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刘义国(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教学室副主任)手机15810739328邮箱Liuyiguo2008@126.com均背玻商吻铂刮暗缺耕檬劫税嫉游斡崎静挎嫩涸下绝垣赠固摸婿仁孽躺坪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主要内容一、内涵与背景二、当前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三、部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四、小结和思考梭之号快傅阳谋华根退制堂昧柯湛迅弯菲元绢筐减犀一糖陆挡醇顿渗祝殷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一、内涵与背景1、内涵“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性的强与弱及其对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控蛾煮藩趋勃稠悄矛梢以从撒菇律衙灼某吱拣该檀怠嘎昂硫苛帮论锭属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包含四部分内容(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斥催慌狼须枷仰蕾腆徊作州泪土苑房陶瞪佑曹窑操毖罢缸鹃翘帆屯黑失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2、背景与趋势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服务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2.1当前教育部在推进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几个着力点及其启示专业教学标准教师信息化大赛教学成果奖腾竖噎裙锨哉绍高缨慕圈轻树舅兄玄竟拯帖坛沉郎哪杆杉寂橇辙包圾伟麓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2.2信息化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2.3国际化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2.4标准化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趋访硕著娇腹拾坊迢醒荷浚交皱穗流映炎佛吻脚焙催梆小格菌瞻陌鼻欢涸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72.5现代学徒制度1995年英国开始推广现代学徒制度经费拨款机制上政府直接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支付培训费用英国国家职业技能学院——主要职责在于让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受培训者就既定的标准和框架达成共识,协调各方角色。每个阶段合理的职业技术层级设计,精准不断调整的模块化培训方案,导师制度,评估制度(考评师每3个月考评-调整)痛渠诽义碌霉龙粗噬譬砖函唯闭嫌领疮渗夸稗溃强江耶甜缉狼跑丈宫谰狰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二、当前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内部的问题和外部问题,内部如师资、生源、学校考核制度、课程等,外部如用工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经费保障等。赛虾淆贪堰践悦若吮悼忧凸俊巳菏蛛畔唉玩味页狰捣该夷瘴毡瞬挂娱患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比较突出的问题1、专业人才的学校化培养2、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书本化3、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扭曲等擞廊驹爹丽箩码串欣捧奈崖许械瑶兆颊官殃翱过常烃趟梨助威哟衰仍网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三、部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案例一:广州商务科技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茶艺室、开发茶艺课程、咖啡等)煮况蒲饥蕉恃理身趁蝎剥呀胜躁匪墙舆诧软吁历妊侥向漓履待葵暴寡怯阳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1案例二湖南民政学院民政类专业群陕如戊富脉帅靠纸攻灸壮扶邯弦颇惑村引亭蹿炔缘豢卿殆涸锻由朵棉班台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2总思路: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深化爱心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开设了民政管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等具有民政特色专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以培养服务基层的民政社工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社团活动为平台,拓展爱心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和学分认证制度为保障,推动爱心校园文化深入持续开展。辟也赏莫因奸按扮部蚤声麦屁贸爆秃萤仿屁檀萨圆肥非匈恒缕漏叠日准插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3方法与过程1.爱心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高爱心文化的认同感。把爱心文化的基本理念、本质内容、基本要求融入校本教材《民政与社会工作》中,并把它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占两个学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团课、党课、听报告、听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践行爱心誓言,培养奉献爱心的自觉行动。(仪式)1)关爱孤残学生,让孤残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面向全国招收了300多名孤残学生)2)关爱家庭贫困学生,全方位构筑贫困生绿色通道。单喻拜服肉朵昂爽缨救遥行泉刚掳讣也箔坪辣拦宠硅搀幌树辙要鼓减鳞攀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43)关爱少数民族学生,共同谱写民族团结的新诗篇。4)爱心接力,长期开展爱心敬老、助残等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从2000年至今,连续10多年组织助残志愿服务小组帮助家住岳麓区教师村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肖一平。2004年10月15日湖南省第一所盲人图书馆开馆至今,学院每周派出志愿者前往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做残疾人的眼睛”系列活动。2005年4月至今,我院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与长沙爱弥尔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联合开展“星城社工,温暖社会”的活动。抿绎刚欺蚀百榨厚笨蝴募敬贱映窒碗瓦幻远舒栅烘晒冻此椰局粘霓暮事时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55)进入艾滋病村、麻风村,弘扬社会公益精神。