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
1寒假训练10古代诗歌鉴赏一、(重庆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幽州夜饮[注][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开元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兵部尚书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任幽州都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描绘出正值深秋、风雨交加的幽州边城夜晚,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B.颔联用反问的手法,写出在高大厅堂里夜饮的作者不能忘记自己已是迟暮之年,表达了作者对年老体衰而仕途坎坷的伤感。C.颈联承接颔联,写作者年虽迟暮却仍有老骥伏枥之心,以矫健刚劲的舞剑之姿、慷慨激昂的胡笳之音表明不忘杀敌报国之志。D.诗歌语言遒健质朴,遣词用字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2.尾联措语婉曲,意在言外,请简要说明。(6分)二、(安徽安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临江仙陈克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①陈克:浙江临海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八年时间。②江城:指建康。③齑(jī)盐: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2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B.词的下片,“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C.“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面对金人入侵、国家危亡的愤慨之情,和矢志报国、恢复中原的忠贞之情。2.结尾两句“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三、(湖北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①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②,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①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太素,号兰谷。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作杂剧16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②忘机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古代诗人认为鸥鹭才没有“机心”,愿与鸥鹭为友。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支曲子的一、二两句,对仗工丽。作者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色渲染景物,色彩明艳,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B.“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秋江浩淼,江面上白鹭沙鸥自在飞翔,点面结合,动静相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鸥鹭秋江图。C.作者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其中的“傲”字表明了作者鄙弃官场,淡泊宁静的高洁志趣。D.这首小令辞藻华丽,风格雄浑豪放,鲜明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生活理想。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3一、(山东泰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题京口多景楼刘过[注]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却多愁。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北府只今唯有酒,中原在望莫登楼。西风战舰成何事,只送年年使客舟。[注]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观”字统领全篇内容,下句“愁”字总摄全诗情感主旨。B.颔联使用对比手法怒斥苟安者的富贵偷生,抒发诗人的无比愤慨之情。C.颈联“莫”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时局借饮酒逃避现实,求得心灵解脱的无奈。D.本诗缘景生情,感事抒怀,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语意警策拔俗。2.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内容上有多处吻合,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6分)二、(云南沾益育能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自题①白居易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②。傍看③应寂寞,自觉甚逍遥。4徒对盈尊酒,兼无愁可销。[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所作。②趁朝:上朝,这里指到庭办公。③傍看:在别人看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老”字表明诗人做官时间很长,经受挫折之多,官场处事老道,心理已经成熟。B.颔联描写诗人在江州司马任上,一年四季文案不多,还可以不用到庭办公,生活自由。C.颈联通过“傍看”与“自觉”对比,突出了诗人不觉寂寞,自觉逍遥自在的生活情趣。D.尾联表明,诗人本欲用酒来排解心中忧愁,却恍然发现,喝酒反而加重空虚寂寥之感。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福建上杭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白帝①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②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③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白帝:即白帝城。②归马:从事耕种的马。③诛求:强制征收、剥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颔联对仗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2.诗歌的第三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5四、(云南会泽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送江水曹[注]还远馆谢朓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注]水曹:官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2.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五、(湖北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残月疏桐、夜深人静,开篇营造了凄清的气氛,为“幽人”的出现做了铺垫。6B.“谁见”两句以反问作了否定:“幽人”的徘徊和“孤鸿”的飘飞,无人可见。C.“幽人”与“孤鸿”,其类虽异,其心则同:满腹幽恨,无人理解。D.这首词上阕言“幽人”,下阙言“孤鸿”,说鸿即是说人,语带双关,极为高妙。2.简要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的意蕴。(6分)六、(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和无咎韵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字无咎)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七、(安徽蚌埠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7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B.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C.“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D.“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八、(山东梁山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注]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1.以下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是“夜雨”,而全诗无雨字,以雨打芭蕉叙出气候,雨点清晰而杂乱,与旅人的情绪自然和谐地共鸣起来,创造了无限凄凉的环境。B.此曲采用了侧面描写、叠词、用典等手法,尤其是叠字的运用,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三叹之感。C.秋雨之夜,作者窗前下棋,看着连绵不断的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点点秋雨唤起了作者无法断绝的缕缕愁苦,从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D.“落灯花,棋未收”与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意相同,都表达出了诗人的孤苦之情。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8寒假训练10古代诗歌鉴赏一、【答案】1.C2.表面上:感激朝廷将自己派往边城的恩遇。实际上:对朝廷满腹牢骚,是饱含痛苦怨愤的深沉感慨。【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颈联……以……慷慨激昂的胡笳之音表明不忘杀敌报国之志”错误,从诗中来看,“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前一句写矫健刚劲的舞剑之姿,但后一句说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 寒假训练10 古代诗歌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6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