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1955-2013 苦荞麦栽培技术规程
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955—2013苦荞麦栽培技术规程TheCultivationTechnicalRegulationsofFagopyrumTataricum(L.)Gaerth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955—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合肥市土肥站、六安市金安区农委、明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涛、孔令聪、李玮、冯骏、王丽、张继兵、李新耀、曹文晖。DB34/T1955—20131苦荞麦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苦荞麦栽培的有关术语和定义、生产技术、肥料使用、病虫防治以及收获贮藏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苦荞麦的种植区,灾后补、改种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3-2010粮食作物种子第3部分:荞麦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3.1苦荞麦Fagopyrumtataricum(L.)Gaerth亦称鞑靼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Gaerth),英文名(tartarybuckwheat),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粮药兼备的重要作物。44产地环境条件4.1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4.2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4.3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55产量5.1产量水平DB34/T1955—20132≥200kg/667m25.2产量结构株数:5万~7万/667m2;每株粒数180粒~300粒;千粒重17g~21g。6生产技术管理措施6.1品种选择应根椐当地的生态条件,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多抗的苦荞麦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3-2010的有关规定。6.2栽培技术6.2.1种子处理6.2.1.1晒种选择在播种前7d~10d的晴朗天气,将苦荞麦种子薄薄地摊在向阳干燥的地上或席子上,时间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气温较高时晒1d即可。晒种时要不断翻动,使种子晒匀,晒透。6.2.1.2选种采用风选、水选、筛选、粒选等方法,选用大而饱满的种子,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6.2.1.3温汤浸种用35℃~40℃温水浸10min~15min,捞出后摊在地上晾干。用下列微量元素溶液之一浸种:钼酸铵(0.005%)、高锰酸钾(0.1%)、硼砂(0.03%)、硫酸镁(0.05%)、溴化钾(3%),可促进荞麦幼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6.2.1.4药剂拌种在晒种和选种之后,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辛硫磷拌种,将种子拌匀后堆放3h~4h再摊开晾干,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6.2.2选茬整地6.2.2.1选茬荞麦忌连作。在轮作中选择前作为豆类、马铃薯;其次是玉米、小麦等茬口。6.2.2.2整地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如果时间允许,深耕最好在地中的杂草出土后进行。6.2.2.3“三沟”配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采用机械化开沟技术开好三沟。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深度分别达到20cm、25cm、35cm左右;田外大沟深60cm~80cm;畦沟间隔3m~4m。做到沟沟相通,横沟与田外沟渠相通。DB34/T1955—201336.2.3播种6.2.3.1播种期春荞播种期一般放在3月下旬至4月初,秋荞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6.2.3.2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荞麦播种量。在一般情况下,条播:苦荞1.5kg~2.5kg/667m2。在中等肥力土壤,条播种植适宜的留苗密度为5万~7万株/667m2。6.2.3.3播种方式6.2.3.3.1条播条播以2m~2.5m开厢,行距30cm~33cm。条播以南北向为好。6.2.3.3.2点播采取锄开穴、人工点籽,以2m~2.5m开厢,行距30cm~33cm,窝距15cm~18cm,每穴下种8粒~10粒种子,待出苗后留苗5株~7株。6.2.3.3.3开厢撒播厢宽2m~3m,厢沟深20cm,宽33cm,均匀播种,每667m2播饱满种子4kg.6.2.3.4播深播种深度以3cm~4cm为宜。6.2.4田间管理6.2.4.1苗期管理播种后要采取积极的保苗措施。播种时遇干旱要抗旱保苗。播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时,会造成地表板结,要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在低洼地和稻茬地荞麦播种前后应做好田间的开沟排水工作。6.2.4.2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一次中耕除草在幼苗高6cm~7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荞麦封垄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中耕深度3cm~5cm。6.2.4.3灌溉浇水荞麦开花灌浆期如遇干旱,应灌水满足荞麦的需水要求,以保证荞麦的高产。6.2.4.4花期管理在荞麦田养蜂,是提高荞麦结实率、株粒数,粒重及产量的重要增产措施,蜜蜂辅助授粉在荞麦盛花期进行。在没有放蜂条件的地方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人工辅助授粉可在盛花期上午9h~11h进行。DB34/T1955—20134方法是用一条较软的布,两端系上绳子,由2人各拉一端,让布在植株顶部拂过,轻轻晃动植株,或用竹竿,在荞麦植株上来回拂动,振动植株,辅助授粉,每隔2d~3d一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损坏花器,辅助授粉忌在露水大、雨天或清晨雄蕊未开放前或傍晚时进行。7施肥7.1肥料使用原则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规定,满足荞麦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密度、品种和当地气候特点科学掌握。7.2基肥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公斤,可配合施用无机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7.3追肥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定: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d~25d,封垄前追肥;苗情长势健壮的可不追或少追;弱苗应早追苗肥。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以5kg~8kg/667m2为宜。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此外,对中后期肥力不足或表现脱肥的,可配合施用1~2次叶面喷肥,一般每亩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均匀喷施。8病虫防治8.1防治措施8.1.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良种,种子处理,健身栽培,适时适量施用氮肥,加强合理的肥水管理,创造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农田环境,控制病虫害发生。8.1.2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害虫。8.1.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发挥其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8.1.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应按照“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T8321(所有部分)”进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8.2荞麦虫害8.2.1粘虫DB34/T1955—20135可根据测报情况,在田间采摘卵块,搜集烧埋枯心苗、枯黄叶。在幼虫发生密度大时,于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可将幼虫震落在容器或地下,集中消灭幼虫。8.2.2钩刺蛾利用幼虫假死性和趋光性,实行灯光诱捕和人工捕杀,可以减轻钩刺蛾的为害。8.3荞麦病害8.3.1轮纹病应综合采取以下防治措施:a)田间清洁;b)加强田间管理;c)温汤浸种;先在冷水中浸4h~5h,再在50℃温水中浸泡5min。d)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0.5%的波尔多液。8.3.2褐斑病应综合采取以下防治措施:a)清除田间病残植株;b)药剂拌种;用退菌特,按照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c)喷药防治,在田间发现病株时,用40%的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或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500倍~800倍液喷打植株。8.3.3立枯病应综合采取以下防治措施:a)深耕与轮作相结合;b)药剂拌种,50%多菌灵粉剂250g拌种50kg;c)喷药防治,发病时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1000倍液。8.3.4霜霉病应综合采取以下防治措施:a)清理田间病残体;b)轮作倒茬;c)药剂防治,70%的敌克松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5%。发病初期用800倍~1000倍液的瑞毒霉,后期用75%的百菌清700倍~800倍液。9收获一般植株70%以上籽粒呈现本品种成熟色泽为成熟期。荞麦收获宜在早晨进行,割下的植株应就近码放,脱粒前后尽可能减少倒运次数,晴天脱粒后,籽粒应晾晒3~5个太阳日,充分干燥后贮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4T 1955-2013 苦荞麦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3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