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9古诗三首我会写jiùfùyùhúnjièjiù旧符欲魂借酒hémùxiōngdúyìjiā何牧兄独异佳我会认húnjiǔmùxiōng魂酒牧兄túsūbèi屠苏倍理解词语1.爆竹:用纸把火药卷起来,两头堵死,点着引火线后能爆裂发声的东西,多用于喜庆事。也叫炮仗或爆仗。2.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格,常在元日饮用。3.千门万户:指千家万户。4.纷纷:这里指雨持续不停地下着。5.断魂:这里指心情有些茫然,惆怅。6.茱萸: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等的统称。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意: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在守岁中,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用新的桃符换去旧的桃符。赏析:古诗前两句描绘了人们欢度春节时盛大的喜庆景象。爆竹声响,把迎春的气氛渲染得格外热烈、欢快,人读了这两句诗也如同置身于欢天喜地的现场。“总”和“换”字表达了除旧布新,时间前行不可逆转的规律。后两句诗写出了人们盼望新的一年会带来吉祥与好运的愿望。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意:清明时节细雨蒙蒙,路上行人心情不由得有些茫然、惆怅。请问附近哪里有酒馆?放牛的孩子用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赏析:清明时节民间习俗要为死去的亲人扫墓,祭奠亡魂。诗人远离故乡,又逢细雨绵绵,悲愁之情油然而生.“欲断魂”便是表现这种精神的神来之笔,与“雨纷纷”相呼应。通过牧童俏皮的一指,抹去了诗人心头的阴云。一个“借问”,一个“遥指”,话语不多,动作不多,却写得很有韵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意:“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逢重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我”想远方的兄弟们此时一定在登高远望,他们身上都插戴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赏析:前两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孤独寂寞的情怀。后两句是说诗人远在异乡,不能和兄弟们在一起登高、饮酒,遗憾之余,深感寂寞,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都是借节日当天所见的景象,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之处:《清明》表达的是清明时节旅途中的人遇到连绵阴雨时惆怅、茫然的愁苦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了诗人怀乡思亲的感情。难点突破课后总结1.《元日》通过对春节风俗及人们欢庆春节的盛大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欢度佳节、期盼新年吉祥好运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2.《清明》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诗人所见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清明时节因远离了家乡而怀念已故亲人的惆怅、凄凉之情。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用“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了自己怀乡思亲的感情。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8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