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情境·激趣引航2014年02月12日北京晚报市交通委发布的2013年北京市交通运行分析报告上显示,去年平均每天堵车1小时55分钟,同比延长了25分钟。去年工作日平均拥堵时间中,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持续时间分别延长了10分钟和15分钟。去年的数据还显示出,地铁在缓解拥堵方面最“给力”。2013年,本市居民各种交通出行构成中(不含步行),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达20.6%,较2012年底增长了3.8个百分点,增幅最明显。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除了发展轨道交通,还有哪些措施?2新知识·预习探索学习目标1.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2.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会分析“城市病”的成因。3.了解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新知预习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城市表现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在农村表现为: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着都市的繁华。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2.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高强度和持续的经济社会活动,不但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3.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的就业方式和地方文化,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二、城市环境问题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加之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促使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这一迁移过程称为城市郊区化。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我国城市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2.今后,昆明将把城市、山水、风景、名胜古迹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别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和湖滨生态城市。问题探索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具有哪些特点?提示: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城市环境受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在城市中,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条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某些环节,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如粮食、副食品主要靠外界输入;城市空间缺乏足够的分解者,无法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将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污水、垃圾等充分自净,只能通过人工措施将其输送到系统之外。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提示:(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2)不利影响①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了改造,使地形变得趋于平坦。②气候:强烈改变下垫面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并形成城市风;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③水文:城市建设地面硬化面积增大,使水循环受到影响,地表水下渗能力大大减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④生态:生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减少。⑤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3新课堂·互动探究要点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对生活的影响(1)对城市城区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影响人们的居住、出行、就业等各方面。(2)对农村城市的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农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使农村青年向往着都市的繁华,并使大批农村青年到城市务工,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也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此富营养化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提醒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并加强了地域联系。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1)~(2)题。(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能耗D.扩大用地规模CA【解析】(1)香港的城市“个头”较高主要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重庆高。洪涝灾害对城市个头几乎没有影响。香港的淡水较少,土地成本更高。因此选C。(2)城市个头高,土地集约化水平提高。城市个头增加,人口与经济进一步在空间上集聚,交通压力和建筑能耗增加,但缩小了城市的用地规模,因此选A。跟踪练习1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一雨即涝”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1)~(2)题。(1)我国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2)“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不可能是()A.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B.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C.城市发展减少生物的种类D.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CC【解析】(1)根据材料推断“一雨即涝”的城市应该位于我国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藏地区海拔高、降水少,故排除B、D选项;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雨季较短且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好,不容易发生“一雨即涝”的现象,而华北地区城市众多,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发生“一雨即涝”的现象,是我国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故选C。(2)城市建设使得耕地、草地等转变为建设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地貌,这都使得水分下渗量减少,地表易积水成涝;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使得地表水无法及时汇入河流,易导致城区积水;生物种类的多少与地表水下渗无关,故选C。要点二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污染及危害污染类别污染源污染物造成的结果危害大气污染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浊;碳氢化合物造成光化学烟雾;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度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50分贝的噪声破坏生活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影响生活环境光污染城市建筑玻璃墙,城市灯光建筑玻璃墙幕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炫目的光污染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电磁波污染各种电磁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影响人体健康2.“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和解决措施(1)“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解决措施:特别提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盲目开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第一,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的高度密集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每逢暴雨,排水不畅,极易造成地面积水。第三,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城市的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尤其是工业“三废”,污染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第四,过度抽取地下水,出现了地面下沉问题。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各国要倡导“健康城市”,即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城市整体。据此回答(1)~(2)题。(1)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②城市人口的素质低下③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④城市管理不善和绿地面积减少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下列各城市的做法有悖“健康城市”的有()A.上海提出保护苏州河,使用环保购物袋,建设城市绿地B.北京实行“公交优先”,市区禁鸣喇叭C.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巴基斯坦迁都伊斯兰堡D.海口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AD【解析】第(1)题,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结果;由于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城市所需资源量大,排放的废弃物也多,必然产生环境问题。第(2)题,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导致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很容易带来城市环境问题,其他三项都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跟踪练习2上海家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宣布,该公司的合作定制建房项目已经启动,这也是上海第一个“个人集资建房”项目。“上海家圆”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募集到100万元以上的保证金,当保证金达到500万元后,该公司将开始委托开发商买地盖房。据此回答(1)~(2)题。(1)“上海家圆”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A.地价上涨B.交通拥挤C.环境污染D.住房困难(2)“上海家圆”的建设者,在网站上发起了一个“宝山计划”,若在宝山区建商品房,最佳区位是哪幅图()DB【解析】上海家圆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住房紧张问题。根据图示最小风频可推知,上海家圆的最佳区位是位于工业用地的东侧,中间设计绿化用地,可使住宅区受到的工业区污染影响最小。要点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趋势如图所示: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时间(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2)根据表格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CD【解析】本组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三低”模式,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跟踪练习3下表是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数据。读表,回答(1)~(2)题。2002年2012年年均增长城镇化率/%30.0952.573.01%户籍人口比率/%27.8935.292.38%举家迁移比率/%22.3820.66-0.80%城市建成区面积/km225973455655.78%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举家迁移比率即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1)2002~2012年间,我国()A.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C.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2)表格中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7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