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1231-2010 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
ICS65.020.30B33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231—2010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2010-08-25发布2010-09-2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231—2010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本标准由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滁州市绿色食品办公室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勤、杨恩会、高照荣、王刚、薛中霞、汤继保。DB34/T1231—20101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中油菜的术语和定义、基地环境、生产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包装、组织管理、产业化经营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414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NY/T751绿色食品食用植物油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3.2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4基地环境DB34/T1231—201024.1环境条件4.1.1大气生产基地空气清新,方圆5km和上风向20km范围不得有污染源的企业,距医院和主要铁路、公路干线等有明显污染源地域1km以上,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GB3095-1996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4.1.2灌溉水灌溉水清洁,无污染,排灌便利。农田灌溉水质量符合NY/T391、GB5084标准要求。4.1.3土壤基地土壤肥沃,无污染,有机质含量1.2%以上,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GB15618二级标准要求。4.2边界和保护基地与外界设立明显的边际界限。界限可以是林带、河流、围墙等有形的物理障碍物形成的隔离带。基地及各生产单元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识牌美观、规范、牢固、标识内容齐全(至少应包括基地名称、范围、面积、创建单位、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等)。对基地地块进行统一编号,基地分布图、地块分布图详细明了。4.3养殖场基地内畜禽养殖场粪水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4.4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基地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1万亩,规划合理,规模种植。基地路、桥、涵、站、闸设置合理,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田间路面整洁平坦,生态环境优良。5生产管理5.1品种选用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双低品种或组合,且通过安徽省审定或国家审定,适宜所在生态区域种植。良种普及率100%。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NY414规定。5.2种子处理5.2.1晒种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d~2d,不要在水泥地面晒种。5.2.2选种用盐水浸种,清除上浮的瘪粒和菌核,下沉饱满的种子用清水冲洗,晒干后播种。DB34/T1231—201035.3轮作和整地5.3.1轮作旱地2年~3年轮作一次。5.3.2整地5.3.2.1耕翻整地根据油菜移栽期或直播期适时耕翻,精细整地。做到土粒细碎,均匀疏松,开沟做畦,“三沟”配套。5.3.2.2旋耕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适时机械旋耕(整地质量同耕翻)。5.4播种5.4.1播种期适宜播种期根据当地种植制度确定,一般育苗移栽9月10日~9月25日,直播9月30日~10月15日。5.4.2播种量育苗移栽0.4kg/667㎡~0.5kg/667㎡,人工直播0.15kg/667㎡~0.25kg/667㎡,机直播0.2kg/667㎡~0.3kg/667㎡。5.4.3育苗移栽5.4.3.1苗床选择苗床应选择在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两年内未种过油菜的田块。苗床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6~1:8。5.4.3.2整地/施肥苗床土粒细碎,畦面平整。施足基肥,开好边沟和畦沟。5.4.3.3播种分畦定量播种,播后用细土盖籽,厚度不超过0.5cm。5.4.3.4苗床管理齐苗后及时间苗,第一片真叶时第一次间苗,做到苗不挤苗;第二片至第三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做到苗不搭苗;4~5叶定苗,苗距8cm~10cm。间苗时应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去密留匀。播种后干旱应及时抗旱,雨水多时应排涝防渍。注意病虫害防治。5.4.3.5移栽DB34/T1231—2010410月中、下旬,苗龄30d~35d时移栽。密度8000株/667㎡。采取开沟或打穴移栽,大小苗分开栽,不栽隔夜苗。做到苗直、根正,边栽边浇定根水。5.4.4直播采用开沟点播、打穴点播、机械条播,播后用细土或草木灰盖籽,间苗与育苗类同,留苗1.5万株/667㎡。5.5施肥5.5.1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氮肥分批施入,基、苗、苔肥比例5:3:2。增施硼肥。磷、钾、硼肥一次性做基肥。有机肥或农家肥必须经过腐熟、高温堆制等无害化处理方可使用。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规定。5.5.2施肥方法基肥:在整地或播种时施用,每667㎡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500kg,尿素5kg,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各15%)30kg~40kg,硼砂0.5kg。追肥:在油菜移栽活棵后20d(直播油菜5~6叶)进行追施苗肥,每667㎡施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1000kg,尿素10kg。在油菜抽苔前进行追施苔肥,宜早不宜迟,每667㎡用腐熟人畜粪尿500kg,尿素7.5kg。5.6田间管理5.6.1中耕松土油菜移栽返青后(直播油菜定苗后),进行一次浅中耕;越冬前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壅根防冻。5.6.2抗旱、防渍天气干旱及时抗旱,雨天及时清沟降渍。5.7病虫草害防治5.7.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针对当地近年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和防治重点对象,在优先采取农业措施综合防治基础上,鼓励采用诱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无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测报,对于防治对象达到防治标准的田块,适时应用符合标准要求的药剂品种和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生产允许的范围之内。