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单元质量检测(一)体验情感(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美方及台湾部分人士津津乐道的所谓售武“理由”或“好处”,无疑是让中国政府和民众无法接受甚至怒火中烧的不经之谈....。②在这一外交首秀中,特朗普一改以往我行我素....的风格,强调美英传统盟友关系,对北约态度改变“口风”。③这两位分别多年的朋友万没想到会在远离故土的异国萍水相逢....,两人不禁悲喜交集,潸然泪下。④西方大国可以伸手援助一个小国,培育一个“典范”,但对中国这样的潜在对手他们是不可能真心相帮的,遏制与落井下石....倒更符合他们的逻辑。⑤东欧小国罗马尼亚与中国相依为命....,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赠给中国三种先进武器。⑥虽然我只是芸芸众生....,但我仍固执地希望我的生命能开出光艳的花来,而不愿成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④解析:选C①“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使用正确。②“我行我素”指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使用正确。③“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句中所谈的是久别重逢,并不是彼此素不相识。用于此属于误解词义。④“落井下石”指见人投到井里,不但不救,反而往下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使用正确。⑤“相依为命”指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使用不当,结合语境分析应用“患难与共”。⑥“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只用于复数或集合概念,不能用于单个人,使用错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国内地的“五四”新文学就曾对香港文学产生过极大的影响。B.用积极心态看待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变化,采取积极行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始终沿着增速合理、结构优化的轨道。C.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目前的成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D.一些政府部门急功近利,在推动科普创作时只注重成果的短期效果,而忽视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难以获得支持。2解析:选CA项,不合逻辑,“从……开始”后应跟持续性的动作或行为,表示“到现在一直……”,而“曾对香港文学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则表示一个已经结束的行为,在时态方面上下句自相矛盾。B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前行”。D项,结构混乱,把“忽视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难以获得支持”改为“忽视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或“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难以获得支持”。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宽容不等于放任,权威也不等于专制。家长有管教孩子的义务和责任,__①__孩子并不仅仅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在台湾地区,__②__孩子有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少年法院__③__要求父母接受规定时间的强制性教育,以保证责任缺失的父母__④__及时得到矫正,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家庭保障。在美国,更是有公权力监护机关和众多民间监护组织合力“监督”父母,连给子女“刮痧”,一旦处之不慎,__⑤__有可能引来警察。这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夸张,但未尝不是父母表达浓浓亲子之爱时,__⑥__可以思考的一个角度。①②③④⑤⑥A而就算能够/就应当B但如果可以能够都/C/假如必须可以也当然D且/应该因此还起码解析:选B通读文段可知,①空前后句子是转折关系;②空后的内容是假设性质的;从③空看,“少年法院要求父母接受规定时间的强制性教育”只是存在可能性;④空与③空一样,“保证责任缺失的父母及时得到矫正”也仅仅是存在可能性;⑤空与前面的关联词“一旦”相搭配;⑥空前后语句衔接得当,可以不用关联词。据此可选择B项。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友谊——我们的精神小村落,究竟在哪里?想来想去,还是寻找困难。密密层层的“朋友”,组合成友情的沙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你如饥似渴寻找的对象,很可能正与你擦肩而过,但一切都晚了。①不要说严格意义上的,就连宽泛意义上的友情②不要说宽泛意义上的,就连严格意义上的友情③找起真实而纯净的,又谈何容易④想真实而纯净的,找来又谈何容易⑤你没有在意,或无法辨认,也许过了许久才会蓦然憬悟⑥也许过了许久才会蓦然憬悟,当时却无法辨认,没有在意A.①④⑤B.①③⑥3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选A第一空选①,因为“严格”到“宽泛”,语气由重而轻,要求由高而低,让步式的句式也合乎语境的要求;第二空选④,因为先说“想”,再谈“做”,才能突出两者间的巨大反差(“做”之不易);第三空选⑤,因为下文紧接着就用“然而”使语气发生转折,而句⑥将转折放在后面,与下文有抵触。二、阅读能力训练(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论怒气培根要想完完全全消灭怒气,这不过是画廊派的一种夸张之辞。