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散文(1)粤教版必修1
1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感喟.(kuì)分娩.(miǎn)古刹.(chà)断壁残垣.(yuán)B.泥淖.(dào)停泊.(bō)分.外(fēn)相濡以沫.(mò)C.咀嚼.(jué)肖.像(xiào)倾轧.(yà)心宽体胖.(pànɡ)D.戕.害(qiānɡ)卷.宗(juàn)混.迹(hùn)锲.而不舍(qì)解析:AB项,“淖”应读nào,“泊”应读bó,“分”应读fèn;C项,“胖”应读pán;D项,“锲”应读qi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鹢首清淅群英荟萃灰心丧气B.端祥发掘诲人不倦拾人牙慧C.玲珑丰姿淋漓尽至适得其反D.笼罩震荡因循守旧敷衍了事解析:DA项,“清淅”应为“清晰”;B项,“端祥”应为“端详”;C项,“淋漓尽至”应为“淋漓尽致”。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时尚。(2)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3)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心中不由得就泛起一种的感觉。A.理念流传冷清B.理想流传清冷C.理想留传冷清D.理念留传清冷解析:D“理念”通常指思想,观念,信念;“理想”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根据语境,句(1)中应填“理念”。“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其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且途径以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等为主;“留传”的意思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所“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根据语境,句(2)中应填“留传”。“冷清”的意思是“冷静而凄凉”,强调很不热烈、很不热闹,萧索而凄凉;“清冷”的意思是“凉爽而略带寒意”。根据语境,句(3)中应填“清冷”。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人作品相比绝对是。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的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是要不得的。2A.卓尔不群呕心沥血囫囵吞枣B.与众不同处心积虑生吞活剥C.鹤立鸡群呕心沥血囫囵吞枣D.出类拔萃处心积虑生吞活剥解析:A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侧重指人的才华。多用于书面。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多用于口语。出类拔萃: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指成群的人或物。“出类拔萃”谓超出同类。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对《我的家在哪里?》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B.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C.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D.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解析:BA项,表意不明,有歧义,“我”认为正确的内容,是同桌的异议还是主题的理解,表意不清楚;C项,“至少……以上”重复;D项,意思反了,“切忌”表示一重否定,双重否定造成意思错误。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简单地说,就是使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②也包括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③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④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⑤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⑥国学是什么?⑦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A.⑥③⑤⑦②①④B.⑥①③⑤⑦④②C.⑥①⑦④②③⑤D.③⑤⑥①⑦④②解析:C⑥先提出解说对象国学,接着①下定义说什么是国学,然后⑦和②紧承⑥以因果推断的方式解说国学包含的具体内容,其中④接在⑦后以举例方式解说“经典”的内容,最后③和⑤从“广而言之”角度更进一步解说国学包含的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3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解析:B通过“下邳”“留”“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原文标点: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解析:A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解析:B“没费一兵一卒”错。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5分)译文:(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5分)译文:4答案:(1)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得分点:“愿”“留壁”“具”“益”各1分,句意1分)(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得分点:“绝”“还”“固”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1.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请加以分析。(4分)解析:沧江美景中,羁旅之人身怀思家之念,独自垂钓,怎能不勾起浓浓的思念。诗歌中“无良5伴”“寒灯”“断雁”“远梦”“家书”极有表现力,主人公形象简单几笔就生动地显现出来。答案:诗中描绘了一个内心充满思乡之情的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尾联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主人公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主人公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12.颈联意思曲折,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解析: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从“莫言热”到“阅读热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散文(1)粤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