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标志。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P47清单一宗教改革的序幕“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搜刮。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止德意志的统一。(3)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痛恨罗马教会。(5)导火线: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3.影响(1)激起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得到了一些封建统治者的支持。[深化认知]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主要的是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清单二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教义(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2.宗教仪式2(1)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2)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3.世俗权力(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2)建立本民族教会。[深化认知]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宣称人们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多做“善功”才能“赎罪”,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的主张承认了教民与上帝对话的主动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特权。清单三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的冲击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1)迅速得到广泛传播,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2)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起义。(3)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4)1555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2.其他影响(1)人们不再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对应学生用书P48探究点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史料探究]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有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的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材料的论述主要针对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什么关系?[答案]事件:教会兜售“赎罪券”。关系: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材料二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剩下十分之3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了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民众的支持。[结论形成]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1)天主教会不仅控制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刮、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2)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在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影响了德意志的政治统治。2.可能性(1)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2)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探究点二全面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史料探究]材料一第5条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所科的惩罚以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第6条教皇不能赦免任何罪债,而只能宣布并肯定罪债已经得到了上帝的赦免。那留下归他审判的,他当然可以赦免。他若越过此雷池,罪债便仍然存在。第21条所以那些宣讲赎罪券者,说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各种惩罚,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错误。——《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1)材料一的内容主要突出了马丁·路德怎样的主张?有什么意义?[答案]主张:否定教皇有权赦免罪行。意义: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二但当上帝看见我们以他为真实的,用我们心里的信来照他所应得的大大尊敬他,他就因我们的信也大大尊敬我们,以我们为真实的、公义的。因为信把上帝所应得的归于上帝,所以信就生出真实与公义来;因这缘故,上帝也把荣耀给予我们的义。上帝原是真实的、公义的,而这样看他,这样认他,乃是真实的、公义的。所以他在《撒上》二章说:“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马丁·路德《基督徒的自由》(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有什么意义?4[答案]理论基础:“因信称义”。意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结论形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手中转移到个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对应学生用书P4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触怒了教廷。1518年教皇命令路德到罗马接受审判。萨克森选侯利用自己的权力使审判改在奥斯堡,保护了路德。1520年教皇正式开除路德教籍,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萨克森选侯把路德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这说明()A.教皇已经不具有任何权威B.一些世俗势力也不满意天主教会C.路德思想为西欧人民接受D.选侯希望结束德意志的分裂状况解析:选B路德反对教皇,受到萨克森选侯保护,反映了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一些世俗势力也不满意天主教会,故B项正确。2.“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A.购买“赎罪券”B.“信仰上帝即可得救”C.实现教会的民主化D.虔诚信仰天主教会解析:选BA项表述是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教会的“因行称义”,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故B项正确;路德反对教会和教阶制度,并没有提出实现教会民主化,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错误。53.《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这种“曲解”()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解析:选C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故C项正确;A、B、D三项皆与史实不符。4.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解析:选A由“信者就是上帝”“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可知路德主张上帝的意志应服从个人的意志,这强调了信仰的自由,故本题选A项。5.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这一运动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解析:选B宗教改革使地方世俗权力摆脱了天主教的束缚,题干所述就是王权加强的表现,故B项正确。6.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B.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选C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充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广泛,选择C项,A、B两项说法绝对,D项不符合史实。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6——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售这么大?(6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世俗当局处理”中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来回答。第(2)问,本题只要理解“一支火柴”和“整片森林”各自指的是什么就能回答。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马丁·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马丁·路德)是上帝的历史工具。这一上帝创造历史的典秘,路德自己曾以鲜明形象的比喻做过绝妙的解释,他说,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材料二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他走他自己的路,信仰的抉择不可回避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只是为实现它而坚持斗争。正因为这样,他才如此独具一格;正因为如此,他比那些系统的理论家和历史运动的组织者更使人感到亲近;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决不能脱离他个人的道路来评判他的功过。——汉斯《路德传》(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6分)(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所说的“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说明你的理由。材料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首先说明自己的观点,再从时代背景、马丁·路德个人的角度分析理由。第(2)问,首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可同意也可不同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启示,从马丁·路德的精神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等方面分析。答案:(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上帝。7不同意这个观点。宗教改革是德意志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马丁·路德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引领作用。(2)示例1:不同意材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案(含解析)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7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