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莫高窟教案设计 苏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18.莫高窟【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课内容极具鉴赏价值,它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拥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作者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确立了文章的脉络框架。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大体概况,第一句话总领全文。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分别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阁,其中第三自然段的首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过渡句,简洁自然。第三部分为最后一自然段,它是一个总结句,总结全文,肯定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赞扬了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全文脉络清晰,多样的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张力,凝练的四字词语,铸就了文章的语言特色,这也是学生掌握文章写作特色的一个有效方法。【学情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是影响深远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纪,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扩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文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欣赏美文、美图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同时,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对艺术珍品的认识能力也有待加强。【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整体性阅读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第一步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主要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时代背景,弄清文章结构,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等;第二步精读部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语言优美之处、情感丰富之处、内涵深厚之处,细致地揣摩体会;第三步回归整体:引导学生跳出文本,领会写法。《莫高窟》一课,第一步:在学习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及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不难发现课文是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这就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是对莫高窟的总的评价。总结了全文。学生明确课文是按着“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之后,再问学生:“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了“彩塑、壁画、藏经洞”。这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第二步: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段落,体会特点,学习写法,品味语言的精美,感受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三步:总结写法,引导学生写导游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劳动人民的伟大。【教学难点】1.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通过示范教学“彩塑”的特点;迁移引法;指导学生自学“壁画”的特点。3.把握莫高窟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莫高窟的图片,视频资料,在感官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主题。学生:提前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图片,了解其相关方面的知识,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本课内容做铺垫。【课时安排】两课时。3【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揭题导入,引出莫高窟;初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学习课文1-3自然段;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回顾所学内容;扩展延伸写作方法并总结课文,升华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情景导入。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1.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交流:通过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同学各抒己见。1.先看一小段视频图片,然后大家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描述。2.设置悬念。4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检查自学效果。2.全文用怎样的结构介绍了莫高窟壁画的哪些特点?3.全文通过什么写作手法表现出莫高窟壁画的宏伟瑰丽、内容丰富?4.师生交流中:“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结合图片与生交流:体会壁画内容丰富多彩。问:同学们在脑海中都看到什么了?听到什么了?想象一下飞天仙女可能还有哪些姿势呢?5.打开书有感情地齐读本段。1.学生默写下列老师读的生字词:一尊尊敦煌记录刺绣神佛断崖绝壁帝国主义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腐败无能惟妙惟肖轻拨银弦2.学生讨论得出:总——分——总分写中运用了两个排比句表现壁画丰富多彩的内容。3.学生读下列句子进行思考。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满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里,学生也可以分组以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将课前搜集到的更多的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分享给大家。三、读中品味,学文悟情。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突出介绍了彩塑的什么特点?2.其实彩塑不止这几种:还有很多,不过高明的作者巧妙地写了所1.学生快速读完后:应该能找到:个性鲜明;神态各异。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所以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才令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学生重点理解词语:惟妙惟肖啧啧赞叹3.生: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1.每段小结并再读课文题目。2.播放视频创设情境。3.经过这样一算,抽象的数字就与文中的语言、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就使学生有了5有的彩塑:告诉我们其他的彩塑也如这几尊彩塑一样个性鲜明。看到这些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3.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师:你从哪儿觉得莫高窟的壁画宏伟?师:(赞赏地点头)你读课文读得真仔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算式题。师:请大家听好题目:我们的教室大约30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师:再听好:我们的教学楼底层共有6个教室,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那么多?师:哦,现在想说什么?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丽。生:我从“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觉得壁画宏伟,因为她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A生:是150多个教室那么大!B生:哇!(这时,学生的情绪普遍激动起来。学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纸笔计算的,有用手指在台上比划的,不一会儿,都说出了答案)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占地面积那么大。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生: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能造出这样宏伟的壁画,真是了不起!生:我真想亲自到莫高窟去看一看。生:(纷纷举手,一名学生站起有感情地读了一遍)更为真实深切的感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与“150多个教室”“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哪一个更易在学生心中引发共鸣呢?很显然是后者。由此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这已不是书本中的语言,而是学生由衷发出的感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语言的距离,真正地感觉出壁画的宏伟。有了深切的感受,再来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朗读中。4.语文课上做数学题,显示的是教者的机智与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把握,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理念和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牢牢抓住的还是语文教学的实质。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广辟蹊径,6一下,要让人听出宏伟。师:一齐来读!独具匠心,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实在,更精彩纷呈!四、作业布置。1.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课后查阅资料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吸引中外更多的游客来敦煌莫高窟游玩。2.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回到家里用导游的身份,把你心中的莫高窟,声情并茂的向父母解说,尽可能感染他们,打动他们!五、板书设计。彩塑精妙绝伦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艺术宝库藏经洞藏品丰富六、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这节课,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激发他们对莫高窟,壁画、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求真的探索精神。但由于有些学生对莫高窟壁画内容可解不深,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出现了内容单调的现象。另外,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该怎样朗读,朗读这一环节究竟该怎样穿插在课文中还需要好好去改进与摸索。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莫高窟教案设计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3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