移栽、直播田除草遵循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综合防除杂草的原则,以人工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可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必须使用除草剂化除时,要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除草剂品种和除草方法。5.7.2农药选择和使用选择农药,应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农药,油菜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允许使用农药及方法详见附录B。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油菜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收获期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采收间隔期要求。DB34/T1231—201056收获、运输、储藏全田有2/3的角果呈黄绿色,主轴中部角果呈枇杷黄色,籽粒呈固有颜色时收获为宜。晴天早、晚收获最好,割后4d~5d脱粒。机收按机械收获标准进行。脱粒后及时晾晒,防止霉变降低品质。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储藏应分品种单存,贮存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鼠害、毒害和虫害的库房中,不应与其它物品混存。检验合格的油菜籽按NY/T658进行包装,贮存和运输应符合NY/T1056标准。7组织管理7.1组织机构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基地建设办公室,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基地管理办法、生产操作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基地建立县(市、区)、乡(镇)、村、户生产管理机构,基地各有关生产单元(乡、镇、村)有明确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办法,县、乡、村层层签定责任书。7.2管理制度7.2.1文档管理基地办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并将种植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农户档案齐全、规范,内容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附录C)农户田间生产记录填写规范、真实,内容应包括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及来源、种植面积、播种或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7.2.2投入品管理制定专门的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公告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有效地从源头控制投入品的使用,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逐步开展对基地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基地专门出台政策,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7.2.3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监管队伍,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6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等实行监督检查或抽查。7.3基地管理制定基地保护管理办法,内部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制度,保证未经认证的基地原料产品包装上不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制定使用“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字样的管理制度。DB34/T1231—20106基地建立检验检测体系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基地投入品、基地原料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验检测。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质量监督检测程序,建立追溯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大力推广油菜籽机收和秸秆机械还田及堆腐还田等适用新技术,减少污染,控制碳排放,确保农业环境清洁,良性循环。7.4信息平台建立基地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与中国绿色食品网()链接,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信息网上查询。7.5技术服务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小组,小组职责明确;建立县(市、区)、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人员确定,有效运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攻关和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绿色食品原料(油菜)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户,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8产业化经营8.1龙头企业制定鼓励龙头企业在原料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定收购合同,对接合同规范、真实并有效执行。龙头企业将基地原料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质量标准执行NY/T751。8.2经济效益基地油菜籽单产增加,销售价格增长,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民增收,对基地所在县域其它优势农业产业带动效果强,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DB34/T1231—20107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农业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和运转的准则A.1基地规模10万亩(含)以上。A.2组织管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以政府文件下发各乡(镇)。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实际有效运行并召开三次以上领导小组会议。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建设实施方案和基地管理办法,以政府文件下发各基地单元(乡、镇、村)。基地建设办公室配备三个以上专职人员,具体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县(市、区)财政投入基地的启动费20万元以上。A.3投入品管理基地投入品、基地原料产品和基地的检验检测,实际运行三次以上,记录齐全。基地办组织有关单位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三次以上(含),记录齐全。A.4监督管理创建单位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监管队伍,明确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监督检查或抽查责任,监督检查或抽查二次以上,记录齐全。乡(镇)、村建立监管队伍,加强对基地
本文标题:DB34T 1231-2010 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3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