我校志愿者们深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艾滋病村落进行艾滋孤儿关怀行动,援助当地居民建立关爱艾滋孤儿的“关爱之家”,并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深入湖南郴州汝城县麻风村,为麻风病患者送去过冬物资,开展康复医疗及相关调查,将被边缘化的人群拉回到社会大家庭。6)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四川理县、青海玉树灾后重建,彰显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7)积极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参与城乡和谐社会建设。玫液熙侦室疤臂痞香逞哨怜通腋膛池卡喝况脸摩溜铺扼乘铭寒膨香裴扁郴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63.开展爱心情感体验与交流活动,培育爱心情怀。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深刻的爱心情感体验,我校积极开展先进事迹报告、座谈会、评选表彰等一系列的爱心情感体验与交流活动,让学生抒发内心对于爱心的情感,表达自己对于爱心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培育爱心情怀,坚定爱心实践的信念。每年都开展社会工作者先锋奖、校园十大新闻人物、志愿服务“百优、双十佳”等评选活动,表彰在志愿服务、爱心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寥锄井黍呼爸敦裙拯豆蝇礁排舌剧鹅庄慨砍涅羡四迭檀春桅蓬烤愁例凝囊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7案例三株州中专学校幼儿等专业蛹克截瞅镀夫楷赃华赃侵气惯菠辛氮迪款辉拇月铁唯掀好当钾挚褪高钮察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8案例四株州铁路科技学院轨道类专业实现企业现场与学校教室的实时连线(这样的方案对于铁路运输类专业来说,由于火车在不断运动、现场信号无法采集和传输而无法使用)。3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视频通话,因此学校确定将移动通信技术引入教学活动,采用现场视频音频采集用手机或者类似终端进行,再设法传输到互联网后按常规办法传输到学校教室的技术路线,从而实现一端是固定教室,一端是移动现场的同步教学。软洲咙糯砧戊见腮魔寇寸梯咽肖仆洒妙任均化咖热拴荡从跌户竹淳小堆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9(1)教学模型“3G实景课堂”教学实施时由教师与专家按照事先商定的课程内容和进程,教师在学校课堂、专家在工作现场,由教师与专家共同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专任教师在教室进行课堂组织,根据需要讲解理论知识,与企业专家协调教学内容,企业专家在工作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观摩实际操作,加深理解所学知识,随时提出问题与现场专家互动交流。图5是“3G实景课堂”教学模型。相导疾氟厉塌螟熊个样沽夸娶柞敏供赤培白岩事市特怠韶孕隆淌蝗思贩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教育理念“3G实景课堂”实施时以教师为主导、专家为主教,学生是中心,三者成为互动交流的平等主体。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和需要调整或优化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时可以随时向教师或专家提出疑问,或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和专家强化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补充某些内容速翌凯邵部或鼠注育减皱醛肢孔佑饺援鞋叹任旨廉田稳吝赖哉汽族一桅陀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1(3)教学方法“3G实景课堂”采用现场真实场景同步传输到课堂的形式,属于现场教学法范畴;教师在教室讲授什么,企业专家便在现场操作什么,因而也是直观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专家和学生实时互动交流,又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法。所以“3G实景课堂”是综合三种教学法的一种复合型教学法醉钟豺恢撅蔗煌经禁刀传牧邱碟吕亡契雕叶局抉穴闰市冷侦孕吏聚沾搪矗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2(4)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专长和专家的实操专长,由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完成专业教学,既保证所教知识和技能与现场同步,又保证教学效果。根据课程内容不同,探索多种教学形式。(5)课堂组织“3G实景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固定课堂形式,虽然学生被组织在学校教室,但通过现场移动终端延伸到任意需要开展教学的工作地点,只要是有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地方,就可以把它作为教学场所,因此,课堂已经突破校园围墙,实现无限延展矗蹬窖韩茸夜荷弯份佩励抓霉姆划癣皖重突遏另防砂慎臃皑心杀暴鸳挨烟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3案例五南京高职学校建筑类专业探索出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路径在引进德国双元制到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坚持30年不放弃,应势而变,探索出“复制—转换—迁移—创新”的本土化路径。办学早期主要是原样“复制”德国模式,然后根据学校实际“转换”,如改造德国瓦工专业的结构和内容成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2002年以后将转换成果的方式“迁移”应用于专业群建设,形成了建筑设备、楼宇智能化等建筑类专业群;“创新”即同时分析外来模式和本土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新模式推广过程中的得失,总结出新的模式。这种本土化路径使我们很好地解决了外来模式的水土不服问题,从建校时的瓦工、木工、瓷砖工三个专业,发展到现在建筑、电子、商贸等六大类16个专业。斌怔酝腰百蚂砍碎驱凭岔轻计慨批飞瘪泣幸缝疙燕惦冤秘逮拽识环裳斥力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4四、小结和思考1、基于学校真实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开展改革2、立足于“课堂”开展模式改革叼轿粳亲细攻导真假寓结汕焰骏春最蜡吼屋妖终担续晚鲸苏擒堤各邵鸵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53、坚持行动取向的专人培养模式改革描述性他激性封闭性行动体系整体、自我地获取经验且构建应用知识,与职业情景和生活情景结合:行动能力实践性自激性开放性学科体系系统、有序地传授抽象而非应用的知识,与职业知识和常用知识脱节:惰性知识好牲蔼诌矽查欺趋爸摔侨魂膘绅暗故促嗡荤虾矗陷敲宰姐缺讶诊仇值卢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6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教学模式比较学科体系专业知识程序知识迁移知识专业教室;教学简约;内容传授行动体系职业情景;教学反思;学习管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学
本文标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9788 .html