了提高。3、创设一个“实验类”的活动情境对数学中一些结论或一些学生容易疏忽的知识,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让其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思考,会取得常态下难以得到的效果,因此,这类活动情景的创设值得注意,它更具有真实的意义。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面积》。在教学本内容时,我是这样来创设“实验类”的活动情境的。首先通过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来唤起学生对转化这种思维方法的回忆,然后质疑:三角形的面积你会求吗?能不能也通过某种途径来找出三角形的面积计龙源期刊网算公式?学生利用教师为他们提供的素材(一对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一对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一对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积极的探索,在亲自动手、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密切联系,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公式的推导完全是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得出,因此,它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又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归总应用题》。在教学本内容时,教师又可这样来创设“实验类”的活动情境。课始,老师拿出两只相同的盆(一盆装有水,另一盆为空盆)和两只勺子(一大一小),然后,教师用大勺从一盆舀水至另一盆,师生共数6勺,质疑,如果用小勺将水从一盆舀至另一盆,又需几勺,如果将勺子换得更小呢?水不变,勺子的大小和舀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初看这一环节的设计,好像与本课内容毫不相干,但细品,我们的归总应用题不就是总数不变,份数与每份数的变化吗?
本文标题: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燃学生学习激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67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