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纠正GDP崇拜-防控债务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充分显示高层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视。专家认为,须警惕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债务膨胀。防控债务风险须多管齐下,就其根本而言,纠正以GDP增速为导向的政绩观是关键。防控地方债风险成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工作会议将地方债务风险的控制和化解作为明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凸显了高层对地方债务问题的重视,希望理顺地方债务,予以规范发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说。上一轮审计结果显示,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此后进行的抽查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比2010年增长了12.94%。今年8月审计署开始新一轮全面审计摸底,目前尚未公布数据。但种种迹象显示,部分地区债务增长较快,并积累了一定的债务风险。“地方债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对其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风险须保持警惕,尤其要防止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地方债务的迅速膨胀,引发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宏观调控讲究前瞻性,着力防范和化解其中蕴含的可能风险,十分必要。”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不正确政绩导向助长地方债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们对软约束实体的看法,主要聚焦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所谓软约束就是借了钱没想还,或者说借钱是我的事,还钱是后面人的事。专家认为,除了财税体制本身需要加以改革,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助长了地方债务风险。GDP崇拜及其考核方法刺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大量的投资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筹措资金,这可谓地方债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源。“地方债的积累,与过去的政绩导向有很大关系。通过大举借债搞项目,提升政绩,但对以后怎么还债考虑不多,风险约束比较小。”宗良说。白景明认为,下一步城镇化背景下,政绩导向如果不加以改变,地方债务如果进一步扩张,风险会越来越大。对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会议同时提出,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纠正GDP崇拜从根上防控债务风险宗良认为,会议提出“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举债程序”、“加强教育与考核”等措施,从机制上约束地方政府盲目融资的冲动。通过把债务筹集与相关人员责任有机联系,可摆脱以往借完债就走人,有人借、无人还的困境,从源头上遏制地方政府筹集债务的冲动,减轻债务的快速增长。“通过控制债务这种倒逼机制来约束为追求发展不计成本的GDP导向,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债务管理,使城镇化有序推进,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而不是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白景明说。地方债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效应,其中之一是与银行的关联,地方债出现风险将会极大地波及银行业。对此,银监会明确表示,2014年银行业将进一步健全对地方政府贷款的风险识别、评级与管理机制,确保平台贷款余额不增,结构优化,还款来源落实。破解地方债务风险,除了改革财税体制之外,必须真正扭转政绩考核模式,消除地方政府的GDP崇拜,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并通过政绩考核的指挥棒确保其实现。实现不带“后遗症”的发展速度,离不开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中组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不能只把GDP和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正是对GDP崇拜的有效纠正,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冲动,从根上防控债务风险。(记者刘诗平李延霞)玻璃钢冷却塔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纠正GDP崇拜-防控债务风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1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