我们是有较好的指示的:“生气就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怒气必须在程度和时间两方面都受限制。我们现在先说发怒的天性及习惯如何可以调剂和缓;然后说怒气的特殊动作应如何压抑,或至少如何使它免于为害;最后说如何使别人发怒或息怒。关于第一点,没有别的法子,只有好好地沉思细想怒气的后果,它是如何地扰害人生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怒气已息之后回想当时的情形。《圣经》教我们“要以耐性保持我们的灵魂”。无论何人,若是失了耐心,就是失了灵魂了。人们决不可变成蜂,“把它们的生命留在所螫的伤口之中”。怒气确是一种低贱的品质,因为它善于在它所管辖支配的那些臣民的弱势中出现,这些人就是儿童、妇女、老年人、病人。他们常常觉得社会总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俯视自己,于是不免怨愤这样的位置。因此,人们务须注意,如果不免于生气的时候,须要使怒气与轻蔑连在一起,而不可使它与恐惧之心连在一起。这样,他们就可以好像在所受的伤害之上而不在其下了。关于第二点,怒气的主要原因与动机有三。第一,就是过于易感伤害。因此,纤弱细致的人一定是常常生气的。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可以使他们受刺激,而这种事情较为智性健壮一点的人是感觉不到的。第二,一个人在所受的伤害中,发现或者认为有满含轻蔑的情形,也是容易致怒的:因为轻蔑之心是会使怒气锐利的,好像比伤害的本身还要厉害一点。因此有人若是善于发现轻蔑的情形时,他们是很容易生气的。第三,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名誉受损的时候,也是会增加怒气的。在这个情形之中,最好的调剂之道是如康萨弗常说的,一个人应当有一种“绳索较粗的荣誉网”,这样他会有更安全的荣誉。但是在所有的抑怒之道中,最好的调剂术是延长时间,让愤怒在时间中消解。并且要使一个人自己相信,他报复的时机尚未来到,但是他可以预先看见一个将来的好机会。如此他就可以在这个机会尚未来到的时候静默等待。若要使一个人虽然生气而怒气不招致祸患,有两件事情不可不特别注意。一是极端愤懑的语言,尤其是尖刻而涉及个人的语言,因为“骂世之言”是不关紧要的;在怒气之中也不4可泄露秘密,泄露秘密之举是会使一个人不适于群居的。二是在事务中,不可于一阵怒气之中,把事务首先决裂了;反之,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懑,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至于使别人发怒或息怒,这种事情的做法主要在于选择时间;要在人们最急躁或心境最坏的时候激恼他们。又一种办法是如上所述,把你所能找出来的事情都搜集在一起以加重对那人的轻蔑。息怒之方则与此相反。其一,与人初次提及某种可恼之事的时候要选择好的时机,因为初次的印象是很重要的。其二,就是要把你对伤害的见解尽量地与他的受轻蔑之感分开,把这种伤害归之于误会、恐惧、热情或其他任何事项都是可以的。(有删改)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气是不能被消除的,也不必被消除,但需要受到限制,不能因怒气而犯罪,不能长时间有怒气。B.怒气在儿童、妇女、老年人、病人这些弱势人群中经常出现,因为他们常常抱怨自己不幸的命运。C.敏感脆弱的人很容易受到怒气的侵袭,因为他们总较一般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轻蔑。D.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名誉受到损害时,怒气会更盛。这时最好的调剂方法是让他的荣誉不易被损害。解析:选B“因为他们常常抱怨自己不幸的命运”错误,原文是“他们常常觉得社会总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俯视自己,于是不免怨愤这样的位置”,表明他们是抱怨社会对自己的轻视。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抑怒的办法中,最好的是延长愤怒的时间,让一个人更长时间沉浸在愤怒中,以此考验他的耐心。B.一个人在极端生气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不可对人实施极端尖刻的贬损,也不能泄露秘密。C.如果你想减轻某一件令人生气的事情对对方的伤害,在初次提及此事时最好选择一个安定舒适、不局促的时机。D.让别人发怒关键在于选择好时间,即在对方情绪最坏的时候激怒他们,或者竭尽所能来加重对他们的轻蔑态度。解析:选AA项,“最好的是延长愤怒的时间,让一个人更长时间沉浸在愤怒中”说法不当,原文是“最好的调剂术是延长时间,让愤怒在时间中消解”。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缓解怒气需要在怒气已息之后回想怒气发作时对自己的伤害,回味其可怕之处,牢牢记住其中的教训。5B.人们常常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幸的命运表示轻蔑比不幸的命运本身更让人感到愤怒。C.怒气容易使人做出极端的言行而让事情无法挽回,这时需要人在行事前冷静遏制自己的怒气。D.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耐心,就会拥有灵魂,就一定会记住怒气给自己留下的伤痛,也就一定能够遏制内心的怒气。解析:选DD项,“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耐心,就会拥有灵魂”说法绝对。原文的表述是“无论何人,若是失了耐心,就是失了灵魂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4分)我的母亲邹韬奋①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②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③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的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作母爱。④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⑤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6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一)体验情感(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