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分层作业16辛弃疾词三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00362088】A.旌.旗(jīng)恫.吓(dòng)楔.子(xiē)锲.而不舍(qiè)B.慨.然(kǎi)栈.道(jiàn)憧.憬(chōng)人影憧憧.(chuáng)C.肄.业(sì)嗫嚅.(rú)阑珊..(lánshān)相濡.以沫(rú)D.老妪.(yù)伛.偻(gōu)倦.怠(juàn)缠绵缱绻.(quǎn)A[B项,“栈”应读zhàn。C项,“肄”应读yì。D项,“伛”应读yǔ。]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B.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C.却将万字平戒策,换得东家种树书。D.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B[A项,风—凤。C项,戒—戎。D项,必—毕。]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星.如雨星:焰火蓦然..回首蓦然:无意中B.灯火阑珊..处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平戎.策戎: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C.壮岁..旌旗壮岁:少壮之时山深闻鹧鸪..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D.追念少年时事....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时政江晚正愁余..愁余:使我发愁C[A项,“蓦然”应为突然,猛然。B项,“戎”应为当时的入侵者。D项,“少年时事”应为年轻时期的事情。]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们都在尽情地狂欢,陶2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他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B.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此句中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春风不染白髭须”,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却不能在春风中由白变黑。年老了,青壮时期一去不复返了,喟叹一生的宏愿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一个“染”字,运用拟人手法,使词人无比悲慨凄凉的沉痛心情和怨愤之情跃然纸上,让人心酸感叹。C.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刻、极端沉痛的境界。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喻指虽然收复中原困难重重,但爱国者绝不放弃追求,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爱国者的理想一定会实现。B[“染”运用的是移就手法,而非拟人。]5.下列各项是有关辛弃疾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00362089】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B.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C.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D.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所有作品均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D[“所有作品均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误,应该是“部分作品流露出”。]6.阅读所提供材料,结合你对辛弃疾的了解,参照示例,为辛弃疾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材料]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3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一代英才辛弃疾!(可以从辛弃疾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文学成就三方面概括。)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导学号:00362090】我们营造读书氛围,可以考虑从组织读书会开始。可以先在教师中组织读书会,①________。师生定期共读一本书,边读边讨论。不仅要读教科书,②________。一本一本地读,这样逐渐积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例如本题第一个空根据前文的句中的“首先”,所以第一处填“然后”相关的语句。【答案】①然后在学生中组织读书会②而且还要读教材以外的书(读文学、历史、军事、科幻等书籍皆可)③就会在学校里自然形成读书的氛围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送湖南部曲①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①部曲: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4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C.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D.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C[C项,是写自己,不是夸部曲。]9.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公后私的情怀。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导学号:00362091】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辛弃疾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伴: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意,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憾,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D[D项,“深以为憾”错。]11.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起句感叹离别无奈,似抒悲情。②“但使”三句一转,叹只要友情亲近会超越千里路遥,没有真情面对面也如间隔千山万水,情感洒脱。③下片情感旷达,言自己而5今归退田园,不用担心宦海风波,有归隐闲居的志趣追求。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B[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B项,“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错误,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13.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可抓住描写景物及人物的关键词,分析其表现手法,根据营造的景物氛围来体会其情感。这首词采用了以景写人、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心情和遭遇。由注释可知,此时的词人被罢官而闲居,“春无奈”“酒”“生涯”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生涯不顺,借酒浇愁的无奈,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描写春天的美好,是为了反衬自己内心的哀愁,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漫步宋词 课时分层作业16 辛弃疾词三首 粤教版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6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