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研究》课题阶段总结(第二阶段)娄丈子总校董来一、课题的提出:目前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是研究城镇中学的多,研究农村中学的少,这种现状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提高语文成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学学生也是不公平,这不利教育公平的实施,要想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成绩。纵观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成绩低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开展探究性阅读模式研究,这是一个有实用性、针对性又富有挑战性、前瞻性的课题。从2014年1月课题立项,把我校七——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研究,现已按期完成了课题实验方案中所规定的第一阶段研究任务,形成了初期研究成果,现做以汇报。二、本阶段完成的主要内容:制定课题计划,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搜集资料,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确定试验的年级和班级,确立实验的相关年级和班级的目标要求,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好实验计划。在课题研究的教学思想下,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始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三、完成情况:(一)通过教师的培训学习和远程网络学习,提高了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教科研工作的能力。(二)精心研究,改革教学方式,探究语文探究性教学规律,初见成效。1.文本式探究(1)探究美点(微观、宏观)[例1]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其中的“红”字有什么意味呢?A隐含着季节色彩的变化,给人以明快的感觉,B也暗含了春天百花争艳之美,C尤其表现了作者由冬入春时身心的舒展和在明媚春天里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例2]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看似文字平易,文意了然,一般并不会引起阅读主体更多的注意,然而这看似一览无余的背后却有着值得“探究”一番的意味。就实际情形而言,是“我”乘船离去,应是“我离老屋愈远了,我渐渐远离了故乡的山水”才对。但为什么这么说呢?主客倒置,突出了“我”的一种隔膜、一种无奈与一种失落。[例3]《曹刿论战》是一篇典型的叙述文。这篇文言文的情节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文章的情节进行探究:倒叙能达到什么艺术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采用倒叙手法,倒叙能否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探究空白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一方面,因为文本自身存在着创作中的空白;另一方面,因为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例4]“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假如绿友常春藤确有灵性,充满智慧,或许还读了《囚绿记》这篇美文,又假如陆蠡真的与这位绿友见了面,此时此刻,还可能发生怎样故事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续写一个结尾,怎么样?[例5]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名篇《幽径悲剧》,描写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留下许许多多催人深思的空白点,为探究阅读提供了平台。A面对悲剧的制造者(愚氓),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B面对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季羡林爷爷,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C假如悲剧的制造者(愚氓)看了《幽径悲剧》一文后,他会有怎样的想法呢?(3)探究瑕疵[例6]在整体感知《最后一课》后,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课文中说,“个个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既然谁都不去注意,那么是谁看见了这些小虫子?是否前后矛盾了呢?[例7]《童年的朋友》“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这一语段中“虽然黑黑的”后面的逗号是否多余?2.迁移式探究(1)探究内容相同的主题,相似的内容,相关的事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而文本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样,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与相关材料,从整体上对文本和材料进行类比探究,归纳它们在主题、中心等方面的相同点、不同点或矛盾点。[例8]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却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他”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是否还有别的用意?请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陆蠡的简介(略)进行探究。(2)探究形式内容的探究固然重要,但对形式(结构)的探究也不可忽视,因为一个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的佳作,倘若没有好的形式来支撑,也只能是一名“游兵散将”,失去本该具有的价值。所以,探究文本的形式(结构)不可忽视。[例10]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师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顺势组织探究活动: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一段对“夏夜”[见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笔精华》第二则]的精彩描写,能否插入文中作为课文的一个段落?3.应用式探究阅读,离不开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而提取这些信息的目的之一就是应用。探究性阅读也是如此,利用文本提供的相关信息,去解决现实生活的一些具体问题,就成为阅读探究的必然趋势。[例11]在阅读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后,进行应用式探究:时下美女效应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许多人不惜花费巨资,忍受剧痛,开始整容手术,人造美女闪亮登场。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例12]2003年常州中考题《动物的奇特语言》中的两个应用式探究题。(1)指出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A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B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C《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满了中毒而死的鲨鱼。(2)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4.专题式探究教材中的文本,大都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价值,包容着科学、历史、地理、自然、艺术等诸多学科知识。因此,有些问题学生发现并提出后,不一定能从教材中直接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这一点,教师不必急切地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告诉学生,即便教师想告诉学生,仅凭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去实验,去为解决新问题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从而充分地释放出探究的潜能。[例13]通过对《狼》一文的学习,你对狼本性的了解后,对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学生大致想知道的有:狼还有哪些习性、狼的的传说、不同民族的对待狼的不同态度、狼的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把这些内容形成自己的一个探究课题,并将此作为一个中长期作业,在探究中学习。[例14]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后,组织一次“到民间采风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四、研究结论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探究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学习目标和文章体裁,设计学生探究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参与探究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水平,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在语文课堂开设开展语文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课题研究的开展达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探究性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的开展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加深了教师对中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认识,解决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问题。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的时间难把握,课堂难驾驭,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而且教师确定介入的时间比较困难。介入过早,探究不够充分,介入过迟,课堂效率太低。2、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花费的时间较多,教师往往不能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探究式教学是把传统的习题课和分组实验课挪用到探究活动上,学生由此获得的探究能力能否能应付传统的考试还难以确定,因为现有的考试制度下,都离不开考查知识和技能,目前很难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生生间汇报交流不全面、不充分。个别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对于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而是等着听教师讲解;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往往不能激起其他同学思考;学生不善于听其他同学的汇报,他们大多仍继续关注自已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教师开始解释他们才开始集中注意力。4、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课堂上自主探究过程属于开放性教学,45分钟的课堂怎样合理分层?教师怎样处理来自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做好反馈?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才能真正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使自主探究不流于形式,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5、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探究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合作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6、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值得去深入探讨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这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六、今后的研究设想1、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想境界应是活、美、实。所谓活,就是教师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灵活,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灵感、激情、想象力,这是体现语文探究性学习区别于其它学科探究性的特点之一。所谓美,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美文,在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板书美、课件美、意境美、生活美、人生美等等美的境界中,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高雅的情操,所谓实,就是课上得实在实用。我们上课不是演戏,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语文课上得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应放在教师是否在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上。语文探究性学习追求活,追求美,其最终目标还是实。语文探究性学习只有建立在教学生学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探究,才算真正地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1)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探
本文标题: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95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