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3
1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全仗”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香港岛C.澎湖列岛D.辽东半岛3.下列对右图人物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他是洪秀全B.起义的时间是1851年—1864年C.1856年,金田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而衰D.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4.下列事件发生在1861年的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B.天京陷落C.总理衙门的设立D.第二次鸦片战争5.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福州船政局④轮船招商局⑤开平矿务局⑥汉阳铁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②③⑤6.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数次代表清政府屈膝投降,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在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强道路,他应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奕䜣27.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8.《中国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B.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C.四者都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9.下列历史人物不是维新派的是A.谭嗣同B.李大钊C.梁启超D.严复10.下列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1.下列与右图人物的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A.提出三民主义B.创办黄埔军校C.领导南昌起义D.组建中国同盟会1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其中皖系军阀的代表人物是A.冯国璋B.曹锟C.张作霖D.段祺瑞13.“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里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4.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抗日战争15.右图所示是近代某一战争形势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B.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316.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1924~1927年▲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1937~1945年团结抗战,驱除倭寇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打倒军阀,打倒列强D.坚持和平,民主建国17.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国民革命失败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B.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C.工农运动发展D.国民党在各地进行“清共”18.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1927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反抗包括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北伐战争④战略大决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9.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字;它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建立;它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是A.南昌B.井冈山C.上海D.延安20.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A.发动武昌起义B.领导南昌起义C.发动秋收起义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一、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一桩桩侵华的罪行,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成为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1分)从1840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4请回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哪个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2.1860年10月,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请问是谁造成了这次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1分)3.谁在虎门销烟中显示了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1分)谁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1分)4.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说说你的感悟。(1分)二、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罗荣渠《现代化新论》5.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口号是什么?(1分)材料二6.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1分)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他,愿意接受新思想他,不愿做亡国之君他,积极支持变法5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7.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1分)“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8.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1分)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分)9.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不断探索,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材料正当山穷水尽之时,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时而生,继续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10.请写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1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什么革命的开端?(1分)11.在何地召开的哪次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分)它的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谁?(1分)1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1分)四、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6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13.诗中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并写出“远征”的起止时间。(1分)请回答“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1分)红军“远征”有何历史意义?(1分)材料二八十多年前,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党渡过了幼年时期,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附会议会址图)14.“这次会议”是指。(1分)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1分)15.你是如何理解长征精神的?(1分)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CBABA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7答案CDCAACDAB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一、(7分)1.《南京条约》(1分);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辛丑条约》(1分)2.英法联军或英法侵略者(1分)3.林则徐(1分);邓世昌(1分)4.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二、(10分)5.洋务运动(1分);自强、求富(两个都答出得1分)6.光绪帝(1分);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分)7.辛亥革命(1分);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8.民主、科学(两个都答出得1分);新文化运动(1分)9.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或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分)三、(6分)10.1919年(1分);新民主主义(1分)11.上海(1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1分);陈独秀(1分)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分)四、(7分)13.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分);1934年—1936年(都对得1分);会宁(1分);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分)14.遵义会议(1分);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15.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4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