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篇一《论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导入;主体参与;人本观念;良好习惯前言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初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2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身边某同学因学校及师生资助终返校读书一例,引入《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内容。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导入《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学习;由减免农业税、加强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导入《全面建设,实现小康》、《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等;由2009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代表们深入走访,集中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反映人民心声,导入《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内容的学习,以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三、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到的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诸如消费纠纷、维权方式等。同学们放弃往日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也就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四、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讲,“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的判断准则,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规范自身言行,并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阐释各种社会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一定会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篇二《剖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摘要: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提倡,发起,试验和推广实施的。本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教学目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师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对人才选拔标准过于单一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以及诸多问题,旨在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词:教育改革,应试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资源据报载2005年,国务院温家宝前去看望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这位老人衷恳地说出了他对我国教育前景的担忧:“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就是这一点。”而且对我国教育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就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钱学森大师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这不仅是大师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担忧,更是对中华民族前途未来的担忧。每每读到此处,不禁为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而倍受感动。笔者根据自身近几年的中学从教经历中切身感受到造成我国目前这种教学模式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的匮乏,最大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依然盛行着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严重的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若不及时改革,仅凭改革高考等其他教育政策,中国的教育永远都无法取得实质性成功,是培养不出世界级的人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个学校把应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狠抓学生成绩每年,同一地区的学校都会根据每个学校学生的成绩排出学校名次,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乐于将学校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好坏的唯一标准,所以紧接着就将各个学校分类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有的甚至被列为劣等中学,给学校进行所谓的分类直接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招生规模以及校风。如今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对凡在每次考试中,考得好的学校的教师,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和奖励。试问这种狠抓成绩,不顾学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这种应试教育会成功吗?最后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也将会是:只会考试,而不会生活的人。二、现行评价体系不健全,人才选拔标准单一化现行评价体系只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成绩,而却忽视,甚至无视在某一方面有特长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优等生;而那些擅长于音乐,美术,体育,舞蹈的但文化成绩一般的特长生,老师却将他们视为“一般生”或是“差生”。这样的评价标准不能挖掘和培养特长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反而会让特长生为了考虑升学问题而被迫放弃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因为各种升学考试,为了应付考试,学校录用及评价学生都是以文化课成绩作为标准的。现行的学校教育根本不能依据学生的特长及爱好去因材施教,而一味的为了应付考试去教学生。中考,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根本没有考虑给学生教的这些知识是否是实用的,是否跟生活实践相关联,只是一味的教学生以后根本用不到的东西,想法设法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拿地理这个学科举个例子,学生在刚接触到地理时,首先会学到地图,我觉得地图只要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将来出去旅游能看懂当地地图就行,可如今看看地理课上给学生讲地图却是地形图,学生学完地理后或许这一辈子都不再接触地形图,除非他以后的专业是有关地形测绘的。而有关将在
本文标题: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04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