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仪式的影响一.仪式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维克多.特纳1.维克多.特纳仪式理论综述维克多特纳认为一个完整的仪式过程,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原初的社会结构经过仪式化的过程,变迁为一种全新的结构。这个影响是通过仪式中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阈限阶段来完成的。特纳分析仪式过程有三阶段:结构阶段——反结构阶段——(再)结构阶段,阈限就是仪式过程三阶段中的“反结构”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仪式中的象征符号发挥作用的阶段。特纳的推论是“对于个人和群体来说,社会生活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其中涉及高位与低位、交融与结构、同质与异质、平等与不平等的承接过程。从较低的地位到较高的地位所经过的通道,是`无地位'的边缘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对立体相互组建,而月还彼此依靠。”`,下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对立体是互为依存、不可或缺的,只是通过仪式中阐限阶段的交融,来重新强化和构建社会差异化结构。例如千禧年宗教运动,它虽然产生于有结构的社会,但与部落仪式的一些闽限属性有相似之处一致性、平等性、匿名性、无财产、性节制、模糊性别差异、谦卑恭顺、无私欲、对先知或领袖绝对服从、中止亲属权利和义务、对疼痛和苦难完全接受等等。另外,在当代西方社会,交融的价值还显著体现在“垮掉的一代”、“嬉皮士”上,他们穿着怪诞、习惯四处游荡、喜欢乡村风味的音乐、随意接手体力劳动、轻视社会义务,还把性行为看作即时交融的形态之一。总之,交融与结构之间存在多种意义上的对立,交融是关于“现在”的,结构则根植于过去且通过语言、法律、习俗延伸到未来。2.阖限的定义(1)处于社会结构的断裂之处(2)处于社会结构的边缘之处(3)处于社会结构的底层之处3.阂限的特征:(1)无匿名性没有性行为、没有名字的现象是闽限阶段所特有的,男性和女性都被打扮成一个样子,同享一个称呼。(2)顺服和沉默所有存在于结构化社会秩序中的区分类别和群体的特征,在此都化为一致匝服和沉默,受礼者必须对权威表示顺服,顺从地“接受”各种考验和羞辱也意味着“接受”所属群体的知识与智慧(3)性节制性关系的重新获得常常是回归社会的仪式性标志,特别在前工业社会,性节制具有更深一步的宗教力量,因为亲属关系或由亲属关系的称谓来定义的关系是结构中两级的消失上。二.仪式使得社会群体得到巩固——涂尔干1.涂尔干仪式理论综述涂尔干理论认为仪式是社会群体定期用来巩固自己的手段。在仪式当中,因为集体、情绪、气氛等种种因素共同构造出道德和社会集体感。仪式是正式的行为,通常以习俗为基础,具有一个已定的模式或脚本。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按照涂尔干的说法,“仪式首先是社会群体定期重新巩固自身的手段”。仪式必须保证信仰不能从记忆中抹去,必须使集体意识最本质的要素得到复苏。通过举行仪式,群体可以周期性地更新其自身的和统一体的情感;与此同时,个体的社会本性也得到了增强。那些被一个有共同的信仰联合在一起的个体,在共同的仪式活动中意识到他们在道德上的一致性。仪式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力量,是把人们结合在社会体系之中的社会意义的象征性表现。这个过程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每种仪式都具有文化濡化的作用(2)仪式可以强化参与者信仰(3)仪式对参与者而言能够起到一种心理调适的作用(4)仪式中可以增强参与者直接的认同感例如宗教对于仪式的使用,涂尔干认为宗教的观念诞生于集体欢腾的时刻。在这种集体欢腾的场景中,通过举行特定的仪式,个人感受到了超出个体的集体情感,而且,这种集体情感强烈奔放,使得个人能够完全脱离自我。正是通过仪式和集体的欢腾,使人感受到了社会力,人们的社会情感被唤起,从而使得社会群体得到巩固。2.仪式的类型涂尔干将仪式分为积极膜拜、消极膜拜和镶解仪式等3种。在他看来,这3种仪式都是为了处理神圣和凡俗之间的张力关系的手段。消极膜拜是与禁止性行为相关,而积极膜拜则是通过一套规定的仪轨来增加与神圣性之间积极的关系。不管是积极膜拜还是消极膜拜,涂尔干都指明了仪式在表达情感,塑造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使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马林诺夫斯基1.马林诺夫斯基仪式理论综述马林诺夫斯基是功能派代表人物,在神话和仪式的关系问题上,大体与“神话一仪式”学派保持一致,认为神话是观念的,仪式则是实践的,二者并存。但马氏独辟蹊径,将文化现象,包括巫术、神话、仪式等,与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关系这一“功能”直接相连。这样,所有那些神秘的、不可见的、超自然的、经验的、制度性的文化现象的表述、表示、表演,都显得更具有直接的、根本的和功利性的理由。他曾直截了当地宣称:从根本上说,所有的巫术和仪式等,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原始社会的知识系统与低级的文化相适应,它通过“象征的力量”和“引导的思维”来表现知识系统。象征主义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基本类型,被用来作为交流的媒体和传统的陈述,以满足人类进一步思考的需要。它之所以表现出一种“需要”,首先是由于人类表述的工具和象征功能之间的关系。在马林诺夫斯基看来,原始社会的象征主义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交流。象征主义的功能必须建立在物质工具媒介(isntrumenaltmeans)之上。这种原始文化的“物化”倾向一方面满足了功能主义对“科学品质”的限定和分析上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功能主义在诊解仪式的时候,尽可能地把文化与自然“互文”化。