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下能力提升(七)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非盈利机构“水资源小组”预计,到2030年的时候,全球水需求量将超过可持续供应量的40%。届时一半人口会生活在持续严重的“水压”下。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区中,“水压”不严重的是()A.澳大利亚西部B.美国西部C.非洲北部和中亚D.俄罗斯北部2.世界上“水压”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共性是()A.人口稠密B.远离海洋C.淡水资源匮乏D.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解析:1.D2.D第1题,俄罗斯北部人口稀疏,河流众多,属于水资源丰富地区,因此“水压”并不严重。第2题,世界上“水压”严重国家或地区有两种类型,即水质型缺水或水源型缺水,都导致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很多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稠密、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也存在严重缺水问题,西亚和北非人口并不稠密,但由于降水稀少,也存在严重缺水问题。2017年6月25日为第27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的意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据此回答3~4题。3.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逼近18亿亩红线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B.气候的异常变化C.耕地资源总量少D.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大量耕地4.为坚守耕地红线,符合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是()A.开源、节流B.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提高耕地生产率解析:3.D4.A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耕地变成了非农业建设用地,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为坚守耕地红线,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资源,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产资源发生短缺甚至耗竭。据此回答5~6题。5.下列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A.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B.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大C.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6.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A.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B.主要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C.开采中采富弃贫,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D.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一般来说,东多西少解析:5.B6.B第5题,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这是其特性之一;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全世界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明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中国家虽然消费的矿产资源较少,但是也存在着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第6题,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矿产资源中贫矿多,富矿少,加之采矿时采富弃贫,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在分布上,我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或西部地区,而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下面右图为左图中甲农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读图,完成7~8题。7.甲农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①洪涝灾害频率增加②气候由干暖变为湿热③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④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8.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①扩大开垦面积,充分挖掘林地的生产潜力②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环境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7.A8.C第7题,根据右图可知,林地面积减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率增加;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农田增加,植3被遭到破坏,使气候更加湿热;耕地、建设用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加剧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故选A。第8题,扩大开垦,会导致林地减少,不能提高林地生产能力;退耕还林,有利于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会加大化石燃料的使用,不利于环境改善。故选C。结合下图,完成9~10题。9.图示区域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森林破坏D.湿地萎缩10.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矿产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为()A.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B.限制矿产开发,保护环境C.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D.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增加附加值解析:9.B10.D第9题,图示区域位于气候干旱的非洲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第10题,提高矿场资源的产量,容易导致资源的枯竭;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出口矿产资源,经济效益低;限制矿产开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既能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二、综合题(共50分)11.读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8分)年份总量/亿m3供水量/%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调入水生活环境工业农业200835.116651724291534201035.2136119743111432201235.9145721844161426(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北京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的问题。(6分)(2)概括北京市用水结构的变化特点。(6分)水资源紧缺促使北京市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4(3)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直接读出供水水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地下水是主要的用水来源。如果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第(2)题,从表中找出具体数值,逐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变化特点即可。第(3)题,发展节水农业,降低耗水量,充分利用再生水;工业生产,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进行污水达标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答案:(1)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境。(2)生活用水比重上升,始终占最大比重,环境用水比重增加,工业用水比重总体下降,农业用水下降明显。(3)农业:控制高耗水作物的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再生水。或工业: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12.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6分)(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6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确定a地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一般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方面去作答。第(2)题,抓住“人均耕地少”这个关键词作答,从“人多”和“地少”两个方面去找原因。第(3)题,一定要注意读图,善于从图例、标注、图示中提取隐性信息。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5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含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它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材料二内蒙古稀土储量、开采和利用状况(图1)。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产:材料三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利用状况(图2)。材料四1994~2013年中国及全球稀土产量变化(图3)。(1)我国稀土分布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4分)(2)我国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分)(3)分析我国实现稀土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5分)解析:第(1)题,图1中显示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储量占全国的97%,说明分布不均,集中于白云鄂博地区。第(2)题,图示该地稀土开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开矿破坏地表植被;资源采空,使地面塌陷下沉;开采稀土会释放出有毒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大量矿渣堆积占用土地,污染水土。第(3)题,开矿要注意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合理的开采规模,减少对土地、植被等资源的破坏;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答案:(1)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白云鄂博6(2)开采利用率低;资源耗竭快;植被破坏;地面塌陷下沉;矿渣占用土地;污染水土和大气。(3)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合理的开采规模;适度控制出口量;延长产业链;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七)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8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