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讲述邓小平的事迹组长:宋胜利小平事迹邓小平原名“邓先圣”,是四川广安人(今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在1904年8月22日出生。5岁入学,学名为“邓希贤”。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1年留勤工俭学时年初到苏联学习。法国勤工俭学时的邓小平战时的小平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8月7日在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年底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战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邓小平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1938年)与刘伯承在解放战争中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邓小平和刘伯承等飞回太行山前线机场合影(1945)邓小平会见军事调处执行小组成员(1946年)邓小平等山西辽县峪镇八路军总部合影(1940年春)建国前后1949年9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此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开国大典1949.10.1建国后的职务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领导了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和经济恢复,不久就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1956)当选为政协主席的邓小平(1978年3月)三起三落•1966年3月至4月,在西北地区视察工作。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失去一切职务。•1969年10月,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在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1970年,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1971年9月13日,林彪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乘飞机外逃叛国,途经蒙古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1972年8月3日,致信毛泽东,希望再为党和国家多做几年工作。毛泽东批示肯定了邓小平的历史功绩。•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2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74年4月,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会上系统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论断。•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1月至10月,在党的会议上,在关于军队、铁路、钢铁、国防工业、科教、农业等方面的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表讲话,提出各方面都要整顿,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强调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整顿取得明显成效。5月,应邀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年底,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再度受到错误批判。文革中的小平与家人•1976年4月,北京发生悼念周恩来总理、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被撤销一切职务。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意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4月10日,致信中共中央,提出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共中央批转此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5月24日,同中央两位有关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的最根本的东西。8月至9月,多次召开座谈会,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领导和推动科技和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北戴河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1984年在建国35周年盛典上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主任。•在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根据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右1)与陈景润握手(1978.4)他设计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提出,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不断开拓新局面。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85年6月)•推动农村改革,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兴办经济特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政策主张邓小平与宋任穷等谈改革开放(1984年)邓小平1980年7月在四川农村视察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邓小平会见玛格丽特·撒切尔(1984.12.19)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指出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参观深圳先科激光公司(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参观顺德一家企业(1992年春)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三岁。伟人逝世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邓小平一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6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