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完整版)内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1内科护理学重点整理第六章:血液系统1.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P312(1)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急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原因:慢性失血);(2)临床表现:①最常见最早出现是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最突出是皮肤黏膜苍白;②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晕厥;③呼吸系统:呼吸加快,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咳痰;④心血管: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⑤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胃肠胀气、腹泻便秘、舌炎和口腔黏膜炎;⑥泌尿生殖:夜尿增多;(缺铁性贫血五个特殊方面:贫血伴随①反甲②吞咽困难③异食癖④蓝色巩膜⑤智障)2.ITP的发病机制P338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中非常重要。这些抗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导致出血的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促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导致血小板数目减少,此外还可以引起血小板的功能异常,并可通过损害毛细血管内皮致通透性增加而引发出血。在肝、脾、骨髓等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中,以脾脏最为重要。3.急慢性白血病的根本区别P353:细胞的分化程度。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的阶段,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为主;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较晚,骨髓与外周血中多为较成熟的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4.再障的临床表现、如何与白血病鉴别、治疗措施P323(1)临床表现: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多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根据患者病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重型再障SAA非重型再障NSAA起病与进展起病急,进展快起病缓,进展慢首发症状感染、出血贫血为主,偶有出血感染的表现严重程度重轻持续高热突出而明显,难以有效控制少见且易于控制败血症常见,主要死因之一少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黏膜上呼吸道、口腔牙龈主要致病菌G-杆菌、金葡菌、真菌G+杆菌出血的表现严重程度重,不易控制轻,易控制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黏膜外多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而致死以皮肤、黏膜为主,少有内脏出血贫血表现重,症状明显,易发生心衰轻,少有心衰发生病程与预后病程短,预后差,多于1年内死亡病程长,预后较好,少数死亡(2)与白血病鉴别:(辅导书整理)急性白血病重型再障临床症状与体征两者都有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无2(3)治疗措施P326支持治疗:①保护措施: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危险因素、心理护理;对症治疗:控制感染、控制出血、纠正贫血、护肝治疗;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治疗:①免疫抑制剂(虫子学说):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用于重型;②促进骨髓造血:雄激素(常用药,非重型)、造血生长因子(重型);③造血干细胞移植(种子学说):用于重型。5.鞘内注射化疗药病人的体位:头低抱膝侧卧位,拔针后去枕平卧4~6小时P3596.慢淋及慢粒的主要治疗要点P362、P364:慢粒的治疗:羟基脲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慢淋的治疗:常用的药物为佛达拉滨和苯丁酸氮芥7淋巴瘤的确诊依据:淋巴结活检P3678.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P378①最常见:感染;②出血;③最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看上课重点)1.甲亢的定义、临床表现、饮食护理P393(1)定义: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素(TH)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2)临床表现:①甲状腺毒症:高代谢综合征,疲乏无力、怕热多汗、多食善饥、消瘦;烦躁不安、胸闷心悸、气短、周期性瘫痪;②甲状腺肿:弥漫性、对称性,质外周血象多有白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大量幼稚细胞,伴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目减少多有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或消失,无幼稚细胞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幼稚细胞数>30%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细胞明显减少,无巨核细胞和幼稚细胞急性白血病重型再障贫血类型正常细胞性正常细胞性RBC↓↓WBC↑↓PLT↓↓血片原幼细胞>30%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减少骨髓红系↓↓骨髓粒系↓↓骨髓巨核↓↓↓,很难找到骨髓增生多↑各系增生不良原幼红细胞占非红系>30%<30%3软无压痛,肿大程度与甲亢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③眼征:突眼最具特异性,单纯型突眼者瞬目减少、炯炯发亮、睑裂增宽;浸润性突眼者眼球显著突出,突眼度超过18mm;④胫前粘液性水肿是特征性表现。(3)浸润性突眼的体位是高枕卧位。(4)饮食护理:监测体重,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限高纤维,合理用药。(5)Graves病(GD):又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肾上腺皮质疾病P404(1)Cushing综合征定义: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疾病的总称。影像学检查首选CT。(2)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的方法:模仿激素分泌周期在清晨睡醒时服全日量的2/3,下午4时服剩下的1/3。3.糖尿病P4131型(胰岛素依赖)2型发病原因免疫与遗传遗传(更明显)与生活方式发病年龄青少年中老年发病方式急缓慢或无症状体重情况多偏瘦多偏胖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相对缺乏酮症酸中毒容易发生不易发生一般治疗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1)2型糖尿病的节约基因学说:人在食物不足的环境中,可节省能量以适应恶劣环境。当食物充足时,“节约基因”可使人肥胖,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诱发因素之一。(2)临床表现:①三高一低: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②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微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因,包括肾、视网膜、周围神经、足部的病变。(3)实验室检查:①尿糖阳性;②诊断金标准:血糖升高;③空腹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4)诊断要点:①空腹血糖:FPG3.9~6.0mmol/L正常;6.1~6.9mmol/L过高;≥7.0mmol/L考虑为糖尿病;②餐后血糖(OGTT中2h血糖):2hPG≤7.7mmol/L正常;7.8~11.0mmol/L糖耐量减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③诊断标准:①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②FPG≥7.0mmol/L;或③2hPG≥11.1mmol/L。