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说木叶》优秀课件ppt
林庚(1910—2006)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享年97岁。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研究家。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论点“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出版过《问路集》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唐诗综论》等。他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葛晓音林庚诗文集林庚和季羡林金钱渲染着人为的乐园,而生命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气象。识词释义1.词语认读袅袅()照浦()褒()奖灼灼()亭皋()寒砧()涔()阳万应锭()言筌()窸窣()迢()远庾()信橘徕()冉冉()陆厥()柳恽()桅()杆潜力()niǎopǔzhuócénxīsūláijuétiáorǎndìnggāoyùnzhēnwéiquánbāoyǔqián2.词语理解袅袅——皎皎——灼灼——寒砧——迢远——亭皋——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形容烟气缭绕上升;形容声音延长不绝)洁白明亮的样子。明亮鲜艳的样子。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遥远。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萧萧——窸窣——歧路——冉冉——缠绵——翩翩——绵密——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岔路。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飞舞的样子。柔和紧密的样子。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象。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其关键在于“木”字。第4段,“木”的第一特征: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第5段,木有第一特征的原因(有暗示性)第6段,“木”第二特征:暗示微黄与干燥,有清秋的气息第7段,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1、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全文)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2、阅读1-3段,思考: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细读、思考)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2、诗歌中有用“树”,有用“叶”“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3、其中关键在于“木”字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筛选信息)3、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暗示性“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筛选词语)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饱满)(空阔)树木满树的叶子浓阴水分很充足浓绿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秋天微黄干燥木叶的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微黄干燥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场合:秋天叶落情感: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总结:树(叶)——繁茂的枝叶密密层层浓阴饱满无飘零之意落叶——繁密湿润飘零之意木叶——落叶的因素木质的树干微黄干燥空阔疏朗落木——无“绵密”之意空阔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7、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性很强的学术论文。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得到启示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四、课堂训练与检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怀人思乡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离别之情思念之苦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酒•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寒雨连江夜入吴骤雨初歇夜来风雨声渭城朝雨浥轻红雨随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叶上初阳千宿雨山色空濛雨亦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齐天街小雨润如酥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一个是忧愁的当堂训练与检测2、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离别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怨恨之情思念之情脱俗之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圣洁坚贞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试分析诗人写柳的用意。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当堂训练与检测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用春日之柳的繁茂衬秋日之柳的枯凋。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五、课堂小结:1、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2、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3、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燕、柳、梅、杜鹃等。4、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本文标题:《说木叶》优秀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07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