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循环系统
circulatorysystem循环系统•(一)心血管系统•心脏血液流动的泵•动脉输送、分配血液•毛细血管物质交换•静脉输送血液回流到心脏(二)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管盲管,收集组织液•淋巴管输送淋巴液•淋巴导管将淋巴液导入静脉,包括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1.熟悉血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2.掌握大动脉、中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联系。3.掌握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联系。4.熟悉静脉的结构特点。5.掌握心脏壁结构。6.熟悉心瓣膜与心脏传导系统。目的要求一、血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循环系统管壁由内到外依次分为三层:•内膜•中膜•外膜(一)内膜(tunicaintima)1.内皮(endothelium)衬贴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光镜下–细胞长轴与血流方向一致–核居中、淡染、核仁大而明显–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板上•电镜下–游离面有少量突起、细胞表面附有30~60nm的细胞衣–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胞质富含•吞饮小泡(plasmalemmalvesicle),直径60~70nm,为细胞内的运输工具•W-P小体(Weibel-Paladebody),内皮细胞特有,合成和储存与凝血有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2.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layer)•位于内皮和内弹性膜之间•薄层结缔组织•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时有少量纵行平滑肌3.内弹性膜(internalelasticmembrane)•弹性蛋白构成的膜状结构•膜上有许多小孔•内膜和中膜的分界(二)中膜(tunicamedia)•各级血管壁成分不一•中膜没有成纤维细胞•血管内平滑肌具有产生纤维和基质的功能•平滑肌与内皮细胞形成肌内皮连接•(三)外膜(tunicaadventit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成纤维细胞。•管径大于2mm以上的血管,中膜和外膜内有营养血管。•有的动脉中膜与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二、动脉(artery)根据动脉管径的粗细、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一)大动脉(largeartery):又称弹性动脉功能:缓冲心脏收缩压力,维持动脉血流的连续性。结构特点:1.内膜:内皮下层厚,有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与中膜无明显分界。2.中膜:很厚,主要由40~70层有孔弹性膜构成。3.外膜:较薄,外弹性膜不明显。内膜外膜中膜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髂总动脉。(二)中动脉(medium-sizedartery)又称肌性动脉功能:平滑肌的舒缩调节管径大小,调节分配进入各器官血流量。结构特点:1.内膜:较薄,明显的内弹性膜2.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纤维组成3.外膜:明显的外弹性膜内膜中膜外膜内弹性膜back(一)大动脉1.内膜;2.中膜;3.外膜(二)中动脉1.内膜;2.中膜;3.外膜;4.内弹性膜;5.外弹性膜(三)小动脉(smallartery):属肌性动脉功能: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调节血压管径:0.3~1mm。结构特点:1.内膜: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2.中膜:有数层平滑肌3.外膜:一般无外弹性膜1-小动脉;2-小静脉(四)微动脉(arteriole)管径:0.3mm以下。结构特点:1.无内弹性膜2.中膜:有1~2层平滑肌。3.外膜较薄。功能:同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微动脉返回根据管径大小也分为几级。中静脉、小静脉与相应的动脉伴行。与伴行动脉比较,结构特点:1、腔大,壁薄,管腔不规则。2、平滑肌和弹性组织较少,结缔组织较多,弹性小。3、中膜薄,外膜厚。4、常有瓣膜。静脉瓣三、静脉的结构特点功能:血液回流到心脏的通道,回流动力来自管道内的压力差。大动脉中动脉1.小动脉;2.小静脉;3.微动脉;4.微静脉;5.毛细血管back一般结构:1.平均直径6~8um,血窦可达40um。2.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3.基膜外有薄层结缔组织。4.基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有扁平有突起的周细胞(pericyte)。四、毛细血管(capillary)毛细血管功能:执行血液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2.分类(1)连续毛细血管(2)有孔毛细血管(3)血窦(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capillary)分布:中枢神经系统、肺、胸腺、肌组织、结缔组织。结构特点:1.有一层连续的内皮及基膜。2.内皮间有紧密连接。3.内皮胞质含许多吞饮小泡。紧密连接功能:参与屏障性结构的组成。(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capillary)分布:胃肠粘膜、肾血管球、内分泌腺。结构特点:1.内皮胞质有窗孔。2.有连续的基膜。功能:易化了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的交换。(3)血窦(sinusoid)分布:肝、脾、骨髓、某些内分泌腺。结构特点:1.腔大,不规则。2.内皮间隙宽,内皮有小孔。3.基膜不连续或无。功能:易化了大分子物质或血细胞出入血液。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概念:指从微动脉经过毛细血管网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六.心脏(一)心壁的结构1.心内膜2.心肌膜3.心外膜分三层1231.心内膜(endocardium)内皮1.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薄层细密结缔组织: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蒲肯野纤维蒲肯野纤维(又称束细胞)心内膜下层内皮下层2.心肌膜(myocardium)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分泌心房钠尿肽(排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最厚,由心肌构成(内纵、中环、外斜);心骨骼:房室口、肺动脉口、主动脉口的周围,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在上,不相连续。3.心外膜(epicardium)为浆膜:(疏松结缔组织+间皮)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构成心包脏层构成心包脏层心外膜4.心瓣膜(cardiacvalve)表面:内皮。中间: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功能:阻止血液倒流。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心腔内突起形成的结构。异常:心瓣膜病。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1.组成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位心内膜下层,传导冲动。(二)心脏的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功能:发生冲动,传导冲动,引起心脏节律收缩。(1)起搏细胞:(2)移行细胞:(3)蒲肯野纤维2.细胞类型比心肌纤维粗、短,肌原纤维少,着色浅。起搏冲动。将冲动传给心房肌纤维及蒲肯野纤维。心脏的传导系统又称束细胞填空题1、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三类即,和。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2、中动脉管壁含丰富的,固也称。平滑肌肌性动脉3、大动脉管壁含丰富的和,固也称。有孔弹性膜弹性纤维弹性动脉4、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有三种,即,和。起搏细胞移行细胞蒲肯野纤维选择题单选题1、静脉与伴行动脉相比,其结构特点是A、腔大壁薄,平滑肌较多B、腔大壁薄,结缔组织多C、腔大壁厚,结缔组织多D、腔小壁厚,结缔组织多E、腔小壁厚,平滑肌较多2、心脏壁的分层是A、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B、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瓣膜C、内皮、内皮下层、内膜下层D、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E、以上均不是多选题1、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1)肌组织(2)肺(3)神经组织(4)结缔组织2、血窦分布于(1)肝(2)肾(3)肾上腺(4)肺3、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1)肾血管球(2)胃肠粘膜(3)肝(4)心肌1、心脏壁的组织结构怎样?2、大、中、小动脉如何区别?其功能如何?3、电镜下毛细血管分哪几型?其特征如何?最新进展人造血管—血管重建术,应用于动脉瘤、动脉栓塞、动脉狭窄、门脉高压人工血管转流。•尼龙、涤纶、塔氟纶和天然桑蚕丝(易形成血栓、再狭窄)•丝素蛋白•血管模具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1)游离面光滑,便于血液流动。有内皮突起和质膜小泡,便于吸收营养。2)W-P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W-P小体内储存有vWF(vonWillebrandtfactor)。vWF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可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相结合,使血小板积聚在伤口表面,达到止血作用。vWF缺乏或分子结构异常—血管性血友病合成抗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和抗凝。3)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例如NO,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还能降解5-HT、组胺和NA。不止是被覆作用,还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大动脉弹性膜扫描电镜图
本文标题: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循环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5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