(5)治疗要点:①饮食疗法是基础;②运动疗法:1型餐后运动,2型空腹运动;③药物疗法。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适用范围2型适用范围1型促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峰值提前。①磺胺类:适用于经饮食适应征糖尿病伴急慢性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急性感染4疗法不能降血糖者,餐前吃;②D860、优降糖、达美康胰岛素增敏①双胍类:适用于经饮食疗法无效的2型伴肥胖者,餐后吃;②短效用于餐后血糖高者;中效用于早晨空腹血糖高者;长效用于模拟胰岛素每天基础分泌制剂类型①超短效;②短效:普通胰岛素RI;③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④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葡萄糖吸收,使血糖峰值推后。①拜糖平: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明显高者,餐中吃(第一口饭后吃);②也可用于减肥注意事项①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宜选用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上部及外侧,脐周,大腿前部及外侧、臀大肌、腹部等远离关节、血管、神经的部位;②注射后皮下停留6秒以上,以保证注射剂量准确;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长期注射同一部位可能导致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局部硬结;③同一区域注射,必须与上一次注射部位相距2cm以上,重复注射同一区域应间隔8周以上;④需低温保存,5℃左右(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①补液:是抢救DKA的首要、极其关键的措施。由于初治期血糖浓度很高,不能给葡萄糖,通常先用生理盐水,快速升高血压,抗休克;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短效胰岛素,同时调节胰岛素的剂量(先NS后GS)②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每公斤体重0.1U的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以达到血糖快速稳定下降,而又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疗效。(常用NS+胰岛素+氯化钾)③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根据血钾尿钾决定补钾的时机、量及速度。④防治诱因和处理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心力衰竭、肾衰竭、脑水肿、急性胃扩张。(7)饮食护理:轻体力每天20kcal/kg,中体力每天30kcal/kg,重体力每天40kcal/kg。第八章:风湿性疾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P450(1)全身:长期中低热,疲乏、乏力、体重减轻;(2)皮肤黏膜:皮损80%,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40%,鼻梁和双颧颊部多见,部分病人有大疱、光过敏、口腔溃疡、脱发、雷诺现象;(3)骨关节和肌肉:关节痛85%,指腕膝多见,不对称、间歇性,X片多正常,肌痛;(4)肾:肾损害多见(几乎所有病人),早期无症状,晚期尿毒症是常见死因;(5)心血管:心血管表现30%,心包炎最常见,可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心肌炎10%;周围血管病变10%;(6)肺与胸膜:狼疮性肺炎10%,胸膜炎35%;(7)神经系统:神经损伤20%;严重头痛可以使SLE的首发症状;5(8)消化系统:30%,急腹症如胰腺炎、肠穿孔、肠梗阻等往往是首发SLE发作的信号;(9)血液系统:慢性贫血60%;(10)眼:15%有眼底变化,严重者数日内致盲。2.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主要特征P455关节表现:对称性破坏性多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如腕、近端指间、掌指、跖趾关节,表现为晨僵、关节痛、梭状指、关节畸形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是特异性皮肤表现,出现类风湿关节提示RA病情活动,还有类风湿血管炎。第九章:传染病1.传染病的预防P467管理传染源①对病人应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②对接触者采取的措施叫检疫③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到早期发现④对动物传染源予以隔离、治疗或杀灭切断传播途径着重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消灭苍蝇、蟑螂、老鼠(三管一灭:管食、管便、管水源;灭苍蝇、蟑螂、老鼠)保护易感人群①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改善居住条件、协调人际关系、保持心情愉快②增强特异性免疫力③药物预防2.乙肝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实验室诊断依据、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看书吧~~P487】临床表现: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较慢,常常不伴有发热。分为以下三期。1、黄疸前期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肝区痛等症状。2、黄疸期自觉症状可略有好转。巩膜、皮肤出现黄染。肝脏可肿大,有充实感,伴有压痛、叩击痛。部分病例伴有脾脏肿大。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部分病例转变为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1、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迁延6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疲乏、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病情迁延反复可达数年。愈后较好,少数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2、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厌食、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及乏力、萎靡、失眠、肝区痛等神经症状明显,肝脏肿大。可伴有肝掌、蜘蛛痔、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肝功能持续异常特别是血浆蛋白的改变。传播途径:体液跟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病重者需要做好生活护理营养失调:低于生理需要。合理安排饮食,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肝炎急性期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流质;黄疸消退期,逐渐增加饮食,少吃多餐;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应限制蛋白的摄入量;各型肝炎不宜长时间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尤其是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以防诱发糖尿病及脂肪肝;观察胃肠道症状。潜在并发症:6①出血:PLA<50*109/L时,减少活动;PLA<20*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②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宣教;发热时,卧床休息和多喝水,必要时对症处理;对症处理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停药;脱发时做好心理护理;肝功能损害时
本文标题:(完整版)内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0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