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水中生活的动物说课稿
说课稿水中生活的动物范聪聪送表矿区初中水中生活的动物(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001年12月第1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接下来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初中生物新课程内容体系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精选和串联了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中的十大核心主题,每一核心主题之下又设立若干二级主题。本节课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核心主题中的二级主题“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特点这一目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二)教学目标根据生物新课程的贯彻理念、教材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⑵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⑶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⑷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2、能力目标⑴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提高,并学会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个变量的有序观察方法。⑵通过对“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用实验去验证,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水生动物,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平等对待小动物的情感态度;引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四)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2.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二、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为突破口,用启发、演示、举例和学生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使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环境,树立主人翁意识。(二)说学法八年级学生在第四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所以本课简化了鱼的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内容,着重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要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预热阶段;第二,探究阶段;第三,拓展延伸阶段。(一)预热阶段,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1.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动物名称。比一比哪小组列出的动物名称最多(注意区分生活环境)。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列举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请同学们区分哪些是水中游的、哪些是地上跑的、哪些是天上飞的。进一步由鱼、虾、蟹、蚌、螺、鳄、鲸等等好多种动物可以生活在水中,引入课题——水中生活的动物。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明确学习内容。2、主动参与提到水中生活的动物,最熟悉的是——鱼。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做板图: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结合学生的板图(鱼),引导学生分析所展示鱼的特征。学生进行分析、列述。如: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阻力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具鳍,用于游泳设计意图:通过亲自绘画,认识鱼的一般特征,有利于自主学习,锻炼表现能力。3、临景入兴,设立疑问观察实物——活鲫鱼,思考,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水中呢?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意图:互动合作,对整体初步认识。(二)探究阶段,主要以三个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参与其中。1、观察与思考“鱼的外形及鱼在游泳时各种鳍的动作”观察实物——活鲫鱼,结合课本图示,分组认识鱼的外部形态,进一步讨论区分鱼鳍位置和数量。,小组代表修补板图——突出尾鳍、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的位置。另外老师进一步介绍鱼体的头、胸、腹划分。在这个“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进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①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的方法进行观察;(2)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判断观察结果并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培养观察能力、锻炼推理思维能力。2、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鱼在游泳时各种鳍往往同时运动,因此,仅靠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很难分辨,所以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引入模拟实验,即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作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做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随即请同学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思路后,制定具体的计划,向教师领取需要的材料用具,并实施模拟实验计划,动手操作,最后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探究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设计意图:锻炼交流参与、推理思维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学习科学研究新方法。3、观察与思考“鱼的呼吸”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鳃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器官,我采用了视频教学,把整个探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观看,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鳃的结构特点。设计意图: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三)课堂延伸阶段,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1、其他水生动物由于地处农村条件有限,这的孩子们根本没有机会去水族馆或海洋馆,因此对其他水生动物了解的很少,这个环节我仍然采用视频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通过视觉更好的认识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2、水域环境的保护展示课下调查结果,思考怎样改变现状,保护水域环境。有的同学就说到:“小时候,我家门前就有条河,河里不仅有鱼,还有蝌蚪、螃蟹等等,那里就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而现在,所谓的河变成了小水潭,又脏又臭,更别提有什么生物了。”设计意图: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结合实际发散思维,拓展导学。(四)教师小结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是水生动物的乐园,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存着感恩之心接受大自然的赐予,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本文标题:水中生活的动物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0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