很清楚,仪式对于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而言,它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交流。遵循这个原则,它展示了以下三种功能和三种表述范畴:(1).展演功能(exhibitions)—表述范畴:展示什么(Whatisshown)(2).行为功能(actions)—表述范畴:做什么(Whatisdone)(3).指示功能(instructions)—表述范畴:说了什么(whatissaid)四.影响个人身份的形成——霍布斯鲍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明》一书的开篇,就明确指出,“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声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这些“被发明的传统”意味着一整套通常由已被公开或私下接受的规则所控制的实践活动,具有一种仪式或象征特征,试图通过重复来灌输一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而且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他认为,发明传统本质上是一种形式化和仪式化的过程,其特点是与过去相关联,即是只是通过不断重复。他还认识到,仪式活动对个人身份的形成起到的作用,“公民身份仍与象征和半仪式的活动(例如选举)相关联,在人们意识到公民身份的绝大多数场合中,许多象征和仪式活动从历史上看都是新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发明的,如旗帜、画像、仪式和音乐。”霍布斯鲍姆认为,仪式与民族身份认同有关。他以美国为例做了说明:“一旦脱离联邦因素已被消除之后,美国的基本政治问题就是如何同化人种各异的大众,他们并非一出生就是美国人,而都是移民……美国人不得不被创造出来。一方面,移民们被鼓励照原样接受那些纪念国家历史的仪式,如美国革命和他的奠基人们(7月4日)以及新教徒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感恩节),因为现在这些仪式已成为节日和公共、私人庆祝活动的时刻。反过来,‘国家’也将移民的集体仪式——圣帕特里克节、后来的哥伦比亚纪念日——吸纳入美国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教育体系也被转变成为政治社会化的机构,这是通过美国国旗崇拜之类的工具实现的,这种崇拜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美国学校的一项日常仪式。在仪式和环境的关系上,他与特纳观点相近,“表面上看是同一个礼仪,其意义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既取决于表演的性质,也取决于礼仪所处的背景。”五.使得行为神圣化——格尔茨克利福德·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一书中,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对仪式做了讨论。他认为,仪式就是“使行为神圣化”。他说,正是在某种仪式形式中——即使这个形式几乎不过是背诵神话、请教神谕或者是装饰坟墓——宗教符号在人们中引发的情绪和动机,与它们为人们形成的有关存在的秩序的一般概念相遇并互相加强。在仪式中,生存世界与想象世界借助一套单一的符号体系混合起来,变成相同的世界,从而在人的真实感中制造出独特的转化。他指出,任何宗教仪式,都要涉及生活准则及世界观的融合,它们形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识,我们可以称这种完全公开的仪式为“文化表演”。格尔茨强调仪式的互动功能,认为仪式不仅是意义模式,也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他的另一本著作《尼加拉:十九世纪巴里剧场国家》对仪式和国家的形成做了深刻分析,他把巴里国家描述成为一个“剧场国家”:国王和王公们乃是主持人,祭祀乃是导演,而农民则是支持表演的演员、跑龙套者和观众。王室庆典主义是王室政治的驱动力;公共仪式并不是巩固国家的谋术,而正是国家本身,甚至在其终命运降临之际,它也仍然是拌演公众仪式的策略。王室生活对仪式主义不遗余力的追求不仅仅是政治秩序的遮羞布,而是它的实质。仪式,在格尔茨看来,是可供解读的文本;所有的政治,都是象征行为。六.形成群体团结和团结成员身份——科林斯受涂尔干和欧文·戈夫曼的启发和影响,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科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对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了系统阐述。他认为,在微观过程中,互动仪式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是一切社会学研究的基点。科林斯指出,一切互动都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而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由情景所构成的,因此,“互动仪式和互动仪式链理论首先是关于情景的理论”。在这本,书中,科林斯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互动仪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他提出,仪式是一种相互专注的情感和关注机制,它形成一种瞬间共有的实在,因而会形成群体团结和团体成员身份的符号。
本文标题:仪式的影响个人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4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