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中职三校生语文基础模块上沁园春长沙课文知识点练习(附答案)
第1页共5页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译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C)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2.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C)A.百舸(gé)飞翔(xiáng)遒劲(qiú)咽(yè)B.橘子(jú)廖廓(liáo)漫江(màn)急燥(zào)C.携手(xié)静寂(jì)遏制(è)苍茫(máng)D.峥嵘(zēng)沁园春(qìn)砥柱(dǐ)姓曾(zēng)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A.挥斥(奔放)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僧侣)激扬(激浊扬清)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D.击(击打)水峥嵘(不平凡)岁月稠(多)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B这里用来表达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表程度,极)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5.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C)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C)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D)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8、文学常识填空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因为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到宋代,也有把词叫做“乐府”的,如《东坡乐府集》。第2页共5页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写的词体格式的标目。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格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按字数分为词分小令(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二、文本阅读分层训练(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漫江”的意思是:满江。“霜天”即:秋天。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看。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答:山、林、江、舸、鹰、鱼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答:万类霜天竞自由(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怅”的原意是失意、恼恨,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2.“沉浮”同升沉意思相近,这里指盛哀。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万户侯”本义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2.“粪土”的意思是视……为粪土,用法是名词的意动用法。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答: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四)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中流”的意思是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遏”的意思是阻止。2.“记”字领起的下文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C)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2.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C)A.使动用法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做该句主语3.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D)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4.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5.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话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面对绚第3页共5页丽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7.“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竞”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8.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恰”,该字主要统领了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几句,这几句从精神风貌、活动、志趣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同学少年,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9.有人说,《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10.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5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1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都分为上下阕”错)(5分)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1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B)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13.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A)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15.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B]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第4页共5页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C.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D.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6、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立、看、怅、问。17、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18、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19、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20、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
本文标题:中职三校生语文基础模块上沁园春长沙课文知识点练习(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15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