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森林与河流(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到中年再也没有了不谙世事....孩子们的快乐感和刚走向社会时踌躇满志昂扬的心。B.乡下的夜晚,万籁俱寂....,偶尔的狗叫更衬托出夜晚的寂静。C.大城市森严壁垒....的户籍制度,已被实践证明是阻碍生产要素和人才流动的人造壁垒。D.他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解析:“森严壁垒”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特色”可改为“突出……特色”。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项,结构混乱,最后一个分句偷换了主语,可删掉“使它”。答案:B3.下列诗句与“山当日午回峰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水腻山春节气柔B.海浸城根老树秋C.乌啄风筝碎珠玉D.草带泥痕过鹿群解析: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的要求: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当日午”对“带泥痕”。答案:D4.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2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解析:A项,“鄙人”,谦辞,旧时用于自称,此处不得体。“不胜感激之至”用语重复,删去“之至”。B项,“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不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D项,“高抬贵手”,这个成语是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不合语境。答案:C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已是夜深人静,月亮也爬上了中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来了,树木和山影在湖水中摇曳着,显得神秘而又朦胧。①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悬挂着②高高的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③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⑤湖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树木和山影⑥湖两岸的树木和山影倒映在湖水里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①④⑤解析:显然前两句看主语,“月亮也爬上了中天”,所以主语是月亮,然后“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悬挂着”“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两句的主语也是月亮。下一句,“树木和山影在湖水中摇曳着”主语是树木和山影,所以选⑥。答案:B二、阅读鉴赏(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3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足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A.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B.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C.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D.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解析:B项,根据第⑤段的表述可知,“清凉散”是“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的良药,不是“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答案:B7.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②~⑨段,第②段的第一句话、第④段的第一句话、第⑨段的最后两句话,这些都是作者对于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态度,对这些信息加以筛选整合,尽量用原文中的语言组织答案。参考答案: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8.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本题关键要审清题目的要求,“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5术与人生的心情”,实质就是围绕“山水自然与艺术、人生”的关系理解这两则材料。参考答案:(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落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三、语言运用(11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出四个关键词。(5分)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段陈述的对象,根据文段的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森林与河流(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6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